第23节:最好的“管”(1)



系列专题:《本土管理文化精髓:管人要靠恩威德》

  第三章 两个极端

  作为一个管理者,人人都追求最好的"管",都想成为一位高恩、高威、高德的"明主型"领导,同时,人人又都想避免最坏的"管",都不想成为低恩、低威、低德的"庸主型"领导。但是,葛优说的那句话非常经典:"学好不容易,学坏还不容易吗?"作一个庸主型领导非常容易,而要作一个明主型领导却是难上加难。

 第23节:最好的“管”(1)
  那么,要作一个明主型领导究竟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要克服自己的欲望。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现在,人们挤破了头地都想要当领导,为什么呢?因为当了领导就可以在实现自己抱负的同时,还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你当了处级领导就可以享受90平方米的住房外加不用自己负担物业费、取暖费;当了局级领导就是120平方米,并享有排量多少多少的公车外加专职司机的专人服务。

  与现在的某些领导干部相比,过去的三皇五帝们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上古时期的尧帝之所以自愿把帝位禅让给舜帝,舜帝之所以又自愿地禅让给大禹,其中当然有他们贤德的一面,但更为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帝王其实是个苦差事,并没有后来帝王们的种种特权和花样百出的各种享受。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四首中说:"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洗耳朵的老头许由,谁能分得清尧的高尚和跖(盗)的卑鄙呢?""洗耳翁"这个典故出自上古的许由,说是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于是就逃到山里隐居起来,尧又召许由为九州长,许由不想听,就去颍水之滨洗耳朵,表示厌闻污浊之声。这个许老头儿,真是"狡猾狡猾地",以河边洗耳的做作姿态,既免受了远古帝王的劳累之苦,又赢得了千古的贤名。相比之下,倒是舜"傻得可爱",不过后来也受不了那份辛劳,把帝位让给了禹。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在胡说八道,但我们看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知道那时的帝王生活是什么样子了。据《孟子·滕文公上》载,"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史记·夏本纪》载,"禹……居外十三年,过门而不入"。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受到了民众的赞扬,也为舜所重视。所以舜在晚年举荐禹为继承人,并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

  有人说了,"三过家门而不入",那是禹当王之前的事,北京老张告诉你,禹当了王也没有享受到哪里去!不信,看看韩非是怎么说的:"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说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住的是没经过修整的茅草房,连栎木椽子都不曾砍削……即使现在看门奴仆的生活,也不比这差。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着锹锄,带领人们干活;累得大腿上的肉减少了,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即使是奴隶们的劳役也不过如此。由此说来,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不过是辞掉了看门奴仆般的苦差,摆脱奴隶般的繁重劳苦罢了,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也不值得赞美。

  到了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胡萝卜多了,就需要领导来进行分配,也就不再需要领导亲自去种胡萝卜了。于是,领导就安逸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了。所以,后来就再没有谁会主动禅让帝位了,不但不禅让,谁要是胆敢觊觎帝位,甚至敢对帝王不敬,也将被处以极刑直至诛连九族。

  正是因为当领导能够得到种种好处,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才使得作一个庸主型领导容易而作一个明主型领导显得极为困难。比如,你让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去享受五星级酒店的舒适,他很容易就会适应,而如果你让一个住惯了五星级酒店的人去做露宿街头的乞丐,他在心理上是很难适应的。

  当领导可以享受,这一点应该说是毫无任何疑义的。但是,既然都是享受,为什么有的人成了明主型领导、又有的人成了庸主型领导呢?秦二世胡亥曾问丞相李斯:"你的同学韩非在文章里说,古代的帝王都非常辛苦,难道做帝王就是为了受罪吗?"其实,这个问题《尚书 ·无逸》中早就回答过了:"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意思是说,做君王、为政、治理天下,难道不可以享乐吗?当然可以,但要先懂得农业生产的艰难,然后才可以置身于安逸之中啊。范仲淹虽然也说"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他也并没有说光别人可以乐而帝王自己不可以乐呀?

  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明主和庸主的分野,就看你怎么乐:

  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就是明主,你就可以长乐!

  你后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乐而乐,你就是庸主,你的乐就不会长久。

  第一节 最好的"管"--高恩、高威、

  高德的"明主型"领导

  剑说:为了实现"无杀"的目的,

  必须采用"有杀"的手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1191.html

更多阅读

第40节:管理的道理(1)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第三章】管理的道理  “开关原理”是管理最根本的道理,一开一关,所有的管理措施尽在其中。  “把应该打开的门打开来,把应该关闭的门封闭起来”,只要开关得当,多问应该不应该,少问喜

第23节:从天而降的竞争者(1)

系列专题:《寓言营销学:卖轮子·选择最佳营销方式》  16 从天而降的竞争者  但是,一瞬间,一切都变了。  向导者托比刚刚出差回来,就发现了最新一期的《轮子时代》(Wheel Age)杂志封面上赫然印着这样几行字:  伍迪木轮面世了!  伍

第23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3)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斯坦哈特管理着三只基金。一只基金针对的客户主要是国内纳税投资者,该基金大量利用杠杆—借钱;另一只基金则很少使用杠杆利率,其客户是国内免税机构;第三只基金专门为外国人服务。这三只基金持

第27节:最好的“管”(5)

系列专题:《本土管理文化精髓:管人要靠恩威德》  李世民在当秦王的时候不仅在战场上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而且在宫廷之中也要与其两个兄弟进行多方周旋,最后不得不通过玄武门之变斩杀了亲兄弟、逼父亲退位才登上了皇帝宝座,因此,他对于

第26节:最好的“管”(4)

系列专题:《本土管理文化精髓:管人要靠恩威德》  此时的李渊再也无言以对了。大公子虽然叫李"建成",但也无法证明行宫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三公子李元吉,此时也无计使他们父子"逢凶化吉";四公子李元霸被锁在了库房里,但就冲他后来以手中

声明:《第23节:最好的“管”(1)》为网友舊倳偂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