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mba学费 第4节:第一章 认识北大国际MBA(3)



系列专题:《揭秘顶级商学院:我在北大读国际MBA》
 北大国际mba学费 第4节:第一章 认识北大国际MBA(3)

  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加盟到这个团队当中来,留美学者胡大源、赵耀辉、姚洋等先后回国到中心任教。一时间,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声名鹊起。(二)“上北大,拿美国MBA”1998年1月8日,在颇具影响力的《中国青年报》的头版头条上出现了“上北大,拿美国MBA”这样一则新闻,消息一经刊出,就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在国内上学,却获得国外的MBA?这种好事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为北大国际MBA项目启动所撰写的宣传材料。之所以出现“上北大,拿美国MBA”这样让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的字眼,是因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代表北大与美国26所商学院组成教育联盟合作举办了北大国际MBA项目。即: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负责日常招生、教学、培训及管理工作,而由外方授予学位、参与办学全过程,并派出教授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学位模式”。北大国际MBA采取的这种中外合作的办学方式,在当时尚属首创,是国务院学位办于1997年批准的北京第一个中外合作工商管理硕士项目。为何在众多办学方式中选择了这种史无前例的办学方式呢?实际上这是以林毅夫为首的广大中心人员经过深思熟虑,考察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于MBA人才的培养就开始了。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决定协助中国培养一批高级管理人才。全国728名考生中的40个人成为中国首批中外合办MBA。经过两年的学习,这批人于1986年夏天赴美国完成最后一学期的实习。国家耗费如此大的代价本应该让他们到最需要他们的位置上去发挥才华,为国家做贡献。而事实是:由于是公费出国,原单位不同意调离,更是绝对不可以自由流动,有的下车间,有的做翻译,所学知识几乎毫无用途。因为当时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首批MBA学成后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中国青年报》以《命运备忘录》对他们的遭遇进行追踪报道,后来国家教委、科委、人事部和经委下文,要求对这批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允许他们流动,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终于流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对MBA需求增长。同时,公有制企业改革的深化也增加了对MBA人才的需求。而MBA教育到底怎么搞,国内尚无经验,师资力量更是严重缺乏,管理学专业出身的老师几乎没有,老师大都是从经济管理或者运筹学专业半路出家,教学方法还是拘泥于传统的课本教学,可想而知,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是相差甚远。当时,留洋回到国内的博士还很少,1994年全国共回来10个,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占了6个;到第二年全国有20个,经济中心占12个。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敏锐地感觉到精通现代管理理论与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将成为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特别是随着WTO的临近,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运作规范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以林毅夫、易纲、海闻、周其仁等为首的有识之士们提出在中心举办MBA教育项目。然而,摆在眼前一个致命的困难,就是在国内达到国际标准的MBA师资奇缺,并且这一状况在短期内尚难以根本改变,怎样转变这种局面呢?他们一时陷入深深的思索……一个大胆的设想被提出来:采取跨国合作、联合办学的方式来解决师资这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美国MBA教育已经很成熟,借助美方可以弥补国内教授商业实践方面的不足,使国内MBA教育很好地与国际标准的商业理念接轨,迅速与国际话语体系对话。另一方面,美国的教授熟悉的是美国的商业社会,绝大部分课堂讨论的案例都是美国的,拿到中国难免水土不服,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海外归来的洋博士们既了解中国的国情,又熟知国外商学院的运作模式,他们这一特殊背景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就这样,北大国际以中美合作模式很好地将双方的优势互补,达到师资的优化组合。从1996年开始,针对北大国际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首先是邀请美方就北大国际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商谈。1996年12月初,美国Fordham大学商学院院长Scalberg博士等一行3人来北大朗润园与北大经济中心周其仁、张佳利、胡大源探讨合作办学的可能性,并与经济中心易纲副主任进行了商谈。紧接着1997年2月底,北大经济中心全体教师会议通过讨论,决定积极促成联合办学。会议结束后,马上由周其仁、张佳利、胡大源起草联合办学申请报告并上报到校领导和教育部。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开始了激动、焦急而漫长的等待,同时也默不作声地在为办学悄悄做准备。4月29日,美方代表Anton博士在双方会谈的基础上起草了联合办学的协议草案。此后,双方先后9次对协议进行了修改。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北大国际MBA迎来了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天。1997年12月24日,国务院学位办终于批准北京大学与美国国际教育联盟合作培养国际工商管理硕士项目,这就意味着北大国际作为北京最早的中外合作办学的MBA项目正式出炉。1998年1月2日,北大国际MBA项目召开首次会议,商议日程安排,并分工由周其仁、易纲起草消息稿,张佳利联系报纸和电视台,胡大源负责网络媒体宣传。1月7日至15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十几家媒体都报道了北大国际MBA项目启动。1998年3月11日,北大何芳川副校长代表陈佳洱校长、经济中心林毅夫主任与美方教育联盟代表Zuloaga博士、Scalberg院长在致福轩举办了关于中美合作培养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协议的签字仪式。随后Anton博士为北大国际MBA项目准备了第一份财务预算和现金流计划,并起草了北大国际MBA教师手册。作为外方代表,Scalberg院长和Anton博士共同设计了BiMBA最初的课程计划并负责聘请外方教授,梁能和胡大源作为中方代表负责日常管理及聘请中方教授。梁能教授当时提出了北大国际MBA 16字办学方针:北大传统、中国特色、国际接轨、世界一流。办学目标是要培养理解中国改革进程、熟悉国际运作规范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深度、有文化品味、负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北大艺术系翁剑青教授应邀为北大国际MBA设计了寓意热烈鼓掌的BiMBA标识。1998年6月29日北大国际MBA首届开学典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2476.html

更多阅读

爷儿们在线观看 第4节:第一章 京城爷儿们(4)

系列专题:《青年土著暗箭职场生存录:北京小爷们儿》  3  记得以前大伙儿出来小聚,基本上是中规中矩地找个包间,点两个京酱肉丝、鱼香肉丝之类的大众菜糊弄着往下顺酒。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四川重庆火锅一夜之间挤进京城的大街小巷,还

暗夜魔音 八岐腾蛇 第4节:第一章 岐音(1)

系列专题:《披露中国猎头职业传奇:猎头局中局Ⅱ》  第一章 岐 音  01  已是深夜,高速公路上车不多,显得空旷安静。  “不好意思,等了好久吧?”我向开车的祖贺贤的助理隋少棠致歉,飞机晚点了差不多两个多小时,估计他至少为此等候了

3岁的等待 33岁的归途 第4节:第一章 归途中的邂逅(3)

系列专题:《设计达人骨灰级职场修炼秘籍:空间玩主》  温一蓉拍着蒋飞铭的肩膀:"没事,不用紧张。毕业后欢迎你和我联系。"  "你现在去哪?"温一蓉接着说。  "去长途汽车站,转车回南升市。"  "

北大光华国际mba 第7节:第一章 认识北大国际MBA(6)

系列专题:《揭秘顶级商学院:我在北大读国际MBA》  斗转星移,十载寒暑,北大国际走过了硕果累累的10年。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学相长,教学科研取得双丰收。在北大这座美丽古朴典雅的朗润园,不仅成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

我在北大国际读mba 第6节:第一章 认识北大国际MBA(5)

系列专题:《揭秘顶级商学院:我在北大读国际MBA》  采访中,胡大源教授这样评价“领导者”要具备的核心素质,“他应该具备高瞻远瞩的能力——不是自己一个产品、一家公司怎么样,而是自己的企业是不是顺应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 

声明:《北大国际mba学费 第4节:第一章 认识北大国际MBA(3)》为网友还会不会想起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