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畅移 第1节:我在北大读国际MBA 序



系列专题:《揭秘顶级商学院:我在北大读国际MBA》

  序

  2008年3月底的一个周末,北京大学朗润园。 在胡大源教授的办公室,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第一个访谈。当时,胡老师拿出一张在我看来很复杂的中国史挂图,从春秋时期开始讲起了中国历史,一讲就是5个小时,其间还穿插着淝水之战、孟良崮战役、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凡之种种。 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我还没能完全理解关于MBA的话题,为什么胡老师要从2000多年前开始追本溯源。 随后的一年半在北大国际求学期间,是我一步步体会、思考的过程。 2008年4月底,在98级在职班校友林毅的办公室里,我第一次开始和校友的对话。回忆起1998年在北大国际MBA(简称北大国际)听到的那场索罗斯团队二把手的演讲,他唏嘘不已。11月份,访谈北大国际外方院长杨壮教授的时候,他谈起了刚刚在E08课堂上给同学们放映的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影像资料,不禁发出了80年之后恍若隔世的感慨。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变化——从世界到中国,从北大国际MBA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还有那些我采访过的校友们——无论是北大国际10周年、林毅夫教授远赴世界银行、次贷危机一步步恶化、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还是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称CCER)基础上成立国家发展研究院,当你把这些个体的事件放置在宏观的、宽广的、纵深的坐标轴上,用历史的、发展的视角去思考时,所有的一切都有了因与果。 而这也正是北大国际MBA十年矢志不渝希望带给学生的核心价值。 和性格迥异、各具风采的校友们交流这些话题无疑是一段愉快的、有价值的经历。不论是国资委直属企业的国企老总,或者自己打拼出来一片天地的民企创业家,还是在外企里用业绩、执行力奋斗到高管位置的外企金领,甚至刚刚毕业、才踏上事业征程的全职班同学,校友们的故事可谓各有千秋。面对这些出色的人物,每当和一位校友访谈结束后,我总是要问自己一个同样的问题:“10年后,北大国际20周年的时候,这批人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后来,在对这些交流一次次回味、对这些故事的一遍遍打磨的过程中,校友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实跃然纸上——尽管未来他们的事业会更成功,或者他们也可能选择其他生活方式,但北大国际人内心的富足和对理想的执着将成为永恒的基因,一届届传承下去。 说来惭愧,如果不是因为去见林毅夫教授,我从来没有注意到朗润园万众楼下那块石碑上,林老师贺万众楼建成所作的文字:“吾辈何其有幸,重用此园。高楼伫立,临湖迎日,但见东方渐红,流霞耀目,日移影斜,凭栏远眺,惟有西山烟云薄暮苍茫。” 我想我是很幸运的,北大国际一年半求学期间,我不仅享受了紧张的、快乐的学生生活,更重要的是分享了数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以及几十位校友的精彩人生,并有幸把这些通过文字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回想写书过程的点点滴滴,很多人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感激之情是不能用寥寥数语说完的。 大约一年前,在校友部那间温暖的小办公室,我第一次和柴豫荣老师商量这本书的方案,其后的一年间,林老师在赴世行就任前夕很紧张的日程中挤出时间和我谈北大国际,胡大源老师每每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最直接的支持,杨壮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予我方向和视野上的指导,杨昕老师帮助安排联络校友,晓峰提供了大量北大国际历史的资料和图片,还有几十位校友奉献自己的时间协助我完成采访,直到进入最关键的编辑出版环节。E08的刘世英先生领导的广天响石财经出版团队提供给我专业的指导和耐心细致的帮助…… 要感谢的人太多,只因为大家都在为北大国际付出,这就是她的魅力。作者于北京大学朗润园2009年4月1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2479.html

更多阅读

第1节:我在管什么(1)

系列专题:《直击管理靶心:追求效果第一的管理》  第一章 管理的真相我在管什么  在人类世界里,人人都会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所有管理者都为“管理”而忙碌,管人、管事、管物……那么,请静静地问自己:我在管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

小程序推荐平台 第1节: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 推荐序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企业篇)》  推荐序  新华都总裁 唐骏  六月的上海,在经过短暂的春意盎然之后,更显得生机勃勃!  傍晚的黄浦江畔灯火通明,世博会的筹建工程还在紧张地进行,钻塔的敲击声

启动序列 第1节:我的成功你应该复制 序

系列专题:《美国创业家的传奇:我的成功你应该复制》  序  2005年秋,我应邀在一场创业家研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在后台准备时,研讨会的主持人朝我走过来,把他旁边的一个年轻人介绍给我。年轻人伸出手,说:"嗨,我是卡梅伦·约翰逊--我读过

女教授的魅力迅雷下载 第39节:第三章 魅力教授团队(25)

系列专题:《揭秘顶级商学院:我在北大读国际MBA》  马浩和蔼可亲的面孔,没有距离感的笑容,使得马浩老师颇受北大国际MBA学生的喜爱。他幽默的讲课风格,犀利的语言处处闪耀着他独特的个性;读他的作品,没有深奥的学术语言,嬉笑怒骂处皆成文

声明:《微信小程序畅移 第1节:我在北大读国际MBA 序》为网友酒暖花深草木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