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二、创新之意(13)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在朋友家玩得差不多了,走时,德国的主人会对您说:“先生,您要的是一个满杯,现在您只喝了半杯,请您把这半杯水喝了再走好吗?在我们德国,水资料虽然很丰富,但是,我们还是要珍惜的。

  ”德国人的行事风格看起来怪怪的,但是,他们把一个“精”字渗透到了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特色,它就是一种创新。

 第26节:二、创新之意(13)
  美国人在一个“大”字上下功夫,形成了特色。

  大,在企业就是做规模,规模上去了,“量本利原则”就落到了实处。

  当企业的产值产量到了一定的规模,成本就较低,利润就较高。

  所以,企业总想要把量做上去。

  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地方,不要小看有的企业只是做钮扣、螺丝钉,做的只是一些小不点,但一旦量上去,也会赚大钱。

  在美国,“麦道”与“波音”整合做大,微软做大,虽然美国也有《反垄断法》,但坚持做大,就是它的特色,而且大企业更有实力建立自己的自主创新基地,更能够进行技术创新。

  世界500强的一半在美国。

  以此可理解为什么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在美国。

  印度人在一个“新”字上下功夫,形成了特色。

  印度的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济济。

  印度非常重视技术创新。

  如设计软件,它走在了世界前列,近几年,印度很有新意的计算机不断出现。

  我国内地一些省市还邀请印度的软件人才来进行技术指导。

  日本人在一个“省”字上下功夫,形成了特色。

  日本的资源非常缺乏,资源的95%以上要靠进口。

  所以,他们设计制造的产品在原材料、能源的使用上,把节约放在了第一位。

  在世界汽车市场,欧美的汽车居于垄断地位,后来,日本成功地挤了进去,成为三大汽车王国之一,主要的方法就是创新性地用了这个“省”字,制造出成本最低,耗油最少的汽车。

  具有“省”的特色使日本的汽车在世界市场走俏。

  意大利人在一个“绝”上下功夫,形成了特色。

  意大利人做事、做产品的风格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他们从设计开始,就要求绝对领先于世界水平,制造也要做绝。

  他们的制造业、金银珠宝加工业,都体现了这个“绝”字。

  笔者在2002年曾经在国内购买了意大利生产的天然气灶和抽油烟机,使用6年多了,从来没有修理过,没有出现过一次故障,而且,他们生产的抽油烟机,抽油的界面从来不用清洗,根本就不粘油污。

  企业生产产品,不要抱怨市场不好,产品卖不出去,只要你把产品做精了,做绝了,怎么会没有人买呢?笔者常常想,在学校里,老师与学生相互埋怨,老师埋怨学生逃课太厉害,素质差;学生埋怨老师讲课不行,“你讲好了我不会逃课”;二者都是或然,但老师真正把课讲精了,讲绝了,逃课的学生会少得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2693.html

更多阅读

第27节:二、创新之意(14)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法国人在“时尚”两字上下功夫,也形成了特色。  相比之下,法国的商业经营味道比英国浓一些,也许英国人太具有绅士风度了吧。  去过法国的人,都要津津乐道它的香水、时装、法式大

第25节:二、创新之意(12)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比如精密仪器制造业,德国是世界的首位;德国的汽车“奔驰”,世界顶极汽车品牌,它当然有很多很多项技术创新,但在“奔驰”这个汽车制造企业,就形成了浓浓的以“精”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做什么

第24节:二、创新之意(11)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但是,“登上山顶艰难,滚下山来容易”,建立帝国艰难,瓦解帝国容易。  原因很多很多,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苏联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对外的“

第23节:二、创新之意(10)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学者张晓芒举了2004年夏天南方某大城市的一个例子:有几张像棺材样的休闲椅,被安置在这个城市的一条道路的人行道上,虽然艺术上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有一些创新的意思,但这种作品在公

第22节:二、创新之意(9)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鸡的蛋可以不断地生,它的发明创新可以不断地进行,技术也不断地改造、更新换代。  那么猪呢,肉一块一块被割掉了,割到最后,你还有吗?你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有没有?你的地皮价格优势还有

声明:《第26节:二、创新之意(13)》为网友雨巷深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