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孝经智慧(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关于此句中的两个“择”字,或解释为()的假借字,就是厌恶、嫌弃的意思。阮福《孝经义疏补》:“‘口无择言,身无择行’,二‘择’字当读为厌之‘’。厌,即《诗》所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庶几夙夜,以永终誉’也”。此可备一说。

  孔子这一段话说理巧妙,意蕴深邃,可以好好琢磨一番。此说由“三不敢”转化为“二非二不”,即是“非法不言”、“非道不行”。这是先从规定的法度、法则来主动地限制自己的言与行,这时的言与行处于一种不自由乃至很不自由的状态中。然而正因为一切都循规蹈矩,合法遵法,惟其有此一层,所以又能动地转化为一种自由的言与行的状态,那就是“二无”,即是“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此为第二层。然后又由此而臻于更大的自由状态、更佳的效果状态,那是更高级的自由与效果的“二无”态,即“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此为第三层。

  4.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

  《注》:“三者,服、言、行也。《礼》‘卿大夫子立三庙以奉先祖’,言能备此三者,则能长守宗庙之祀。”

  这是说,以上三者具备了,然后就能守护住他的宗庙,这大概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由上文可以看到,孔子由表及内,由内及深地揭示出卿大夫的孝道要点。首先是外表上,即是衣着上,要合法度;其次是由内心发出的言语,要合法度;再次,是行为的深层的道德理念,要合德行。这三者之所以是卿大夫的孝道的主要内涵,是因为只有这样既能彰显应尽的职责与道义,又不会给自己招来罪过,带来祸殃,才能保全自己,又能不辱没先祖,“然后能守其宗庙”。这就是他们最重要的孝道了。

 第73节:孝经智慧(9)
  三、引《诗经》深化旨意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夙”,早、朝。“匪”,不、非。“懈”,懈怠。“一人”,天子。《注》:“夙,早也。懈,惰也。义取为卿大夫,能早夜不惰,敬事其君也。”

  此诗出自《诗经?大雅?民》,主题是周宣王派仲山甫到齐国去筑城,尹吉父赠诗送别,一是赞美仲山甫才高德美,二是赞美宣王能任贤使能。仲山甫,是周宣王的大臣,是鲁献公的次子,分封在樊(今河南济源县)。尹吉父,周宣王的大臣。

  《诗》说到:“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天子命令整肃,仲山甫去执行。邦国的善恶,仲山甫都能明白。既能明哲,又能保身。早晚不懈怠,侍奉君王。“明哲保身”成语就出自此诗。我们会发现,孔子引此诗句来说明卿大夫的孝道非常吻合,一是身份符合,二是内容也符合,但是又创新地生发为对卿大夫行孝道的阐述。这又是孔子巧妙地移花接木之引《诗》艺术。

  四、《卿大夫章》现代启示谈片

  古代的历史、现当代的历史,无情地一次次重演这样的事实:常是位处高官、身居高层的人物,初则红极一时,而终则下场不妙,甚至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用《孝经》的观念来看,他们都是愧对父母的不孝之子,因为都辱没了父母与先祖。

  我们有很多的现代道理来反腐败、来教育那些高层、中层官员,如果我们也能用《孝经》的这一理念来教育那些“卿大夫”级别的人物,也许很能刺激他们的灵魂深处,因为这是触及了人性的根本处。或许通过这样的教化,让他们也能从这一根本上去反思、去警惕、去浇灌、去滋养,去拨乱反正。

  读读经典,比如《孝经》,或许能挽救许多人的灵魂的堕落,因为逼迫他面对父母、自己的祖先来思考、反省自己的心灵的深处,回答千古的考题: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母吗?我是一个孝子吗?我是一个真正的孝子吗!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3176.html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

声明:《第73节:孝经智慧(9)》为网友心外有人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