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7. 陈遗至孝

  《世说新语?德行篇》:吴郡的陈遗,在家至孝。母亲爱好吃锅巴,陈遗在作郡主簿时,常常带着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起来,回家给母亲吃。后来孙恩的起义军队出没在吴郡,吴郡太守即日就要出征作战。陈遗聚集起来的数斗锅巴,还没来得及拿回家,就带着从军了。在沪渎开战,失败,军人溃散,逃走于山泽,人多饿死,而陈遗独因为这些锅巴得以活下来。“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这又是一个孝子的故事,情节有趣,也曲折,最后归结为“纯孝之报”,也是《孝经》中感应之说的回应而已。

  《世说新语?德行篇》里还有如“为人谨慎,事亲尽色养之孝”的王长豫等人的记载,在此不再列举。我们也许已经能会心,即此《德行篇》就记载了这么多的孝子,在书内还有许多关于孝的叙述。比如《任诞》:“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阮籍将要安葬母亲,蒸了一只肥猪,饮酒二斗,这才向母亲遗体告别,只喊道:“完了!”总共只号哭了一声,接着口吐鲜血,沮丧颓唐良久。一种独特的孝子、孝行凸现在人们眼前,此为魏晋风度中的“孝”的表现之一了!

  可以体会魏晋也在推行“以孝治天下”,而且是“一定要以孝治天下”。这正如鲁迅所说:魏晋“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位,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及药及酒之关系》)当然,围绕这一话题,还可以再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

  明清皇帝教子读本中的“孝”

  历代皇家是怎样培养后代的呢?或许有些人会这样想象:无非是教育他们怎样搞阴谋诡计、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拉帮结派、危害百姓等等。

  其实,他们并不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话,他们还想让江山万代坐下去?他们大都很重视用儒家学说来培养优秀的接班人、造就有作为的人才,而此中又特别看重从小就进行人格品行的训导。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张载(1020~1077年)就提出,从小抓起的“养正于蒙”的理念,也就是修正养正,要从孩童启蒙的时候就要开始了。明代有位学者焦()就曾经编著了一本《养正图解》,成为明清皇帝教子的精典,而其中也突出了孝的教育。

  焦(1541~1620年),明代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一作江宁(今南京江宁县)人。因为号澹园,又被学者称为澹园先生,享有盛名。万历十七年(1589年)举进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曾主修《国史》,撰《经籍志》。主顺天乡试被劾,谪福宁州同知。后弃官不出,专攻经史,著书立说。生平博及群书,自经史至于稗官与杂说,无不淹博贯通。善为古文,典正雅驯,卓然成家。

 第50节:孝经智慧(21)
  焦在翰林任职期间,又担任皇长子的侍讲官。他很会动脑筋,孔孟之道博大精邃,内容又多又艰深,灌输给儿童很难奏效。教育孩子要通俗易懂,并且要形象直观,因此他选用了历史上的可供借鉴、取法、劝诫的故事六十则编成教本,又邀请明代宫廷的名画家丁云鹏(1547~1628年)配上精美插图。成为图与文并茂、理念与智慧共具、真谛和体味皆佳的启蒙经典。《养正图解》的第一篇是《寝门视膳》: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如何?”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未有原?”立曰:“诺。”然后退。

  此篇为全书的肇始,而全篇的主题就是一个“孝”字,说文王的孝行,明文王是个孝子,喻文王用他的行动演绎了孝道,劝勉皇子懂孝行孝。这也说明编者体现了《孝经》“百行孝为先”的理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3199.html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

声明:《第50节:孝经智慧(21)》为网友学霸刷作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