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孝经智慧(15)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郑庄公感叹地说:“您还有个母亲可以留给她品尝,偏偏我没有啊!”颍考叔问:“请问这是什么说法?”郑庄公就告诉他其中的缘故,并说自己后悔了。

 第44节:孝经智慧(15)
  颍考叔说:“国君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如果挖掘一个地道,且深至于泉水,在隧道中母子相见,难道有谁说您不对呢?”郑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挖掘了隧道,在隧道中母子相见,从此以后母子之间的关系改善并恢复了正常。

  该文篇末写道:“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延伸)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这段话很有名,被后代广泛传诵。意思是,君子说,颍考叔是一种纯粹厚笃的孝啊!他爱自己的母亲,但是又把自身的孝延伸渗透到庄公那里了。《诗经?大雅?既醉》:“孝子的孝没有穷尽,永远把孝赐给孝子的同类。”大概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

  这一则故事如果从《孝经》的角度来解读,也很有趣味:

  一是,作为先因为丈夫是诸侯而为诸侯夫人、后儿子是诸侯而为诸侯之母的武姜,自己不做慈母,却爱憎分明地对待儿子,且帮助叛乱,这不是称职的母亲。《孝经?诸侯章》有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诸侯之母的武姜,地位高高在上,但犯了不能“制节谨度”的弊病。

  二是,庄公作为一个儿子不及时地规劝母亲,这也是不孝,如《孝经》所说“子不可不争于父”,当然也包括应该争于母。庄公又不及时地帮助犯错误的弟弟悔改,这是不悌。《孝经?广要道章》:“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庄公这两点都没有做到。

  三是,共叔段作为儿子却和母亲一起做叛乱的事,阴谋篡夺其兄长的君位,这是不孝、不悌、不忠。

  四是,颍考叔是个孝子,他与君王宴饮而想到让母亲也尝尝这一美味,这是孝敬,当然又能孝养。他还巧妙献计,让一个良心有所发现的不孝的国君重新返回到孝道上来,母子关系得以恢复,国君的榜样与威信得以重新树立。这就是纯粹厚笃的孝在感应他人,赐予他人。《孝经?广扬名章》:“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颍考叔是“忠可移于君”,“治可移于官”,确实也得以扬名于后世。

  这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关于孝的智慧、孝的感应力量与感染魅力的案例。

  散点透视:汉代?孝?孝治

  汉代,一个政论家曾面对趾高气扬的汉高祖刘邦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向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如果先前使得秦国在吞并天下之后,能实行仁义,效法先圣,你刘邦凭什么取得天下?——这人就是陆贾,他的学说收在《新语》里。

  刘邦马上从得意忘形的高端跌下来,而有惭愧之色,并恳切地希望陆贾跟他谈谈治国的智慧。确实,刘邦虽得到了天下,但面临着如何治天下的难题。秦代虽也有孝道,但是其暴政远远超过了微不足道的孝道,这是刘邦切身感受并体会的最深刻的。于是,他采取反秦之道而行之,从与秦暴政相反的维度去统治天下。汉初既用黄老之术来恢复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又大力推行孝道来治理“天下一家”的刘姓王朝。这里简略地说说汉代“孝治”的一些情况。

  1. 刘邦与“孝治”的故事

  刘邦深悟孝治天下的道理,并自己先做了个样子。刘邦当了皇帝后,每隔五天就去朝见一次自己的父亲“太公”,行礼就如同一般人家的父子一样。太公家令,这个皇家的属官,就是主管家事的人劝说太公,不应该让君主拜见臣子。以后高祖再来时,他的父亲太公就抱着扫帚,在大门迎接,倒退着走路。刘邦见状大惊,忙下车扶起太公。太公说:“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刘邦尊奉父亲为太上皇,还下诏:“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3205.html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

声明:《第44节:孝经智慧(15)》为网友蛋疼也不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