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孝经智慧(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作 者

  2009年4月

  篇一:《孝经》的现代智慧

  《孝经》早与现代人久违了,现代人哪有这闲工夫、闲心思去读这一本“闲经”?但是,当不时从媒体中传来那些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赤裸化、工具化、荒漠化的贪欲报道时,人们会感叹官员的腐败、暴富的无德、狂徒的贪婪、诈骗的顽劣、暴力的可畏、人心的不良,现代人的心灵怎么会如此这般滞后于先进的社会?

  我们确实太多地忘记了“孝”在历史、在当下的分量与尊严。然而无视“孝”的教化之日,也就是亵渎了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庄严之时。现代人若要守望自己的灵魂,守护人性的本分,守持做人的道德底线,能够淡忘“孝”的教化吗?

  ——作 者

  孝的现代分量和尊严

  中国的孝文化有着漫长的历程和丰富的层积,其精髓绵延维系了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对稳定中国社会、凝聚中华民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孝在现代曾经被批判、践踏、涤荡。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反对“吃人”的礼教,主要就指孝道、妇道等,乃至整个宗法制度。此后则众所周知,这种理念和做法越演越烈,直到“文化大革命”达到极点,破除“四旧”,“造反有理”,许许多多所谓的“地富反坏右”的“黑五类”的“孝子贤孙”被批斗。谁还敢说孝、读《孝经》、说《二十四孝》?谁还敢出版属于禁毁之列的有关孝的书籍?

 第2节:孝经智慧(2)
  历史似乎轻轻地翻过了这一页,却永远会被后人不断翻阅这一页,因为人们要借读史来明智,所以历史的这一页当然不会被人们遗忘。

  孝,在现代还有自己的分量和尊严。试看,在一个“孝”教育缺乏的年代、地方,往往会生长出种种的社会的“毒瘤”。

  我们也许还记得八十年代那件抓捕“二王”的惊天动地的大案。1983年,大年三十,沈阳王宗、王宗玮持枪连杀了4人以后,流窜全国,继续杀人抢劫,经过7个月零6天才被击毙。他的父亲因为包庇罪,也被判刑7年。当时满街上都张贴着“二王”的照片,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悬赏通缉令。据说悬赏通缉、特警、巡警、道路检查点和“110”,这些中国刑侦网络就是从“二王”以后开始建立的。

  2007年9月,距离1983年“二王”被击毙的24年后,他们当了一辈子中学老师的父母接受了采访。其母亲说,4个孩子都是姥姥带大的,“文革”时,两派就在大院里武斗,动刀动枪,甚至埋地雷,这时正是哥俩容易学坏的年龄。他们的枪是从沈阳大北监狱偷来的,有一个还当过兵,当过班长。“看过那么多报道,只有一个作家说过‘二王’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因素。我们觉得写得真好。”今年已经81岁的老父说:“以后身体好了,我想和老伴沿着我儿当年走过的路走一圈,看看我儿当年是怎样生活的,听听老百姓的反映,哪怕是要给人家道个歉啥的,我都能啊。”(《扬子晚报》2008年9月22日三联文)——这一则报道也许让我们从一个侧面读到许多值得深思的信息。“文革”中许多野蛮的、疯狂的、甚至灭绝人性的“武斗”、“打砸抢”,不知道使得多少人扭曲了心灵。

  新时期,孝文化重新复苏,而且更广更深地被开掘、衍生开来。孝,再次显示出自己的分量和尊严。

  现代社会一方面高度发达、科技高速发展,一方面“儒雅”、“温情脉脉”的伦理之“纱幕”渐渐被扯去。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金钱、人与物欲的关系变为赤裸的、工具化的、冰冷的关系。官员的腐败、暴富的无德、狂徒的贪欲,社会的风气也被搞得可想而知了。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是孝的分量,这就是孝的尊严。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应该从这一根本上起步,而这也只不过顺着人性来培养教养而已。人们从正反两面的对照中,重新发现了孝的分量与尊严,这大概也是今天宣传孝文化的重要原因吧。

  关于孝的分量与尊严,可以常常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那段话。孙中山说:“讲到孝字,我国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孝经所讲究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才自然可以强盛”。(《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见《孙中山选集》下卷)。当然要提倡孝,但不能愚孝。确实,要“孝”,就要对传统有取有弃;要“孝”,就要与时俱进。其实孔子那里孝的智慧,是活的智慧,怎样转化为现代的孝的智慧,是值得深入讨论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3247.html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

声明:《第2节:孝经智慧(2)》为网友夏天碎花小短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