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为什么要评写电影



系列专题:《美国畅销影评写作指导:如何写影评》

  第3节 为什么要评写电影

 第6节:为什么要评写电影
  如果说电影反映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也应该以多种方式来享受它,包括享受思考、阐释和书写观影经验的乐趣。我们去电影院有很多原因:思考或者不思考,盯着银幕或者写影评。我们可以把去电影院当成吃棉花糖一样的消费行为,也可以将它变成一种精神上的消费。正如那位《撞车》的影迷所发现的,对我们的观影感受作理性的分析并没有损害我们所享受到的乐趣。评写电影会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享受观影的愉悦。如果说,看电影、理解电影是我们观影的乐趣之一,评写和解释应当是另一种令人激动的享受。

  需要注意的是,评写电影和我们大多数人常做的并没有太大差别。当我们在电影院里沉默了两个小时准备离去时,通常会谈论一下电影。尽管在谈论和评写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评写电影就是一种与读者更加凝练而审慎的交流。我们的评论可以针对演员的表演,也可以表达因某些场景而引发的兴奋,还可以泛泛地讨论所发生的故事及其原因,或是为什么影片没有明确回答这些问题,等等。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谈话开始于我们寻找合适的词或者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比起卓别林(Chapin)来,我更喜欢基顿(Keaton),因为基顿更加有趣--嗯,我是说,他讲话更加有趣,他的故事更加复杂一些。""我讨厌--不,我发现很多都是可以预料的--比如说,影片《情归新泽西》(Garden State,2004)的结局。"当我们谈论电影的时候,即使非常随意,我们也总在搜寻着能准确地表达我们所见所想的词汇;与最初的这种想要讨论电影的冲动不同,写电影评论是一个审慎而有计划的过程。由于这种经常性的冲动,我们甚至很享受谈论和评写一部我们不喜欢的电影的过程。前面赞扬《撞车》的那位学生的一个朋友,却给予了这部影片负面的评价:

  《撞车》(2004)是一部糟糕的影片,因为很少有一部美国电影试图探讨种族主义。尽管用意很好,但是,影片并没有脱离一种情节剧式的忧郁。这种忧郁根植于那些郊区富裕白人、野心勃勃的非洲裔警察局职员、波斯裔商人、愤怒的街道游荡者的绝望生活中。不仅这些人没有表现出任何心理上或者智力上的复杂性,而且,简单地用一部描述个人孤独的影片来解释种族主义并不合理,因为《撞车》并没有指出支撑美国种族主义背后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影片的结局具有暗示性:一群被释放的亚洲移民无助地走在纽约大街上,暗示了虽然影片的主角已经尽力争取正义,但是他并没有给这些无名外侨的未来带来任何希望。

  像这两个朋友不同的发现那样,我们对同一部电影的理解可以如此大相径庭,因而试图说明彼此的理解可以变为一场生机勃勃的对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4958.html

更多阅读

第29节:为什么要‘每天晚走10分钟‘(23)

系列专题:《掌握工作和命运的主动权:每天晚走10分钟》  为什么赖斯要付出"八倍的辛劳"呢?这还得从她小时候说起。在赖斯小的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还相当严重,尤其是在她的出生地伯明翰,黑人地位低下,处处受白人欺压。  在赖斯10岁时,她

第7节:为什么要‘每天晚走10分钟‘(1)

系列专题:《掌握工作和命运的主动权:每天晚走10分钟》  正文  一、 为什么要"每天晚走10分钟"  我很相信运气。我工作越努力,运气就越好。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前总统)  每天晚走10分钟,是一种行动!  每天晚走10分钟,是一种

声明:《第6节:为什么要评写电影》为网友失忆是一种幸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