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七、竞底之下,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2)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那么,员工就只能凭一种"愚公移山"的傻劲,去坐"冷板凳"。他们这些活生生的聪明人,该怎么去享受这种"坐法"呢?任正非喊了几句大而空的口号后,没有再指导下去,他也不可能再详细具体地指导,否则竞底战略就"穿帮"了。

  同样是从事IT高科技行业,也是华为榜样的美国IBM公司,他们从不号召员工坐冷板凳,更不用说坐十年冷板凳,其高层非常清楚和认同"新生一代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的劳动大军之中,他们非常不习惯等级森严的结构,而且希望能快速建立合作关系,不希望受制于公司的架构或者时区"。

 第35节:七、竞底之下,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2)
  因此IBM常常在公司内部发动创新大讨论,并设有一个"思想空间",用于发挥员工的智慧和专长,鼓励"无论哪个事业部,不管进IBM时间多长、级别多低的员工",都可以去发表评论,补充各种创意,并设法将这些创意变成真实的产品。

  到2007年底,IBM的"思想空间"已经有了8000个非常活跃的创意。

  这类事情将大大促进员工的参与感,提高他们对工作的享受水平。但在任正非之类的竞底者眼里,这些玩意不过是不务正业的剩余精力宣泄。中国企业家们一定认为:有这点精力,还不如多去干些本职工作。他们甚至会担心这类空间,可能成为员工抨击公司竞底政策的平台。这并非空穴来风,如非常精于政治斗争(高级竞底)的任正非,就明令禁止华为干部联名提意见,他一定认为这是一种反竞底的"群体事件",会撼动自己的权威。

  3.工作收益方面的因素:不公平的利益分配和安全保障,是员工不能享受工作的最大障碍。竞底企业通常会处心积虑地探测员工可承受的底线,尽可能在不击穿底线的情况下,压缩综合支出,以降低成本和责任。如2007年,中国实行新劳动合同法之前,华为为了保持更多对员工的辞退主动性,不惜违背企业的社会责任,发起"万人大辞职"。(当然,2007年的《新劳动合同法》,也是政府对中国企业的一次法律大竞底,华为以对员工的竞底,来对付政府的竞底,也是出于无奈。但这种做法,正彰显了这个社会竞底的普遍性。为什么一部西方人用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竞优法律,在中国却变成了一种竞底工具呢?我们在第七章专门设案例讨论。)

  较多依赖人力资源质量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如此,而知识含量较低的企业,对员工的竞底就更加直接、露骨。据《联想不是家》中记录,2004年,联想空前大裁员时,事先员工完全不知情,有的被叫到会议室,经过5分钟交谈,就得签字,两小时内离开公司,该员工曾经存在过的所有痕迹,都被公司一笔抹掉。

  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如果还能享受工作,那他可能真的乐观到应该去检查精神是否正常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家如果还能热爱自己的事业工作,那他实在是太难得了。所以中国企业家大多持联想柳传志的经营哲学:怎么赚钱怎么做。今天做医疗器械;明天开矿;后天搞房地产;大后天去炒期货,在终于聚敛了一笔财富后,就买外国护照或绿卡,逃离这个竞底的国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任正非能坚持做通信制造,确属不易。华为有今日之成就,任正非强悍的竞底精神,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第六章的竞底人物段位排列时,任正非和郭台铭等排在柳传志、陈水扁、李书福之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7089.html

更多阅读

第52节:七、广大读者和零友对资金管理的理解和认识(8)

系列专题:《教你如何降低炒股风险:零风险博弈》  通过系统化资金管理大幅减小投资风险。我国有大量的投资者接触证券投资的时间不算长,而周佛郎教授将真正有效的投资理论,以简易、易理解的方式表述给大家,并将全套理论最大程度地浓缩

第51节:七、广大读者和零友对资金管理的理解和认识(7)

系列专题:《教你如何降低炒股风险:零风险博弈》    零风险波动博弈理论的立论的主要思想是:  首先,以软件交易系统自动做到高抛低吸,不断锁定利润,是利用了价格波动不断获取并锁定利润,并做到无错误操作。  其次,以最优化的资金管理

第50节:七、广大读者和零友对资金管理的理解和认识(6)

系列专题:《教你如何降低炒股风险:零风险博弈》   我确信再给我几个月时间我就解套并产生浮动盈利了。另外每次进账的这十几块钱还能冲减浮亏,我每天都很开心。  有些零友质疑零风险在下降通道中是否能保证不亏,经过计算,长线严格按

第49节:七、广大读者和零友对资金管理的理解和认识(5)

系列专题:《教你如何降低炒股风险:零风险博弈》  ③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这包括了不要买入多只股票和根据资金及股价来决定是否能够操作高价股的原则。  也就是说就算这只股票再好,如果我不能确定买入它后我的资金足以按照建仓

第48节:七、广大读者和零友对资金管理的理解和认识(4)

系列专题:《教你如何降低炒股风险:零风险博弈》  我来试着分析一下以年为单位的所谓长期趋势(就算两年吧),以月为单位的中期趋势(就算5个月吧),以周和天为单位的短期趋势(就算4周吧)。以上证为例,均线上来看,长期向上,中期向下,短期在振

声明:《第35节:七、竞底之下,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2)》为网友奇葩怪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