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崩溃的后果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一部 崩溃的根源 第二章  政府:万



     你或许听说过,胡佛是一个坚持自由放任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家。

  历史学家本杰明·安德森将胡佛对1929年股市崩盘做出的反应称之为“胡佛新政”。经济学家默里·罗斯巴德对“大萧条”时期进行了精辟剖析,并引用了胡佛在1932年竞选中说的一段话:

  我们或许可以什么都不做。但那只会带来毁灭。相反,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采取大规模的积极防御和反击计划,对于私营企业和国会来说,这场运动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项计划。我们要立即着手行动……迄今为止,在华盛顿,还没有哪一任政府想过会在如此形势下肩负起如此重大的领导职责……在工资下调之前,股利、利润和生活成本已下跌,这在经济萧条时期的历史中显然是第一次……直到生活成本已经降低时,工资才开始下调,而利润实际上已彻底消失。这无疑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真实工资。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助整个经济体系实现新生;在我们的历史中,人们更多的是只能无助地等待,最多也就是“男女之间那点儿天天做的事”,但还从未有这样的设想。部分极端保守派经济学家极力鼓吹,我们应该让企业自生自灭,直至经济下滑至最低点……但我们认为,绝不能听信破产主义者的顽固教条,绝不能看着美国的全体债务人陷入破产境地,让美国人民的储蓄化为乌有。

  作为商务部部长,胡佛及其幕僚们极力推行有利于提高工资水平和减少工作时间的法律,他们主张实行住房补贴,而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胡佛始终坚持不应削减工资。在物价下跌时,企业不削减工资,而是裁员。实际上,我们维持的只是名义工资,因为实际就业人数有限,真正能享受这种高工资的人为数不多。在其他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人为造就高工资就意味着真实工资水平在上涨,这就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导致失业率直线上升。

  但一入主白宫,胡佛马上就变得好斗。他召集大企业家,要他们保证放缓降低工资水平的速度,积极扩展新项目。

  此外,指责美联储收紧货币供给并导致破坏性紧缩同样是错误的。实际上,仅在1929年股市崩盘后的两周内,胡佛领导下的美联储便将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0%。而且在胡佛的整个任期内,美联储不止一次地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但实际的货币供给还是因人们囤积现金以及银行停止放贷而有所下降。

  换句话说,尽管美联储进行了干预,货币供给还是出现了萎缩,因此,银根紧缩并不是因为它的不作为。

  事实是,如果胡佛不这么鲁莽,而是听从时任财政部部长安德鲁·梅隆的建议(或许这也是财政部部长在美国历史中最后一次为总统提出好建议),并汲取哈定在1920年萧条时期的教训,这场“大萧条”未必会如此严重。实际上,哪怕胡佛只是完全放任市场,经济也会实现反弹,这样,他或许还有可能实现连任,而西奥多·罗斯福也就成了罗斯福家族的最后一位总统。但是,坚信干预主义的胡佛还是把凯恩斯的指挥棒交给富兰克林·罗斯福,而后者则史无前例地实现了四次连任。或许胡佛对“大萧条”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真正把这场萧条变成“大萧条”的却是“发扬”了胡佛错误路线的罗斯福。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耳熟呢?

尽管事实毋庸置疑,但“大萧条”的教训在官方文件中依旧令人费解:政府必须在抵御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美联储则需要加大货币供给以刺激经济复苏。这个再拙劣不过的教训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思维模式又开启了一种奇妙的“泡沫周期”,将美国经济一直推入眼前暗无天日的困境。

 国家经济崩溃的后果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一部 崩溃的根源 第二章  政府: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906.html

更多阅读

欣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文/作者简介/教案/附:歌曲

欣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文/作者简介/教案/附:歌曲  原文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多么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我们对它的赞叹和歌颂,同时也不妨对它作

声明:《国家经济崩溃的后果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一部 崩溃的根源 第二章  政府:万》为网友午夜搭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