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校园的日子 离开李书福的日子



弹丸之地台州还能托起第二个“汽车狂人”吗? 

文/本刊记者  葛清 

在上海浦东做了一年多建材生意的缪雪中开始厌倦了,厌倦上海,也厌倦自己手头做的这份生意。他开始怀念自己过去的老板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李是他事业和人生的偶像。他怀念汽车业,也许还想念自己的家乡,浙江一个偏僻的小城市——台州。某一天他坐下来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内心情感倾泻而出,突然间便决定放弃上海几个亿的事业,回台州造汽车。 

那是2003年,他32岁,离辞掉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总裁的职务不到一年。他是一个可爱的、笑起来嘴角有两个明显的酒窝的年轻帅小伙,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做事果敢坚决,——与当年李书福放弃手下几乎所有利润丰厚的项目,义无反顾投身汽车业如出一辙。 

台州商人 

2003年5月份缪旋即回到台州,开始筹建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吉奥),担任董事长职务。“吉奥”与“吉利”只有一字之差,外界关心的是,缪是要跟着李的路子(做轿车)继续走下去呢,还是会转行?缪很快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李)当年创业的环境跟我现在是两码事,我不可能在轿车上做得过李书福,也根本没有机会成为轿车行业的前几位。” 

他选择了SUV和皮卡。他认为目前国内二三十家企业都是散、乱、小,上规模的没有几家。相对于轿车来讲,SUV和皮卡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成长空间也更大。同时,台州及其周边地区聚集了近2000家零配件厂商,采购成本低廉,这为吉奥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他用3个月时间筹集到了4.5亿元资金(其中大部分是做建材生意积累起来的),招募了500多名员工,包括70多名技术工程人员和庞大的工人队伍,收购了湖南一个小型的汽车生产厂(获得市场准入)。2004年3月被他命名为“帅驰”的SUV和皮卡“猛将旅”同时下线,7月份第一款车在中国内地以及其他5个小国家便开始销售。从公司筹备到产品上市,只有短短14个月时间,这样的速度在中国汽车业并不多见,但是在台州,这并不是奇迹。 

台州并不大,却养育了一大批青年民营企业家,大多20岁-30岁,他们经常碰面聚会。例如,市政府牵头组织了一个“青年企业家协会”,大家只要有时间都会参加,聚会非常实在,都是相互交流各自的管理经验、相互学习,有时候也请一些教授、讲师来授课。34岁的缪觉得自己跻身其中,是年龄偏大的一个,“更谈不上年轻有为”,——台州青年企业家的谦恭、低调可见一斑:没什么派头不派头,也不讲什么排场不排场的。缪雪中说,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他感觉自由自在。他相信,无论自己有多大的梦想,台州都能成全他。 

台州人相互学习的本领很强。这些企业家当中,很多都像缪一样,受到过李书福的影响,甚至受惠于李。缪举例说,冰箱零部件是吉利第一个开始干的,后来台州好多家都学它,双鹿空调和星星冰柜这两家至今都干得非常好;又例如装璜材料(铝塑板),全国干得最早的就是吉利,现在缪雪中等好几个人都还在卖这个板赚钱;还有摩托车、踏板车也是吉利第一家开始生产的,现在台州市成了中国踏板车的制造基地,台州的摩托车厂商大概有6、7家都干得非常好,都是当初吉利带头干起来的;轿车更不要说了,没有吉利的轿车出来,中国轿车的价格降不了那么快。 

“台州很多企业过去都是齐刷刷地学习吉利,我认为,李书福对整个台州、乃至浙江和全国的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缪雪中认为自己和李书福根本不能比,他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但是他是吉利和李书福一手培养起来的,这一点他倒是颇感自豪。 

“我狂吗?” 

缪刚开始办厂的时候最艰难,在仓促的情况下,要在台州这么一个小小的城市里召集那么多的人员为自己效力,缪并不容易。但是,“这个时候我有一个原则,凡是在吉利干的工程技术人员我都不能要,我要的话对不起李书福。我可以在吉利挖一帮人过来,搞技术、搞生产、搞营销、搞采购等方方面面的人,他们原来都是我的手下,但是我不能动这个脑筋。”缪对李书福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因为缪的成长和第一桶金都与李分不开。 

17岁那年,出生于农村的缪因为家境穷困,高中未毕业就辍学在家。作为同乡的李书福问缪的父母亲,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他的工厂上班,缪家当然欣喜万分,于是缪雪中在那一年的年初走进了吉利下属的冰箱零部件厂。 

他从销售开始做。至今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去跑业务的时候,李书福给他开的一张条子,条子上非常细致地写着:第一步如何谈业务;第二步,价格是多少;第三步,合同怎么签;……。但是这一次以后,李再也没有这么细致地指导过缪,从此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 

缪说:“他(李)有很好的培养人的方法,他自己并不干涉很多,就让我自己去闯,他完全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哪怕我做错事情他也从来没有责怪过。” 

缪在冰箱厂从普通的供销员做到了供销部部长。1993年吉利在全国第一家开始生产铝塑板,缪转而进入建材市场,在全国开了10多家店,李书福特别优待缪的地方在于允许他先货后款,这样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至今缪也没有放弃这一块的生意,做得好的话一年能有1个多亿的销售额。1997年李邀请缪重回吉利,与人合伙开始办摩托车厂。摩托车厂的生意很好,加上建材的收入,缪挣到了第一桶金,可以说这是他的原始资金积累。 

1999年,李书福决心进军汽车业,他又一次请缪去吉利任职。当时缪的摩托车厂效益非常好,其余的几个股东都不太情愿关闭摩托车厂,而去大家都不看好的汽车业。缪怀着报恩的心情,关闭了摩托车厂,义无反顾跟随李书福进军汽车业。 

直到2002年缪辞去吉利汽车总裁职务为止,他在李书福身边生活了整整16年。缪和李的感情远比外界认为的深厚,缪说他了解李书福到了这样的程度:“跟他多年,他的想法、他的一言一举我能理会,有时候他可能讲半句或者是没有说,我也能感觉到他想做什么,——其他人可能就很难做到这点。这也是李书福当初用我当总经理的最大的原因。我到汽车公司的时候29岁,又没有很高的文凭,也没有学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对汽车业更是一窍不通,他敢把这个担子交给我,而且是全权授权,这就是信任。” 

但是2002年,在吉利的业绩即将达到辉煌的顶峰时,缪雪中却选择了退出。缪解释说,退出吉利是因为难以承担李交与的重任,但是按照浙江人“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性格来看的话,缪的退出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即使他真的希望结束为李打工的生涯,从此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这种想法也并不为过。 

缪雪中开始了新的事业,跟李书福碰面的时候不多,每次见面李仍旧什么建议的话都没有,只是鼓励他好好干。 

2005年初缪说了一句震惊业界的话,吉奥要进入SUV第一军团。一家刚成立的汽车公司就有如此雄心壮志,外界揣测他将是第二个“汽车狂人”,——这个称号多年前就被戴到了李书福的头上。 

“我狂吗?”缪解释说,“目前皮卡和SUV产销量超过一万辆的没有几家,2005年吉奥的销售目标是1.5-1.8万辆,只要达到这个目标,吉奥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并且进入SUV第一军团了。道理很简单,用产销量说话。” 

目前吉奥具有60万辆汽车的生产规模。2004年全国共有20家皮卡和SUV厂商,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吉普、长城和中兴(销量均过万辆)。20家厂商共销售19万辆左右,只占整个汽车产量的4%-5%,成长空间很大,据预测2005年经济型SUV市场容量是25万辆。毫无疑问,吉奥目前还只是大海中航行的一叶小舟。 

缪一开始就将吉奥定位为:50%内售,50%出口。缪将产品在网上公布,等待国外的汽车贸易公司发来订货的邮件。同时,他还派人主动参加国外的展销会,通过展销会寻找客户。自2004年8月份开始销售,吉奥已经与5个国家发展业务关系,例如沙特、叙利亚、埃及等。2004年吉奥在台州的生产基地接待了30来批国际上的客户。缪认为今年能有2000辆-3000辆出口他就很满足了,因为对出口贸易还是比较陌生,第一年只能够试探性地做一些。 

汽车通过船,从上海、宁波等邻近的港口运出国门。与李书福一样,车还没有卖,缪已经放眼国际。 

 

 

对话 

“我很享受台州的商圈” 

文/本刊记者  葛清 

 离开校园的日子 离开李书福的日子

《中国企业家》:与浙江其他城市相比,台州这个地方的商业环境特别在哪里? 

缪雪中:台州人很勤奋,白天你去马路上看看,大家都是忙忙碌碌的,一派繁荣。台州交通不发达,飞机隔天一班,火车没有,只有大巴。这个地方又不是什么大城市,又不是名都,应该讲一穷二白,什么东西都没有。因为没有什么资源,迫使人们都要想方设法找出路,到了这个地方,懒惰的人也会变得勤快起来。 

另外,台州的特点就是加工业(发达)。主要是成本低,台州人讲的是薄利多销,不像某些地方非取得什么暴利。我们干纽扣,都可以干到全国第一。 

台州的商业环境非常好,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很少有限制,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我们一开始也没有选择在台州干,在山东、河南都考察过。后来还是回到这个地方,一个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在这儿我们自由自在。其次是浙江整个的零部件配套很齐全,我们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中国企业家》:2003年当时一下子要融资几亿元,你觉得有难度吗? 

缪雪中:我自己在企业是大股东,还有好几个朋友把钱投在这里,但是他们不参加管理。台州的民资非常充裕,可能一个骑黄包车的人家里也有几百万元,在这里真正要找资金还是好找的,当然也要建立在一定的信誉基础上面。 

《中国企业家》:汽车行业需要大投入,吉奥发展的后续资金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吗? 

缪雪中:现在台州已经有两家民营银行,规模都很大,存款额已经超过100亿了。但是民营企业去贷款是很难的,从国家的商业银行贷款更难,这是全国普遍现象。我肯定要把这个难题考虑进去,虽然冒风险,但是有十足的把握来控制这些风险。 

《中国企业家》:你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很多民营企业家却在退出这个行业,你跟他们的情况有不同吗? 

缪雪中:隔行如隔山。原来想搞汽车的,恰恰是没有干过汽车的,有做香烟的、做酒的、做补品的,他们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当他从另外几个角度去看汽车业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原来干汽车也没那么容易。2003年,浙江的民营企业搞汽车的有40多家,纷纷到国家发改委去申报目录,但是2004年下半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大家已经都看明白了,原来汽车业也没那么好干。 

不谦虚地说,我们应该比他们能稍微看得全面一点,最起码我对民营企业干汽车怎么干这一套还是有些了解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干汽车不能说我请一个CEO过来,你给我干,我给你10亿、20亿的钱。这样肯定不行的,我最起码是100%的精力放在这个地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1086.html

更多阅读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1986年,李书福以制造冰箱及冰箱零配件开始创业历程,1993年进入摩托车制造业并于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业。20多年来,吉利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取得

psv变革7装游戏死机 李书福:新的转型 谁不变革谁先死

     2013年,一系列的高层人事“大换血”拉开了吉利营销变革的序幕,吉利的未来5年品牌发展大计已箭在弦上。在外资金融机构以及沃尔沃“技术反哺”的辅助下,吉利集团掌门人李书福或将带领吉利驶入快速发展通道。  岁末年关,吉利控

信访工作下一步的打算 “3G汽车” 李书福的下一步?

系列专题:3G营销观察“汽车狂人”李书福又有新举措。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还会打出什么牌?就在人们纷纷揣摩之时,12月20日,广州车展上,李书福委派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公布首款帝豪3G“智能汽车”。“通过智能汽车网络系

大冒险家van 大冒险家李书福和他的“吉利大业”

“如果说西方在金融危机中对自己丧失了信心,那么很显然,那种老派的敢想敢干的精神已部分转移至中国。李书福正是这种迅速成长的超级自信的代表,他所领导的汽车制造集团吉利(Geely)已自豪地成为沃尔沃(Volvo)的新主人。”这是英国《金

大玩家游戏币1元10个 太极剑大玩家李书福的资本游戏

CBN记者 赵奕截至目前,还没有人知道吉利购买沃尔沃的钱到底从何而来。虽然已有多家国有银行被曝出对此将鼎力支持,并提供融资服务,不过,借钱的银行到底是谁,需要借多少钱,借了以后如何偿还等,都是未知数。现在用长袖善舞来形容吉利控股(

声明:《离开校园的日子 离开李书福的日子》为网友预测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