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先生 新私塾先生



组织一个精英圈子到风景或人文胜地去清心净念、求知问学,与高手论道,“新私塾先生”王明夫的梦想会实现吗? 

文/本刊记者  侯燕俐 

眼下的这个话题一度让王明夫感到放松,他甚至在办公室的座椅上做出几个类似扳腿的动作——当然,体瘦是前提条件。这位39岁的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接电话时不断解释,“这两天都在忙项目,累死了。”即便如此,他一直没忘在其“核心圈”里运作一件尚不为外人道的事情:建立和君商学私友会。 

 

商学私友会 

如果知道作为金融和并购重组专家的王明夫提出过“中国本土的投资智慧”,创立了“投行私塾”,就不难了解这个颇有古风的“商学私友会”的名号亦出自他之手。“没错,我的价值立场非常古典,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狂热分子。总觉得中国传统的东西,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更有价值。” 

让时间退回到一年前。最早触动王明夫的是沿海地区一个身价过亿的年轻老板。因王明夫为其企业做战略咨询,双方关系很深。该人好读书,不仅看德鲁克、科特勒、迈克尔·波特的书,也看曾国藩、胡雪岩、南怀瑾的书。他欣赏王的一个说法: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这位年轻的老板雄心勃勃,誓做产业领袖,笃信“内圣外王”的东方哲学。 

一天,他郑重地问王明夫,中国究竟谁是真正的高人和大师?年轻人想让王明夫把他们找出来,他表示会出很高的课酬请他们论道,讲授一生研究的心得、学问和智慧。王半开玩笑说,你出多少价?他反问:每分钟200元够不够?王随口说了几个大众熟悉的著名经济学家。他又反问:他们有名,但他们有真道行吗?王笑笑说:道行像风水,信则有,不信则无。年轻的老板正色道:别打哈哈,拜托你这个事是认真的。 

不再继续打哈哈的王明夫立刻陷入知识分子式的诘问和思考:像这样的年轻人,有强烈的求知识、积底蕴的需要,为何不首先想到去正规的商学院读书或进修,而是选择类似古代君子修身的方式?这种古风是否能在现代精英圈子中复兴?它是否是中国企业家最终成就大器的一种特殊的东方路径?然后,王又习惯性地用商业的目光打量了一下:若能召集更多的精英同侪参与进来岂不是更“经济”么? 

由于工作关系,王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企业家,常能深入到他们的“精神后花园”——“他们的内心世界光怪陆离,好似看不见的河床,而人们看到的生意万象或乱象不过是河床上翻滚的浪花而已。”王的表述感同身受。 

谁没有困惑,谁不曾郁闷?据王明夫观察,不少企业家到了一定阶段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事业困惑;无法被不在同一个层次的员工理解的孤独感;财富与人生喜悦不对等的精神空虚——甚至交际场合还被当作暴发户或土财主以及如何建构关系网络的诸多问题。 

该有个私密且紧密的另类组织让“有产者”联合起来了。动念前后一年多,王明夫每逢餐桌或茶馆场合,一有机会就把这个想法讲出来,征询商界朋友的意见。出乎意料,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构想当作一种东方性情和复古梦想来讨论,虽然有人将信将疑,但至少能成为热门话题,“心向往之”。更有朋友鼓动他牵头启动。“我在圈子里还是有些影响的,并且不少人听过我讲课,反响强烈。”王如是解释。 

2005年春节期间,王明夫去北美度假,在冬奥胜地Whistler滑雪。自由穿行在奥林匹克赛道,尤其喝点酒滑醉雪时,王心情好极了。对比日常经营的烦恼,他感到真是二重世界。当时联想到中国有太多企业家,搞企业经营面对无尽烦恼,穷于应付、身心疲惫。如果时不时地抽身出来,到风景或人文胜地去清心净念、求知问学,与高手盘道,何其美好。 

王明夫料定私友会值得搞,能搞起来。于是白天滑雪,晚上在宾馆里构思系统的操作方案,把动议转化成文案,回北京后发给“核心圈”里的几个朋友反馈意见,几易其稿,最后定型。 

精英圈子 

2005年2月,王明夫和中融润华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鹏翔等四人在世纪金源大饭店吃饭。席间一位说想再深造一轮,但又不想去读MBA,觉得MBA太时尚,很流俗,“没劲儿”,而且那种课也听不下去。于是,王跟他们聊起了商学私友会的想法,越聊越兴奋。后来,那天几个人全成了私友会首批会员,还拉了其他朋友“入伙”。“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我只能把那个念头当成梦放在那里,不敢启动。” 

在王看来,MBA教育的缺陷不仅在于脱离中国经济本土实际,还忽略了“精神”的修学。而私友会将是紧密的、有纪律的,更像一个道场。这样的“富人网络”,在王明夫的描述下将呈现这样的情景:几十个商界精英和成功人士的汇聚在一起成为会友,知识杂交、能力互补和经验共享,每两个月抽出几天的时间来听高人论道讲学,丰富知识修炼精神。会友各有高招,一起学习、沟通、互动,实现经验分享、思路共享和感情交流,共同长进和消除孤独感。 

每人20万元的会费,为期两年的修为,都修为些什么内容?还得是“出于对商学知识体系和人格精神修为本身的志趣,而不是出于急功近利的具体商业目的”的入会动机。这又如何判断? 

 私塾先生 新私塾先生

“凡不了解者,我都会亲自面试。”喜欢与高手过招的王明夫不掩饰精英主义的取向,注重考察陌生人的心智模式和成长历程。“你到底行不行啊?”——这样的问句可能在王的头脑中无数次闪回。当然,王也承认人不存在单一的动机。他本人既负责授课,同时也是学习者,重视衍生的人脉资源。“复古的东方式君子修为将会越来越成为共识。” 

在私友会的章程上,王设计的讲授内容不限于经济类,还包括法学、人文和审美,文史哲、儒释道,上面出现了余秋雨、二月河等文化名流的名字。上课地点则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长江边、黄河岸、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地中海游轮、世界十大名校如哈佛、剑桥等。 

“私友会当然没有盈利目标,否则跟MBA有什么区别?”王断然否定了这样的猜测。他再次强调私友会是靠凑份子提供经费来保持运营的组织,经费取之于会友用之于会友。每人都要交会费,包括王自己。运作商学私友会不是做生意,不需要利润。王自称主要是扮演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设计好读书计划和讲学内容,把名师高人组织来讲学论道、释疑解惑,把会友们组织起来读书、听课。 

“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商学私友会的压力虽然没有经营自己的公司那么具体,无形中却要求更多。搞不好,在这个圈子里没有信誉的话,就没法混了。”王明夫照旧笑吟吟地说。这个自称性格不是那么外向的博士董事长说的是句不折不扣的大实话。 

据王介绍,现已确定入会的人员有20几名,按照章程,满30人后这个私塾就要开学了。不知道这个小众圈子里的新鲜玩意,能否像私塾先生王明夫设想的那般顺利开展起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1292.html

更多阅读

青岛名家——梁天柱先生 青岛的海名家散文

简介梁天柱先生,原名善玺,青岛平度人[1916--2001],祖居天柱山麓,因号天柱山民。他幼年即入私塾读书习字,学习国学。十七岁时赴旅大学习西医学,1940年学成回青,与其弟梁玉栋合作组建了大成医院,并自任院长。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一位倍受大家

私塾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

传媒人张燕和她做律师的丈夫张明伦先生,夫妻二人在纳溪天险洞创办了“青山书院”。这是作者目睹到的第二所私塾学校,“青山书院”居高千米的天仙洞半山腰间,放眼望去天色与山峦融为一体,山下农舍田园,画面真是美不胜收。张燕近照由于时

条码人生:对话新得利创始人黄利民先生

新得利与喜加利正式开启全面战略合作模式 (本网快讯)在2月7日落幕的“峥嵘十五载,共创新未来”新得利条码成立十五周年庆典暨答谢宴会上获悉,成都喜加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成都新得利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下午

声明:《私塾先生 新私塾先生》为网友如果星星不发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