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激进入“港”



 

招行选择“重金出击”,香港而不是华尔街。这是否比其它中资银行的海外收购更加明智? 

文 | 本刊记者  王春梅 

在美国次贷危机深度演进、国内资本市场低位盘整、本土金融机构海外收购脚步暂时踌躇的当口,位于中国内地银行业市值排名第五位的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终于出手了。6月3日,招行发布公告,以每股156.5港元,总额193亿港元(约172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支付方式收购香港永隆银行123336170股股份(约占永隆银行总股本的53.12%)。同时,在目标股份收购完成后,依照法律,招行还需对永隆进行全面要约收购,总计需支付约324亿元。 

在《中国企业家》今年3月做“抄底华尔街”的封面报道时,国内有实力的大行中,只有招行寂寂无声,让人颇费猜测。彼时曾有香港的中资投行人士透露,招行实际正在为海外收购做准备。没想到,底牌亮出后,招行还是让人吃了一惊,没有去华尔街也没去非洲,而是将梦开始的地方选在了与内地最近的香港。 

“就收购而言,第一步跑去北美、欧洲收购,可能还不如先在香港进行收购,积累出经验之后,再去西方收购是更好的。因为香港和内地地域更接近、市场更近似、文化更了解、后期整合更容易些。从这种角度看,其实它(招行)比平安、民生都更为理性和谨慎一些。”海通证券金融业分析师邱志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评论说:“招行在永隆收购案上确实表现得比较激进了,由此可见,招行海外收购的愿望很强烈。有可能永隆只是个开始。长期而言,招行针对西方企业的海外收购也有可能,需要的是等待好的机会。” 

去年11月8日,招行获准在美国纽约设立分行,从事批发性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贸易融资业务以及其它银行服务。不过,截至目前,招行给《中国企业家》的回复仍然是“还在筹备中”。 

一般来讲,内地银行国际化无非两种路径,一是设立海外分行,二是收购当地银行。在香港上市的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六家中资银行中,招行的香港业务起步最晚,也最弱。它2007年底在香港开设了一家分行,只有一个网点、72名雇员和195亿元资产,这同该行在国内的570个网点形成了悬殊对比。招行香港分行虽拥有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全方位牌照,但由于网点、渠道及人才的限制,目前仅开展“两地一卡通”等零售业务和一些公司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设立分行虽然稳健,但见效很慢。招行在香港已经设有分行,但此次依然采取了大手笔的收购行动,其提速国际化经营步伐的雄心可谓昭然于众。收购永隆应是招行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的战略发展重点的一个突破口。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近日在解释收购永隆的5个原因中提到“这可能是100%股权的收购,在香港市场上这种机会很少,以后会更少”。这种控股权的收购是自2001年星展广安银行以54亿美元收购道亨银行之后,7年来的第一次。当然,这也是7年来最为昂贵的一次银行收购案(招行的出价是永隆银行2007年经审计后每股净资产值的约2.91倍,见附表中PB值对比)。 

摩根士丹利在3月25日的报告中曾写道,永隆银行在香港银行业中排名第十,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1.2%和1.5%,在过去数年,其创始人就曾表示过想出售股票的意愿,不过此次是其第一次通过正式的途径来实施。也有业内人士对本刊透露,早在几年前,曾在某个场合碰到过摩根大通的人,那时他们正在为卖掉永隆银行而游说客户。 

“从战略角度看,通过增加全球网点,并购会给招行提供一个开拓海外市场的跳板,并加强其服务于大型中国本土公司的能力。但总体而言,并购需要带来协同效应,招行是否能证明此次交易定价是值得的,对此我们持谨慎态度。”《中国企业家》6月3日从汇丰银行全球研究部门获取的最新评估报告中如是写道。 

1933年创办的永隆银行在香港拥有35家分行和30多万客户。但不幸的是,作为次贷的最新受害者,永隆在今年一季度刚刚拨备了6100万美元的损失减计,从而使该行第一季度税后亏损达8253.2万港元,营业额下跌36%至4.03亿港元。“因此,在2008年永隆难以为招行贡献利润。”海通证券金融业分析师邱志承指出。 

有统计显示,到5月26日,香港上市银行PB的行业平均水平约为2.54。“商业交易一般会认为是双赢的,但各方获得多少是不平均的,永隆的对价很清楚,已经落袋为安,但招行从中获益多少还不是很清楚。”邱志承说,“整合的协同效应或许要2年后才看得出来。” 

此案中落败的各方也对定价颇有微词。据媒体报道,工行隐晦地表示“在第一、二轮的投标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底线”。澳新银行CEO邵铭高则更直白地说:“那很疯狂。你为什么出3倍于账面价值的价格收购那样的银行?”他认为永隆银行的公允价值应接近其账面价值的两倍而非三倍。 

“两地监管机构的正面反馈意见,特别是对招行品牌、实力、管理水平及收购后产生最佳协同效应的认可,逐步清除了伍氏兄弟的一些顾虑和担心。价格在此时变得不那么重要。最终,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招行的品牌及综合实力,收购后产生最佳协同效应,及对永隆的认可和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得招行在这场激烈的竞标中胜出。”担任招行独家财务顾问的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区副主席兼任中国金融机构部主席的刘小俞给出了如上的简单书面解释。其实,早在收购案一锤定音之前,摩根大通就曾发表报告认为:“交行及工行收购永隆可获较大协同效益,出价也很积极,但相信伍氏家族会同时考虑收购后不大幅削减银行规模及人手的买家。” 

汇丰指出,恰恰是招行在公告中包括的“18个月内无人员裁减”条款,显示此交易“潜在的成本削减很有限”。“无论如何,我们认为新闻媒体对于收购价过高的报道,在短期内可能会给招行股价带来下行的压力。”相信有此判断的绝不止汇丰一家。据港交所资料披露,摩根大通已经在5月27日以每股平均价27.94港元将招行的好仓权益占股比例由17.19%减至16.96%,同时将淡仓权益的规模由1.28%增加到1.32%,两项相加,涉及金额达1.97亿港元,明显地是看空招行后市。 

 招商银行:激进入“港”

招行在公告中强调,并购后“可将自身在零售和中小企业银行、网上银行、信用卡的优势与永隆银行复合产品结构和专长相结合”,招行是否能真正实现预期还有待时间证明。汇丰对此并不非常肯定:“在香港,零售银行业务的竞争相当激烈,过剩流动性也继续抑制了贷款。招行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以技术领先为导向、强大的零售银行业务和较好的信用卡文化,我们怀疑这些竞争优势在香港市场是否还具有独特性和显著性。” 

据悉,目前招行已成立了专门的整合小组。永隆旗下包括证券、信托、期货、财务、保险等多家全资子公司。并购永隆能够一举获得多个金融业务牌照,并通过其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运作。但此前也有信息透露,招行表示下一步要考虑永隆的未来业务发展、非银行业务的处理,并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对永隆的保险、地产业务做了单独的分析和估价。这是否暗示招行将处置永隆的投资资产业务,或剥离其非核心的保险业务,目前尚不得而知。“若招行能够以较低价钱卖掉这些资产,则实际的并购成本会大幅降低。”汇丰认为。 

此外,鉴于要进行全面要约收购,招行现在面临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将如何为该笔收购筹措资金。“在我们所跟踪研究的全部中资银行中,招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最低,并且这次收购将进一步降低该比率。”根据汇丰的分析,招行对永隆100%股权收购完成后,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将分别降低到6.4%和7.9%,低于中国法规规定的最低8%的限制。 

汇丰认为,招行有两种途径筹措资金,其中,增发新股不可避免,因为较低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阻碍其在内地的扩张;而同时,发行次级债的成本相对更高,因为招行只有标准普尔(Standard and Poor’s)BBB的信用评级。邱志承也指出,次级债只能弥补附属资本,核心资本还是要通过股权融资来弥补,特别是,“长期而言,继续海外收购的愿望很强烈,那么未来两年招行增发新股的可能性就更大”。 

显然,并购后的整合和股东期待的协同效应正考验着招行,现在判断招行是否胜利者、是否比其它中资银行的海外收购更加明智,还为时尚早。不过,此案昂贵的收购价格肯定刺激着香港那些亟待出售的家族银行的敏感神经,也将毋庸置疑地成为接下来各种类似交易价格制定的风向标。 

除了永隆,目前永亨银行、创兴银行、大新银行等香港家族银行的大股东们都在密切观望永隆银行股权出售的进程,以为其正在与内地金融机构商谈的收购事宜做出权衡。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在6月3日的报告中指出,这些银行中如果有任何一家出售成功,都会显示出对香港中等规模银行的投资将成为接下来几个月的市场主旋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2586.html

更多阅读

银行招聘网:2016招商银行校园招聘网申指导(图文指导)

2016年银行笔试辅导简章【面授】【网络】2015公考课程优惠盛大来袭银行招聘网:中公金融人为您整理2016招商银行校园招聘网申指导(图文指导),并为您提供最新的免费备考资料、备考视频、试题真题等资料,欢迎大家收藏(ctrl+D)!更多银行

黑酷营销 酷营销 招商银行信用卡:美国消费的中国时尚

酷营销 招商银行信用卡:美国消费的中国时尚 文/本刊记者谢文心  发自广州2005年,郎朗在美国林肯中心演奏《黄河》,这是他第一次在美国演奏中国作品,当四个乐章演奏完后,全场沸腾。郎朗如今被誉为将古典音乐推向流行的中国时尚先锋

招商银行:怎样做好富人“管家”?

中国,二十岁仿佛一个槛,这是对公司而言。   大多数迈过“20”的中国公司都倾向热闹地来次“庆生”,以至于让人们开始觉得“庆生”实在已是有些落了俗套。招商银行品牌办公室经理袁晓懋和他的同事,对此也有些担心。因为他们所在的公司

招商银行:从“明星英雄”到“品牌英雄”

  传统代言模式遭遇瓶颈   2006年,招商银行正式邀请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担任品牌代言人。由此,招商银行开启了“年轻、杰出、高雅”的品牌形象塑造工程。三年时间,郎朗阳光、高雅、成功的形象特质完美配合了招商银行积极进取的现代

马蔚华的管理经:招商银行的马氏领导力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被誉为“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当政十年,马蔚华领导招商银行,成为中国最新锐的具有国际网点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从下放知青,到政府官员,管理国际大行,兼具学者风采,马蔚华的领导力风格,融合了中国式特色,务实又

声明:《招商银行:激进入“港”》为网友美与丑竞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