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分钟素材,央视重拍“丝路”纪录片:普通人,丝路复兴新希望



     自9月2日起,每晚10:40,大型国产纪录片《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以下简称《丝路》)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此次丝路之旅的主角,不再是二千多年前的张骞,不再是叮当前行的寂寞驼队,而是一个个生活在曾经的丝绸之路上的当代人。该部纪录片的投入与制作极为庞大,拍摄共跨越8个国家,讲述了60个人的故事,素材长达4万分钟—最终浓缩为每集50分钟的8集短片。

  《丝路》首播之时,正值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而一个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专家也将至中国陕西进行现场考察,评估丝绸之路申遗事宜。2006年,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2012年,该遗产项目名称最终确定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在内的共33处遗产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化申遗项目。

  丝路三拍

  “丝路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欧亚经贸通道,几经兴废。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丝绸之路沿线也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势头最明显的一个区域。”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介绍,“《丝路》立项时,恰逢央视纪录频道成立。中国题材、国际表达,把变化中的中国介绍给世界,这是纪录频道的核心诉求。”

  相反,对于此次拍摄《丝路》的大背景,执行总导演李文举考虑得不多,他坦承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吧,也没有丝绸之路申遗方面的人跟摄制组有过接触,”李文举说,他们只是接到任务,“必须得组建队伍重新拍摄丝绸之路”,“至于布置任务的人是怎么想的,我也不清楚”。所以,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台里决定再次拍摄同一题材”。

  实际上,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三次拍摄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的纪录片了。此前的两部——1980年的《丝绸之路》和2006年的《新丝绸之路》,均由中央电视台和NHK(日本放送协会)合作完成。

  1980年拍摄《丝绸之路》时,中国平均每1000位居民中只有9台电视机。那次的拍摄,资金、设备和主创人员全部由日本NHK提供,央视只担当辅助角色,“所到之处,享受开通铁路专线乃至军车保驾的待遇”。《丝绸之路》被誉为当年纪录片制作的高峰。

 4万分钟素材,央视重拍“丝路”纪录片:普通人,丝路复兴新希望
  2003年,NHK电视台向中央电视台提出再度合拍《新丝绸之路》的建议。这次合作的成果,诞生了一对“异卵双胞胎”。中日双方共同选定丝绸之路沿线的楼兰、吐鲁番、库车、喀什、和田等10个拍摄地点后,各撰一套脚本,素材共享,剪辑分头,资金和人力也是各出一半。最终,中日两版的《新丝绸之路》同期推出,模样大相径庭。成片中,央视版《新丝绸之路》被定位为一部历史科普片,通过大量古装镜头,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场面;NHK《新丝绸之路》则除了探索历史遗迹,也将镜头对准了生活在昔日丝绸之路上的居民,希望借机反映中国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后。

  是致敬还是模仿?2013版的《丝路》也将视线从古代转向了现代:“我们发现,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表象背后,人们的内心动力,与几千年前支撑丝绸之路的力量没有什么不同: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内心信念的坚持。”

  60个眼花缭乱的故事

  2010年,《丝路》的拍摄正式立项。随后,拍摄团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普通人的真实故事,希望“这些接地气的人物,能引起最广泛受众的情感共鸣”。导演陈晓卿认为,“这些普通的个体才是丝路复兴的希望”。和他执导的《舌尖上的中国》一样,《丝路》也展现出充分的人文关怀,希望通过记录现在进行时态的人和事,呈现出一条由普通人走出的丝绸之路。

  2011年7月,《丝路》正式开机。20余人的主创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踏遍大半个中国,远赴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联酋、卡塔尔、意大利7国拍摄。各种艰辛自不必言。为拍摄和田玉开采镜头,摄制组在采玉工人的帮助下,冒雪把重达70公斤的摇臂拉上海拔4500米的山间,一位年轻导演因高原反应加胃出血进了医院。在巴基斯坦北部,“我们拍摄点就在前阵子出事的地方,基地组织神出鬼没。当地也会派一些人保护我们,拿着AK47,这是我们最拉风的时候。”

  8集篇幅中,《丝路》一共讲述了60个普通人的故事。60个人中,有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诸宸,在罗马打拼的中国模特王诗晴,在西安求学的土耳其小伙阿福,在河南建造寺庙的泰国匠人奈,穿越喀喇昆仑公路30年的司机王建平,默默坚守岗位的邮递员老袁,立志传承“达瓦孜”的维族少年阿里木……

  故事都很励志,个个指向“新丝路上的追梦人”这一表述核心。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表示,《丝路》节奏跳跃明快,是一部采用国际化叙事方式的纪录片。“尤其在剪辑控制上,这个节目下了很大功夫。每集平均有1100个镜头,最高一集达到1500个,这样的剪辑率使信息密集度提高了很多。”

  但正是这样讲述故事的手法,成了《丝路》播出后争论的焦点。每一集中,多个故事同步展开,穿插叙述,一个故事没讲完立刻进入下一个,下一个故事还没讲完,又已经跳回了原先的故事。

  央视制片人颜占领每看一集《丝路》都会在微博上发表评论。“都是很好的故事种子。可惜种子发芽后,长势一般,收成总量虽有,颗粒却不够生动饱满。不过偶有野生的果子掺杂其间,给人瞬间的鲜亮。”同为纪录片制作人的于继勇分析,“第一感觉,结构上很像列国图志,故事打散放进去。讲好普通人的故事,要有一定的体量。体量不足,打动人很难。”

  早在拍摄之初,主创团队已经设定了每一集的主题:开拓、坚守、传承、跨越、信仰……试图以这些描述“内心动力”的词为方向,串起这些故事,但当这一系列抽象词汇以同步展开、穿插讲述的方式展现时,普通观众难免看得吃力,更别提分辨每集的故事主题了。

  《丝路》执行总导演李文举:

  “没有刻意往主旋律的方向走”

  时代周报:为什么会想到拍一部“现代版”的丝绸之路?

  李文举:因为“丝绸之路”是一个已经拍过很多遍的题材了,大多侧重讲历史。这次有机会重新再去拍一遍,我们就想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表现,找不到新的方法,也没必要拍了。在准备的过程中,随着对内容的了解,一方面历史的内容别人都已经表现过了,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丝绸之路也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拍的。我们还是想更多地拍摄我们亲眼所见的丝绸之路。

  这肯定是个比较冒险的选择。因为每个人一听到丝绸之路,想到的首先是什么沙漠啦驼队啦,古代的人来人往啦,很难想到它现在依然有价值。大家说到丝绸之路,脑子里有印象的不会超过10个人。但他们只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记录、比较有名而已。事实上真正做事情、真正支撑着丝绸之路的,都是普通人。

  通过这些现代人的故事我们看到,他们跟古代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人追求的梦想、努力的事情都是一致的。丝绸之路带给他们隐含的联系还是在的,那种精神,是普通人都应该享有的东西。

  时代周报:片中的60个故事是怎么选取的?

  李文举:我们前期就有设想,根据每集的主题,预想要拍摄的人是什么样的。也有调研,从很多人里面去挑选。当然也不是说像选秀那样集中,但也花了很大精力,要一个人一个人去看。也有些是在拍摄过程中发现的,比如模特王诗晴,我们的目标本来是拍她的设计师,结果拍摄过程当中发现了她。现实中很多东西是会变化的,我们是纪录片,只能跟着真实情况去拍摄,不能削足适履。

  时代周报:有观众反应叙事方式有些杂乱。

  李文举:我在网上看过一些反馈,大部分人觉得还是挺好的吧。很多人一开始不太接受多个人、多个故事这种快节奏、大密度的方式,但从收视率来看,一天比一天高,观众的反应也一天比一天好,这说明大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而且丝绸之路的受众面本来就比较狭窄,一般人只是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我们的考虑是,丝绸之路是一个整体,但我们就是故意这么跳来跳去的,把时间和空间的线索完全打散。这是属于我们范围的事情,算是一种尝试,我们也没法搁到观众的想法里,虽然知道要尽量贴近观众,但我们也有我们的想法。现在这样的好处是信息密度高。表面上看,我们拍了大量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故事,但事实上还是想讲“丝绸之路”这个大的主题。

  时代周报:《丝路》算不算是一部主旋律纪录片?

  李文举: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主旋律”的。我们没有刻意往主旋律的方向走,但它肯定是一个主流的纪录片,适合媒体播出的纪录片。对向上的、美好的东西的描述,是人本性里的东西,和政策不相关。最初接到台里的任务,只是告诉我们要重拍丝绸之路,没有过多要求。整个拍摄过程中,上级没有任何干涉,给了我们非常大的空间,最终呈现的基本上都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想法。

  时代周报:成本可以透露吗?

  李文举:大概是1分钟2万。是中央电视台投的钱,在国内算是比较高的投资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454.html

更多阅读

理性思考“4万亿”救市政策 4万亿救市时间

4万亿使得过去两年中国经济饱受通胀之苦,直到最近官方CPI才跌至5%之下。通货膨胀,本质就是政府掠夺私人财产一种合法手段,隐秘而恶劣。在当前负利率以及投资渠道匮乏的格局之下,更是一种财富的逆向再分配:不少家庭财产以及民间财富因此缩

哲夫:重拍电影《毒吻》之构想

重拍《毒吻》构想哲夫1989年我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毒吻》,故事是长期生活在剧毒环境的一对夫妇生下了一个没有痛觉神经的孩子,孩子的分泌物含有剧毒物质,爹妈在亲吻孩子之后相继死去。树木会在孩子的拥抱下枯萎,鲜花

战史今日------1241年4月11日,赛约河之战打响。 cm1241

4月11日赛约河之战打响1241年4月11日,赛约河之战打响。当日,蒙古西征军统帅拔都及主将速不台率领六万大军,诱使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十余万大军离开佩斯城出战。 拔都首先渡河强攻匈牙利军正面防线,速不台则率精锐从赛约河下游绕到匈

决战奥格瑞玛副本入口 快递业急招4万人决战业务高峰

系列专题:快递业观察  去年“光棍节”后快递频频爆仓让人记忆犹新,今年淘宝、当当、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世纪光棍节”促销声势浩大,快递业是否再度消化不良?记者昨日获悉,进入11月以来,以网购业务为支撑的多家快递公司递送

声明:《4万分钟素材,央视重拍“丝路”纪录片:普通人,丝路复兴新希望》为网友已成陌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