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 舆论引导 新闻舆论监督与公民意识的建构



     舆论,就是公众意见的总和,也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对同一事物相同或相近的看法的总和。舆论作为一种人的观念的表现形式,在人类社会形成的同时,也就跟随着产生了。舆论是一种民心的体现和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在现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发展起来之前,舆论就主要通过口头的形式进行传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传播手段也不断改进,先后出现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形式的媒介,尤其是近年来电脑网络的兴起,为信息的传递、资源的共享和意见的集成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每一个上网的人都能够通过键盘和屏幕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于某个事件、某个人物的看法,各网站的BBS关于当下热门话题的讨论也往往是趋向白热化。

  一、新闻媒体与公民舆论监督的发挥

  1.新闻媒体是形成舆论的阵地。

 意识形态 舆论引导 新闻舆论监督与公民意识的建构
  报纸、电视等媒体通过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提供给受众来自外界的各类信息,大到国家元首间的互访和会谈,小到住房政策的变化、菜价的变动等日常事务。既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大量的谈资,也为他们就关心的事务形成各自的观点提供了参考。民众不知情,就无从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就无法做出言论和行为上的判断。因此,新闻媒体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传播新闻信息,以满足受众的需要。

  2.新闻媒体是反映舆论的阵地。

  公众的意见在最初形成时是一种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的状态,就像是千百万个并列的细胞个体,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有的意见被另一些更有说服力的意见所改变。这是一个复杂而流动的过程,分裂,重组同时间产生,就如同几股并行而相互挤压的旋涡,最后,大部分人的意见得到了统一,这种共同的意志和愿望就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社会舆论,进而形成了强有力的社会向心力,就像台风的中心,汇聚了来自各方的力量,这时,舆论一经形成,就不容忽视。现代的社会变化极快,瞬息万变,舆论的形成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新闻媒介发挥其快速,及时的优势,捕捉人们所关心的题材,进行报道,同时对有争议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加以引导,能够起到理顺社会情绪,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3.新闻媒体是舆论监督的阵地。

  社会需要监督,政府需要监督,个人同样需要监督,一个现代社会的良性运作,是绝对少不了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在我国,除了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等手段外,新闻舆论监督也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有效的方式。随着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报纸电视上的评论逐渐增多,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南方周末》等媒体,都成为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监督强手”。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他人的观点对单个人的观点和行为有相当大的规范和制约作用,这种作用甚至像法律一样威严。在洛克那里,因为舆论,法律有涉美德和恶行,但究其实质,舆论乃是指影响人们观念、行为的社会氛围和风俗习惯,即在各种人类社会中、种族中、团体中,建立起一种尺度,使人们按照当地的判断、格言和风尚,来毁誉各种行为。

  二、新闻舆论在建构公民意识中的作用

  公民意识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其核心正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即公民关注公共事务、监督权力运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现代社会公共领域本身是一个独立领域,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它提供的是一个发表意见、讨论的场所,不同的观点在这里得到碰撞,谬误的观点受到真理的指正,从而归于理性。这样的社会讨论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公共空间,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在此空间内部进行争辩、妥协和搏弈,最终产生了利益均衡的最优化方案,维护了社会稳定。对于社会的运作和进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当前,构建公共领域的重担就主要落在了广大的新闻媒介身上。

  1.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舆论诉求,培植人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状来看,公民意识还是比较缺乏。这极大的妨碍了我国公共领域的建立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中,“服众”、“保守”、“无我”等思想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要对其加以改变,培养公众的“独立”、“自我”、“进取”、“向上”、“民主”等心理因素,需要舆论引导来形成大环境。

  2.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时,可以提高受众的公民意识。

  首先,从舆论的所指对象上讲,可以从多个侧面教育受众。在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不公平现象进行舆论监督时,就能够教导受众学习运用手中的权利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受众在阅读这些报道时,潜移默化的,就增强了自我的权利意识;其次,新闻媒体能够利用其自身优势,积极的建构“公共领域”,在群众当中引发对某一难题的讨论,从而将受众的意见吸纳进决策中去,这样一种公共的征求意见的方式,能够让群众感受到作为一名公民的责任和权利,若使这样一种讨论的形式成为习惯,受众作为一名公民的民主意识会明显提高。

  3.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宣传和监督时,要注意受众的公民意识及其提高。

  一是新闻工作者应自觉提高自身的公民意识。由于受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记者的思想观念不可能与其相脱离。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尽量克服自身的陈旧观念。多接触新事物、新知识,以改造自己,提高工作质量。二是新闻工作者在选择报道题材时,要将目光多投向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把每一个公民看成是社会中平等的一分子,就事论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十分重要。我国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改变了以前绝大部分内容是领导开会做报告的情况,把更大的空间留给了平常百姓。以后需要做的更深入。三是新闻工作者需要在与受众的互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的情况下及时的调整思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728.html

更多阅读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意识形态渗透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张允梅 的工作室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意识渗透培养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渗透 培养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事实上,不了解一个民

硬盘GPT分区与MBR分区的转换 将mbr转换为gpt命令

硬盘GPT分区与MBR分区的转换——简介如何将gpt分区更改成mbr分区?相信很多网友都在网上反馈:”因为笔记本电脑硬盘分区表是GPT而导致大家无法安装引导系统。需要转换为MBR分区还能顺利安装。“问题是,分区工具无法转换MBR,这里小编

国家与公民社会 公民与国家

——《第三条道路》第三章作者:安东尼·吉登斯来源:正来学堂来源日期:2009-10-19本站发布时间:2009-10-19 13:45:13阅读量:329次安东尼·吉登斯:国家与公民社会《第三条道路》第三章郑戈译*民主制度的民主化*公民社会问题*

——与中国舆论监督网创办人李新德对话 网络舆论监督

——与中国舆论监督网创办人李新德对话李新德近照李新德简介1960年出生于浙江黄岩,1999年开始专门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先后在《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改革报》任驻站记者,后到《工商导报》任记者。2003年创办中国舆论监督网,因利用网

声明:《意识形态 舆论引导 新闻舆论监督与公民意识的建构》为网友敢闯敢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