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生态产品的内涵及生产的必要性与措施



     一、生态产品的内涵

  什么是生态产品?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概念、不同定义。

  生态产品起源于产品的生态设计(Eco-design)理念,融入了生态设计理念的产品最初并未使用“生态产品”的概念,而是被称为“可持续产品”,英文为“Sustainable Product”。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见Burall P.(1996)[ Burall P.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M]. Aldershot, England: Gower Publishing Ltd.,1996.],Charter Martin(1996)[ Charter, Martin,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 the Green Management Letter, Euro management, Eindhoven, the Netherlands,1996.], Brezet H与Van Hemel C.(1997)[ Brezet H, Van Hemel C. Eco-design: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UNEP, 1997.]等人的著作。他们认为,生态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其可能产生的环境负荷,通过改进设计使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生态设计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

  几乎是同一时间(20世纪90年代),“生态产品”及其理论进入我国。刚开始一般认为生态产品就是环保产品,其含义是指能够保护社会环境和对人类无害的产品。许多研究者通过各种方式描述了国外的部分生态产品,当时,生态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还较少,处于研发阶段。徐阳与郭辉(1994)[ 徐阳,郭辉.生态产品方兴未艾[J].科学与文化,1994,2:5-10.]在其文章中介绍了许多国外开发的生态产品,比如:德国的生态轮胎、美国的生态服装与温室、瑞典的生态画、英国的生态住宅、日本的生态电池等等。杨建新(1999)[ 杨建新. 产品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J]. 环境科学进展, 1999,2:45-62.]与王毅,陈劲,许庆端(2000)[ 王毅,陈劲,许庆端. 基于生命周期的生态设计探讨[J]. 中国软科学,2000,3:71-80.]等人则将产品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到我国。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产品成功开发的数量越来越多,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到了生态产品的发展,如王琳(2002)[ 王琳. 方兴未艾的生态产品[J].世界发明,2002,12:4-5.]指出“生态产品”的悄然兴起,已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其产业和市场正日益发展。生态产品种类繁多,如生态食品(或绿色食品)包括菜、肉、奶、蛋、油、茶、搪、果、蜜、米、酒、饮料、调味品等五大类近千种。

  随后的十多年以来,国内出现了不少关于生态产品新闻报道,也有一些学者开始从理论上对生态产品的内涵进行探讨。从他们的基本研究思路来看,其观点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与最初的生态设计理念相似,认为生态产品就是融入了生态设计的产品。不同的学者尽管存在不同的表述,但大致上沿袭了生态设计理念。比如,任耀武与袁国宝(1992)[ 任耀武,袁国宝.初论“生态产品”[J].生态学杂志1992,11,6:48-50.]认为,所谓“生态产品”,是指通过生态工(农)艺生产出来的没有生态滞竭的安全可靠无公害的高档产品。具有天然性、限量性、针对性、时效性的特点。王寿兵(1999)[ 王寿兵,生态标志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J]. 上海:上海环境科学,1999,4:23-28.]认为生态产品是具有生态特性的产品。这种生态特性是包含在产品中的潜在特性,如果仅仅考虑生态因子,产品就很难进入市场,其结果就导致产品的潜在生态特性无法实现。

  第二种观点是从实用、市场等角度出发来探讨生态产品,他们认为贴上了生态标签的产品都是生态产品,这部分人主要包括王建平,吴岚(2002)[ 王建平,吴岚.欧共体最新生态标准[J].印染,2002,28,10:31-38.],李云兰(2003)[ 王建平,李云兰.2003版Oeko-Tex和2002版Eco-Label标签标准[J].印染,2003,29,8:39-42.]和陈荣圻(2004)[ 陈荣圻. Intertek生态产品认证体系简介[J].印染,2004,21,7:35-39.]等,他们介绍了国际上许多生态产品的认证标准和认证体系,比如:欧盟执法委员会的Eco-Label(生态标签);奥地利纺织研究院与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正式公布了第一版的Oeko-Tex Standard100;荷兰的环境评论基金会创立的Milieukeur标志;北欧的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于1989年实施的White Swan(白天鹅)标志。李瑞萍(2006)[ 李瑞萍.?2006新版Intertek生态纺织产品认证标准分析[J].印染,2006,10:25-32.]着重介绍了新的“Intertek生态产品认证体系”,认为该体系涵盖目前各个对产品生态性能的法规要求,并兼顾生态产品的安全要求和产品开发的实际需要,具有国际市场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生态产品的内涵及生产的必要性与措施
  第三种观点认为生态产品属于与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并列的第三种产品。比如朱久兴(2008)[ 朱久兴. 关于生态产品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J].浙江经济,2008,14:38-41.]提出“生态产品”是指通过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进而改变( 或改善) 生物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或模式而形成的一系列有形和无形的物品。

  二、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必要性

  从消费者和产品本身的角度出发,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可以避免产品单一,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马智利(1996)[ 马智利.消费心理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指出生活产品的设计中注入生态性是一种好的选择,只有将生活用品的设计趋构架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一种蕴涵的内在文化,才能够使产品不再单一化。

  从企业角度出发,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可以改善企业的效益。王寿兵(1999)指出,对于企业而言,产品的生态性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力渠道。

  从社会经济的宏观层面出发,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如,尹伟伦(2007)[ 尹伟伦. 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J].瞭望,2007,11:104.]指出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之一,生态产品成为我国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朱久兴(2008)也指出因为生态产品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马治邦(2008)[ 马治邦.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人民力[J]中国林业产业,2008,12:2-3.]提出要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人民,指明了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三、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措施

  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现将其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首先要注重企业的开发与消费的引导。任耀武与袁国宝(1992)认为开发生态产品应该制定生态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生态产品管理制度和法规;确定生态产品开发序列表;创办生态农场、生态企业。彭青(2000)[ 彭青.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开发[J].广州大学学报,2000,2:46-49.]对认为增加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能力不在于无限开发,应该是一种“节约型”旅游开发,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产品。马椿荣、江林(2011)[ 马椿荣、江林. 基于消费者价值的生态产品购买驱动方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3:83-91.]认为可以通过驱动生态产品消费来提高生产供给的动力。

  第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要注重增加科技含量与资金投入。李柱、高泰东(1997)[ 李柱、高泰东.姜堰市开发生态产品 [J]生态农业研究,1997, 6:56.]提出增加科技投入份额是提高生态产品品质的关键,其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必须开发绿色食品,发展支柱产业,提高延伸效益,使生产、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利益互补,走出一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态路。

  第三,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要注重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王爱民(2005)[ 王爱民. 生态环境产品的政府双重垄断分析[J].社会科学,2005,8:3-9.]指出政府内部管理的改进是改善生态产品供给的关键。环境治理区域投入不均的条件下, 可以通过私人部门与政府交易的方式生产环境产品以及提高环境产品的供给效率。尹伟伦(2007)建议国家将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首先,要继续加大造林绿化、森林植被和沮地保护国家投入力度,扩大生态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并采取像保护耕地一样的严格措施保护现有林地和湿地;第二,要强化现有森林和湿地的经营管理,加大营林投入,强化科学营林措施,提高森林质全和林地生态产品的生产力;第三,要加强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发挥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作用,强化其作为国家生态产品生产与监管部门的职能,加强协调能力。钟大能(2008)[ 钟大能. 生态产品经营效益的财政补偿机制研究——以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9:288.]认为必须为生态产品的生产提供财政补偿。生态产品作为防范环境风险的全国性公共产品,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补偿机制的核心是政府防范该地区环境风险的成本如何在政府和私人之间进行分担,生态产品经营效益的财政补偿机制是财政从正向和逆向对私人部门消除环境资源领域的市场型外部效应所承担防范环境风险成本转嫁的双向补偿激励。

  第四,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要注重形成和完善生态产品的定价机制和交易机制。朱久兴(2008)[ 朱久兴. 关于生态产品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J].浙江经济,2008,14:38-41.]认为应重点研究并注意解决的无形生态产品价值或价格的确认方法, 使无形生态产品的交易完全替代目前普遍盛行的生态补偿机制, 使无形生态产品的交易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和常态化的轨道。

  第五,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要注重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王 莹、王天民(2005)[ 王 莹,王天民. 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日本生态产品展览会启示[J].新材料产业,2005,8:60-64.]介绍了日本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一些措施,比如通过公众教育和学术、商务交流紧密结合,政府的引导、评价与奖励,目前,日本的“生态产品展览会”(Eco-product Exhibition)上的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其覆盖面已经涉及到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用品到能源、信息、机械、冶金、建筑、化工等所有领域。

  对于生态产品而言,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各学者在生态产品的内涵上具有较大分歧。生态产品是按照商品来发展,还是按照公共品来发展,是必须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但学术界也一致认为生产生态产品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对于如何发展生态产品的生产,学者们从生产、消费、投入、科技、管理、机制和对外交流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这些结论对于实践具有较大意义。

  从研究趋势来看,运用经济理论来分析生态产品,从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提升机制,是总体趋势。但是,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把生态产品的基本生产规律弄清楚。首先是弄清生态产品的内涵与以及生态产品和一般的商品的区别。第二是根据经济学理论探索生态产品的生产规律,回答以下一系列问题,谁来生产(生产的主体)?如何生产(生产函数)?为谁生产(生态产品的消费者)?第三是设计出合理可行的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机制。运用机制设计理论,将企业的措施、消费者的选择、政府的决策以及其他主体的对策整合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合力以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第四,是探讨设计出的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提升机制在哪些地区能实现、实现的形式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实现。

  对于研究生态产品,也会存在几个研究上的难点。首先就是生态产品生产规律的把握上,难以得到实践的支撑。生态产品的理论与实践都是源自于20世纪90年代,这二十年以来,生态产品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展品在各大博览会上见到,国内并没呈现出较大规模的生产,更谈不上生态产品市场了。因此,生态产品生产规律的把握上,难以得到国内实践的支撑,这就需要一方面从国外较发达地区生产生态产品的做法中去总结,也要在我国的实践中去摸索。另外,基于一般的理论分析了生态产品的生产规律之后,要使其在各个地区实现具有较大难度。比如,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生态宝库的优势,也具有经济落后、人才较少、资金短缺、民族关系复杂等特点,因此,必须在生态产品的基础理论上花更多的功夫去研究,才能获得对实践有用的结论。

  总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生态产品,提高对生态产品的认识,对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986.html

更多阅读

学习同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心得体会

学习同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心得体会近日公司下发了《关于认真汲取同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教训 进一步做好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此《通知》共罗列了国内危化品生产安全生产事故10例。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故,一桩桩血淋淋的事实,让我感

浅谈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对策与措施 提升执行力有哪些措施

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精心设计的雄心战略犹如空中楼阁;完美无缺的计划总是一败涂地;科学合理的决策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付之东流;平稳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却突然逆转而下;不惜一切代价经营的市场,却获得了微不足道的收益;看似一件平平

高三后期复习的策略与措施

高三复习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依照正常的进度,现在进入到关键的第二轮复习。对于第二轮复习来说,复习时间确定为:3月下旬至5月初。复习原则是:巩固(巩固一轮复习成果),完善(知识体系),综合(方法、规律、解题能力),提高(通过做题,提高能力)。实行“

声明:《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生态产品的内涵及生产的必要性与措施》为网友炮友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