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文字不可复制 不可复制的管理经验



读历史,读著名企业的成长经历,读那些非常典型的案例,总会引起人们模仿的冲动。然而,管理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越卓越、越典型的案例,越不可复制。管理拒绝拷贝,“东施效颦”的成语需要牢记。

在中国的大学管理中,西南联大已经成为一个经典。西南联大的辉煌是如何形成的呢?凡是关注这一现象的人,都不能忽视它的特殊背景,即战争的影响。日寇侵华的炮火,打破了华北的宁静,于是,清华、北大、南开等名校,辗转大半个中国,来到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战争期间,一切都得因陋就简。宿舍是临时搭起来的茅草房,教室是土墙铁皮顶的临时屋,大多数搬不动的实验设备,必不可少的图书资料,能够带到昆明的只是极少部分。这样的物质条件,恐怕是中国大学历史上最恶劣的。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它创造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这个奇迹的发生,有一个很重要但往往不被人提起的原因。在战争背景下,西南联大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搞科研”,而且教学也“不正常”。没有设备,无法进行必要的实验;缺乏资料,无法进行学术上的爬梳;时时响起的防空警报,使人们无法平心静气从事研究;前线消息一日三变,人心牵挂时局而不能专注于书本。这些因素,都使得西南联大不可能按部就班组织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那些教师不用再忙着写书撰文,不可能一头扎进实验室,于是,只好把自己的大量精力、把自己的学术兴趣都放在与学生的交流上。战时的条件又使得教学活动高度“自由化”,教师想讲什么就讲点什么,学生想学什么就学点什么,一切全无“章法”,更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正是这种特殊的方式,造就了西南联大的一代英才。

那么,这种成功的经验能不能复制?比如,有人认为,当今的大学,就是因为科研压力过大而不能使教师专注于教学,主张放松对高校教师的科研要求。单纯从现象上看,这种主张几乎同西南联大的“不搞科研”不谋而合。然而,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今天的大学也学西南联大“不搞科研”,不但收不到当初的效果,而且还会南辕北辙。原因很简单:当初西南联大的那些教师,在正常情况下个个都是搞科研的好手,已经形成了沉醉于科研之中的习惯。到了昆明,没有科研的条件,只好同学生神侃,把科研的想法和做法渗透到教学中。当今的高校教师,恐怕不能同那时的教师相比,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没有客观条件搞不成科研,而是根本就不是科研的那块料子。西南联大的教师是没有科研条件憋得慌,只好投身教学;当今有些教师是肚子里没货,拿不出东西来充实教学。如果我们现在简单地从表面现象上模仿西南联大,让教师不搞科研,说不定,教学没搞上去,麻将桌会多出几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月下神侃不会出现,消闲娱乐可能会增加不少。从管理的角度看,西南联大不可复制也无法复制。

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有其具体的背景和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在完全掌控条件的前提下,实验结果可以重复。而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完全掌控所有条件,因此,重复的几率不高。社会生活和实践,条件的差异更多更大,某一情景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即便是自然科学研究,实验室能够通过的不见得就能通过中试,更不见得就能大面积推广。在管理中,如果不顾条件差异盲目效仿某种经验,很有可能就应了一句老话:“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典型是供思考的,不是供模仿的。那些管理典型案例的全部意义,是让人们从中得到机理性和普遍性的认识,而不是提供一个复制的样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0585.html

更多阅读

不可不知的管理定律 不可不知的员工管理情绪

工作的首要目的,无非是生活得更美好。只是现在,我们离这个初衷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了。社会进入了浮躁期,到处充斥和蔓延物质化、粗俗、冷漠、躁动、无责任、浮夸与虚假等六大倾向和病态心理。据统计,中国有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

海底捞管理理念 海底捞的管理智慧

在过去两年里,海底捞餐厅已经成为餐饮界的一个热点现象,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两位教授对海底捞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研究,甚至派人“卧底”当服务员,总结出海底捞的管理经验。中国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

erp系统实施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思想落地(1)

人们常说,ERP中蕴含着先进的管理思想,但是对于ERP中蕴含了哪些管理思想,这些管理思想又是如何在ERP系统中体现的,以及如何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却知之甚少,或者没有真正考虑过。好像上了ERP系统,企业的很多管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管

声明:《网页文字不可复制 不可复制的管理经验》为网友灬格子的夏天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