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前言(1)



系列专题:《提高网站点击率的圣经:在线为王》

  前言

  我在旧金山市区上班,家在旧金山湾区的圣马特奥。有一次,我在上班途中收听了一个访谈节目,对其中的观点不敢苟同。在节目中,一位来自英国的心理学家谈到他1 月份第三个星期的生活,他说那个星期是他一年当中最为郁闷的一个星期。为了证明他的结论,那位心理学家列出了各种具体理由,并运用数学公式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和证明。他的理由包括元旦定下的全年计划没有完成,节假日信用卡高额透支以及天气状况糟糕等。把上述理由加在一起,一年中最为郁闷的一个星期便诞生了。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着实难以令我信服。

  尽管我也爱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但"郁闷"是一种感觉,怎么可能完全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和推理呢?即便采用精准可靠的大样本抽样调查,也不可能给出绝对准确的答案。因为人的感觉是有偏差的。我之所以不认可节目中提到的方法和观点,是因为大约1 个月前,我对"郁闷"作了一个大致的分析和总结,得出的结论是:一年当中,人们最为郁闷的一个星期是感恩节( 每年11 月的第4 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译者注) 前后的那7 天。那这个结论又是如何得出的呢?

  我从数以亿计的美国网民中抽取了1 000 万个样本,并对他们何时在互联网上搜索"郁闷"这个关键词进行了调查。我的想法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分子,如果在一年中的某个时候感到郁闷,那么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向互联网求助。因为在网上,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提问或求助,丝毫不用担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Google 、Yahoo! 、MSN 等都是人们常用的搜索引擎。

  我的第一次调查历时两年,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由它推算出的郁闷期跟学校的教学进度如出一辙:在考试期间,人们对"抑郁"(depression,有"抑郁"和"萧条"之意。--译者注)的搜索量大大上升。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每年一到考试那段时间,学生们便纷纷上网检索"经济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以应付学校布置的考试论文。为了规避这个误区,我对调查方法作了一些修改,增加了对一般抗抑郁药搜索量的跟踪统计,包括舍曲林(Zoloft) 、欣百达(Cymbalta) 、依地普伦(Lexapro) 等。在排除了"经济大萧条"的搜索量后,我对抗抑郁药物的搜索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感恩节前后的一个星期内,有相当多的人会求助于互联网,以期排解节日期间的惆怅情绪。

  对我来说,今天的早晨一如往日,并无二致。不管是开车上班的路上听广播、看报纸、读新闻,还是和同事谈话时听到的只言片语,我都会飞奔到电脑旁,打开搜索引擎或相关网站,以便能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某个话题。有时候,脑子灵光一现,我会转而注意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搜索频率等,看能否挖掘出相关话题与搜索数据之间的联系。这么做有时会引发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每年1 月份的礼服会热卖?女摔跤手与金融套汇之间有何联系?色情网站在星期几的访问量最大?人们最有可能被什么事情吓到?有哪些问题是我们想问却难以启齿的?为什么新网址Web 2.0 会促使我们的社会出现全新定义的成功者和失败者?

 第14节:前言(1)
  上述问题都能从人们的网络行为中找到答案。我经常花上一天一夜来研究这些数据。很多个夜晚,我独自一人徜徉在数据的海洋中--交通图、调查表、统计数据、心理绘图……我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数据,着实感到其乐趣无穷,毫无倦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2223.html

更多阅读

第14节:尴尬(1)

系列专题:《有意义的人生智慧与科学:生而向善》  第五章 尴尬  1860年7月2日,伊德韦尔德·麦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登上了一辆由旧金山到密苏里州首府圣路易斯的马车,他要到那儿去搭乘一辆到欧洲的火车。他准备到欧洲去寻找稀有

第2节:前言(1)

系列专题:《掌握健康和幸福的钥匙:开创生命的奇迹》  前言  《开创生命的奇迹》是制订关于健康、幸福及生活各方面成功的14天计划的一本书。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学会如何振奋精神、改善健康、增强免疫力并看到前景,以及打开生命中很

寻找泰坦之击阶段四 第14节:第二章 寻找第六阶段(3)

系列专题:《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得爱学习》  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也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妈,你看,这样好吗?”他们也做相同的事情来取悦老师,主要用在有魅力或受欢迎

第33节:叙事(1)

系列专题:《美国畅销影评写作指导:如何写影评》  第28节 叙事  大多数人在谈到电影时,通常想到的只是叙事电影,而不是纪录片或者实验电影。一部叙事(narrative)电影可以被分成不同的部分:  ·故事(story)是所有呈现给我们的事件或我们

第11节:前言(1)

系列专题:《如何打造全球最大的私人企业:做大私企》  前言  履行义务,遵守诺言,尽可能与诚实守信的人做生意。所有的以基督教精神为本的合同和律师都不能够使没诚信不正直的人遵守约定。  --弗雷德·科克(Fred C.Koch)   本书

声明:《第14节:前言(1)》为网友蔚蓝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