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第六章

  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

  《明史》记载:"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汝才妻妾数十,被服纨绮,帐下女乐数部,厚自奉养,自成尝嗤鄙之。"自成进京时"毡笠缥衣,乘乌驳马",还说他在京殿上"戴尖顶白毡帽,蓝布上马衣"。可见,李自成革命成功后,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此外,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载:"内官降贼者自宫中出,皆云,李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凡事皆众共谋之。"这说明李自成的大顺集团始终坚持的是"民主集中"领导机制,也没有追求封建帝王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永保革命传统"的领导人,在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的时候,却溃败了。1949年,当56岁的毛泽东带领新中国的领导人"进京赶考"的时候,感慨万分地说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出个好成绩。"于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了胜利。

  客观来讲,我们许多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功成名就后也保持了这一可贵的品质,他们生活朴素,不事奢华,坚持"集体领导制",但许多经营成功的企业在这种原则下,仍然失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李自成企业失败的过程,让我们想起一个著名的成语"兵败如山倒",由于一次重大决策的失误,导致企业大面积的溃败,是让人心痛的事情。李自成起义的失败,暴露了他只会闯天下不懂坐天下的农民意识。

  袁崇焕的性格与崇祯的生性多疑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

  崇祯17岁登基,从他哥"八级木匠"明熹宗手上接过了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他早就了解到"九千岁"魏忠贤作恶多端,不是好玩意儿,就韬光养晦,以守为攻,采取怀柔和麻痹策略,步步为营,终以漂亮干练的手法解决了客魏(客氏和魏忠贤)集团,其政治手腕之娴熟,行动协调能力之强,堪与康熙解决鳌拜之手法相提并论。然后,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贤百感交集,心想,我这一辈子什么福都享过,什么好的都吃过,什么苦也受过,就差没死过,现在,我他妈活不成了。走到半路,他坐在路边一个小树林里的石头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了半天,长叹一声,把一条精美的裤带搭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了。解决了魏忠贤的阉党,崇祯皇帝又给杨涟、左光斗等著名的东林党人平反昭雪,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并赠送一把尚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从此以后,崇祯皇帝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其勤勉和贤能超过了历朝历代的帝王,以至于大清名相张廷玉也感慨不已:"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闯王李自成也在自己的《登极诏》里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明末集团获得了最后的喘息机会。

  这一天,后金集团召开了由全体董事参加的董事会,讨论袁崇焕的攻势。范文程侃侃而谈:《明史·流贼传》介绍崇祯:"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这说明崇祯刚愎自用,而且生性多疑。此外,我们从姓名学的角度研究袁崇焕的个性: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焕",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的意思;"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所以,袁崇焕固然是军事奇才,但他有政客致命的缺陷,即挥洒自如、我行我素的个性,不经请示,擅自诛杀毛文龙就是很好的例证。不懂得韬光养晦,不知道恬隐忍让这种个性对于普通人来讲真的无所谓,但是对于一名政客来讲,将是其致命的缺陷,这种个性,和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崇祯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便是他"杀袁"计策的出发点……

  几天以后,一个被金兵俘虏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

  这个消息对崇祯皇帝来讲简直是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皇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袁崇焕不是那种人。"

  崇祯帝气急败坏地回答:"你懂啥!他不是那种人,你就是那种人!慎重,再慎重我也完了!抓!先抓起来再说!"

  最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在北京菜市口市场,伟大的袁崇焕将军被千刀万剐了。他临行前曾口占一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四百年后,金庸先生在《袁崇焕评传》中感慨万分:"袁崇焕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委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地显得突出。希腊史诗《伊里亚特》记述赫克托和亚契力斯绕城大战这一段中,描写众天神拿了天平来称这两个英雄的命运,小时候我读到赫克托这一端沉了下去,天神们决定他必须战败而死,感到非常难过,‘那不公平!那不公平!‘过了许多岁月,当我读到满清的皇太极怎样设反间计,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怎样商量要不要杀死袁崇焕,同样有剧烈的凄怆之感。"

  袁崇焕死后,张廷玉主编的《明史·袁崇焕传》最后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这就是说,自从袁崇焕死之后,明朝灭亡已经决定了。

  大军兵临城下,崇祯病急乱求医,竟然祈求上天的旨意。他沐浴完毕,焚香拜天,默默祷告:"方今天下大乱,欲求真仙下降,直言朕之江山得失,不必隐秘。"结果,这真仙也是直率之人,给他来了个实话实说,崇祯睁开眼睛拿占卦一看,见上面有诗一首:

  帝问天下事,

  官贪吏要钱。

  八方七处乱,

  十爨九无烟。

  黎民苦中苦,

  乾坤颠倒颠。

  干戈从此起,

  休想太平年。

 第55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1)
  崇祯这时候真的流下了悔恨的泪,仰天长叹:"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有何面目见于地下。"他与宦官王承恩登上煤山寿皇亭,脱下黄袍,泪流满面地在衣襟上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随后他赤足轻衣,乱发盖脸,与王承恩相对,一根白绫与这个生他养他的世界彻底了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870.html

更多阅读

第63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9)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多尔衮:我插一句。李自成进入北京的时候,山海关还有吴三桂的百万大军,我们根本没有进军北京城的计划,所以,你的第二条分析,我不能同意。  王熙凤:侯先生的意思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很茫然,根本

第61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7)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宗敏的观点:这天下是打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当战略研究小组成员把集团公司的战略方案送给刘宗敏的时候,刘铁匠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嘴角浮现出轻蔑的冷笑,他妈的,一帮穷文人能干成啥?这天

第60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6)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顾炎武,男,江苏昆山人,别号亭林,字宁人,意思是息事宁人的意思。但他本人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非但不宁人,反而处处惹事。他老人家最著名的名言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写过一本叫《日知录

第59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5)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想到这里,牛金星激动得浑身颤抖,啧啧啧,他觉得自己得500两黄金的可能性很大。从闯王近来的行为趋势分析,他考虑的问题应该是登基大典,而刘宗敏等飞扬跋扈的陕西将军系给闯王的最大启示是,大

第58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4)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再说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听说李自成进了北京,正在北京城如火如荼地搞革命,"打土豪,分田地"那是自然的,谁都会这样做的,吴三桂并不觉得奇怪;后来听说李自成把他们全家保护起来了,吴三桂也没怎

声明:《第55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1)》为网友大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