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公正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第1章 成为公正的思考者 公



     公正性要求我们努力平等地对待每一种观点。这需要我们认识到我们常常对他人的观点抱有偏见,我们常常会给他人的观点贴上“喜欢”(赞成我们观点的)和“不喜欢”(不赞成我们观点的)两类标签。我们常常忽视反对意见,这在我们有自私的理由时更为明显。例如,为了避免帮助贫困人口而牺牲自身的利益,我们就选择忽略成千上万贫困人口的呼声。因此,当情境要求我们考虑自己不愿接受的观点时,公正性的思维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公正性需要我们没有偏见地对待所有相关的观点,排除个人、亲友、集体和国家的感受和利益的影响。它要求坚持良好的思维标准(如准确性、逻辑清晰、广度等),不受个人和团体利益的影响。

   公正性的反面就是思维的不公。思维不公指的是推卸准确、清晰地表达相左意见的责任。当我们不公地思考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公正的。不公的思考和行动中通常有自欺的因素。我们常常为自己进行公正性的辩护,努力找出能够证明我们自身行为是合理的理由,努力去证实我们自己是“正确的”。

   因为我们天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我们都会落入不公正的思维陷阱。事实上,在理解人类思维不公的时候,我们应该了解到自我中心(也因此是不公正思考)是人思维的一种固有本性(见第11章)。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掌握本章中所有的思维特质。没有永远公正的人,人的自私本性是与生俱来的。公正性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个体不断地与自己内在私心进行斗争的结果,我们时刻都要面对这样的心理斗争。心理斗争势必会产生痛苦,但回报却是高度自控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不会轻易地被别人操纵,持这种思维的人能够看到事实和真相,做到客观公正。

   完全公正的思维状态是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的理想状态。公正性要求我们同时拥有思维的谦逊、勇气、换位思考、正直性、坚毅、自主性和对推理的信心(用好的推理说服自己)特质。除非这些特质整体发挥作用,否则公正性是不完备的。

   然而,这些特质并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我们日常生活很少讨论这些特质,教学中也很少涉及,电视上也不会谈论。这些思维特质不是学校课程的内容,也没有专门的测验来测试这些特质。但是这些特质却是思维公正性及批判性思维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从思维谦逊开始进行详细解释。

思维谦逊:努力发现自己对未知知识忽视的程度

   简单地介绍思维谦逊就是:

   思维谦逊就是要认识到自己对未知知识的忽视程度。因此,思维谦逊要求个体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中心导致的自欺行为(认为自己比自己实际知道的要多)。这意味着个体要对自己的偏见和观点的局限性有所了解。它要求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信息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事件能够引起个体强烈情感的时候,更要知道对该事件自己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思维谦逊要求我们不能宣称自己知道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的事情。思维谦虚并不是懦弱、服从,而是摒弃自负。思维谦逊要求我们觉察并且评估自己信念的基础,要求我们找出那些不能被正确的推理所支持的信念。

   与思维谦逊相反的就是思维自负,即认为自己知道了实际并不知道的事情。思维自负的人缺乏对自欺行为和观点局限性的认识,他们常常声称了解自己其实并不了解的事情。思维自负的人常常也会成为自己偏见的受害者。

   当我们谈论思维自负时,并不一定就是指那些外表上看起来自以为是、高傲自大的人。这些思维自负的人外在表现很可能是十分谦虚的。例如,一个不加思考就顺从邪教领袖的人表面上经常否定自己(“我什么也不是,你是无所不能的”),但是实际在思维上,他却对自己错误的信仰十分坚定。

   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知道其实并不了解的事情;我们都有错误的信念、偏见、错觉和谬见。当这些错误信念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思维是“欺骗性的”。我们总认为自己是谦虚的,但往往我们是很自负的。我们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还忽视和掩盖这些局限性,这带来了大量的痛苦和时间浪费。

   例如,当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时,他相信奴役印第安人是上帝的意愿。据我们所知,他当时根本没有认识到声称遵从上帝的意愿是他自己思维自大的表现。下面摘选自霍华德·津恩(Howard Zinn)的《美国人民的历史》(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995),思考这一段内容:

   哥伦布报告说,那些印第安人“十分的幼稚和无私,如果你没有见过他们的话,你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当你索要他们的财产时,他们从来都不会拒绝。相反,他们乐意与任何人分享……”他以向印第安人的族长寻求帮助来总结自己的报告,作为回报,他答应印第安人在下次航行中将为他们带来“他们需要的足够量的黄金……”哥伦布的语言中充满了宗教词汇:像“永恒的上帝,我们的主,给予信徒以无所不能的胜利。”……哥伦布后来写道:“让我们以主的名义继续从事奴隶买卖。”(pp.3-4)

   思维的自负和公正是不兼容的,因为如果我们对自己判断的事情过分自信,我们就很难做出公正的判断。如果我们不了解某一宗教(如佛教),我们就不能公正地评判这个宗教。如果我们对宗教存有误解、偏见或假象,我们就会曲解这一宗教。错误的知识使我们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错误的概念、偏见和幻想等都是错误的知识。我们喜欢快速地、过分自信地做出判断。在人们的思维中,这些不良的习惯是普遍存在的。

   思维谦逊对于成为公正的批判性思维者十分重要。要成为公正的思考者,就要了解自己缺乏哪些知识,这种了解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提高我们的思维。它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偏见、错误信念和不良思维习惯能够导致学习缺陷。例如,思考我们学习肤浅性这一倾向:我们才学习了一点,我们就认为自己知道了很多;我们才获得了有限的信息,就草率地进行概括;我们混淆了死记硬背和深层学习之间的区别;我们会不加思考地接受了我们听到和读到的信息,特别是当这些信息与我们所坚信的信念一致时。

   本章接下来的讨论将会鼓励你做到思维谦逊,帮助你提高对思维自负的警惕。从现在开始,看一看你是否能够提高对自己知识局限性的意识。努力发现自己的自负思维(这种思维在你身上应该每天都会出现)。当你发现了自己的自负思维时,你应该为能发现自己思维中的弱点而奖励自己。

   能够觉察出缺点是一种优点。作为初学者,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能够列出你经常持有的偏见吗?[思考一下你对你的国家、宗教、朋友、家庭的印象,你的这些印象仅仅是根据他人(父母、朋友、同伴、媒体)传达给你的信息做出的。]

 公平公正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第1章 成为公正的思考者 公
   你是否曾经在没有证据支持自己的判断的时候,就坚定地支持或者反对某一观点?

   你是否曾经在没有充分信息去评判某一争端时,就假定自己的群体(你的家庭、宗教信仰、国家、朋友)是正确的。

思维的勇气:培养自己敢于挑战大众信念的勇气

   思维公正性的第二个特质就是思维的勇气。

   具有思维勇气就意味着个体能够公正地面对各种意见、信念和观点,即使这会让你感到痛苦。它可以让你准确公平地评判与你意见相左的信念。思维的勇气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你判断在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仅仅是主观喜好的结果。具有思维勇气的人知道有时候社会传输给我们的结论和信念也是错误的。

   为了确定信息的准确性,一个人不能只是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所有东西。要具有思维勇气,要了解那些被社会认为是危险和荒谬的观点常常包含着一些真理,而群体普遍认同的观点也可能包含错误。要做到公正地思考,我们必须培养思维的勇气,必须不畏惧不遵从大众观点可能受到的社会严厉惩罚。

   与思维的勇气相对的是思维的懦弱,是害怕自己与他人观点不同。如果缺乏思维勇气,我们就不敢对那些我们认为是危险荒谬的意见、信念和观点进行认真思考。如果缺乏思维勇气,当我们面对强烈冲突观点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威胁,不愿意去检查审视自己的思维,也就很难做到思维的公正性。

   下面的观点或者与之相反的观点在一些人心中是“神圣的”:

   做一个保守的人/自由的人。

   信仰上帝/不信仰上帝。

   信仰资本主义/信仰社会主义。

   赞成堕胎或不赞成堕胎。

   赞成经济制裁或不赞成经济制裁。

   不管你站在哪一边,我们常常会这样描述自己:“我是一个_____。”(这里填一个内部信仰。例如,我是一个基督教徒;我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我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我是一个无神论者。)

   一旦我们使用信仰来定义自己,那么当这些信仰被质疑的时候,我们内心就会产生恐惧,屈服于这些恐惧就是思维懦弱的表现。质疑我们信念就好像质疑我们自身一样,我们内心强烈的恐惧会阻碍我们公正地对待那些相反的信念。当我们“考虑”相反的意见时,我们会潜意识地抨击这些观点,拒绝这些观点。我们需要思维勇气来克服与特定的信念相联系的内心恐惧。

   思维勇气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它能够有力地帮助我们应对他人的反驳。他人有对我们提出质疑的权利,他们持有特定的信念,当我们挑战他们的信念时,他们可能会做出反驳。很多人通过别人的观点来判断自己,从他人的称赞中来认同自己。这些人的思想背后隐藏着对被反驳的恐惧,很少有人会去挑战自己所属群体的意识形态和信念系统,这是思维懦弱的第二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使我们不能公正地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个人信念来定义自己,界定自己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形成信念的过程来做出关于自己的定义。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批判性思考者。思考下面的解决办法。

   我不会认同任何信念的内容。我只认同自己形成信念的过程。我是一个批判性思考者,我愿意检验我的信念,并且愿意放弃那些不能被证据和理性思考支持的信念。我会时刻跟随证据和推理的脚步。我的真实身份是一个批判性思考者、一个终生的学习者、一个通过建立更加合理的信念不停寻求提高自己思考水平的人。

   当我们不再将我们自己的身份和信念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就会更有勇气、更加公正。我们不会再为有相斥的信念而感到恐惧,不会再为自己的信念被证明是错误的而感到恐惧。我们可以轻松地承认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并乐意去纠正自己:“告诉我你的信念、理由,或许我可以从你的信念中进行学习。我会随时准备放弃那些与事实不相符的信念。”了解了思维勇气之后,思考你认识的人中有多少具有思维的勇气。

思维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学习理解相反的观点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公正思维的必要特质:思维同理心、换位思考。

   思维的换位思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他人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准确地再现他人的观点和推理,从他人的前提、假设和观点进行推理。这一特质要求个体积极回忆自己坚持错误的情况,也要求个体有能力辨别在当前情况下也可能会犯类似的错误。

   与思维换位思考相对的是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即以自我为中心来进行思考。当我们从自我中心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理解他人的思想、感受和情感。很不幸,自我中心倾向是我们思维的自然本性,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我们的痛苦、需要和希望都是最重要的,他人的需要无关紧要。我们不会主动地从反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会主动从那些可能改变我们自己观点的角度思考问题。

   不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又如何能够公正地对待他人呢?公正的思维需要努力置身于他人(或其他有知觉的动物)情景,思考他人观点。这需要我们尊重那些孕育出不同观点的背景和环境。人类思维的方式源于人们生活情景,源于不同的背景和情况。如果我们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观点,我们就不能公正地评判他们的观点和信念。但是,从他人的观点思考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项很难获得的技能。

   为了培养思维换位思考的技能,请练习下面的策略:

   (1)在不同意某人观点的时候,换位思考。告诉对方,“接下来10分钟我将从你的观点出发与你谈话,如果你也能从我的观点出发进行谈话。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确保你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方的观点。

   (2)在讨论的过程中,用下面的句子总结对方的谈话:“你是不是想说_____。对吗?”

   (3)阅读的时候,告诉自己你认为作者想要说什么。这样可以使你能够正确地理解他人的观点,从他人的观点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来评论他人的观点。

思维正直:用同样的标准评判他人和自己

   让我们来思考思维正直这一特质:

   思维正直是指尊重严谨的思维,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例如,在寻求证据的时候,要求对手证据的标准,我们自己也应该做到。我们要经常练习为他人辩护,这要求我们承认自身思维和行动的不一致性,并识别出自身思维中的不一致。

   思维正直的反面就是思维虚伪,是指一种不诚实、自相矛盾的思维状态。因为思维的天性是自我中心的,是虚伪的,它会为我们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进行辩解,使之合理化。自我内部需要塑造一个积极的形象,对于自我中心思想来说,诚实的表象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常常将虚伪隐藏起来,即使我们要求他人的标准更加严格,我们也认为自己是公正的。即使我们声称遵守某些信念,但却常常言行不一。

   假如我对你说我们两个的关系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是,你却发现我在重要的事情中对你撒了谎。我表现得很虚伪。然而,在自我中心思想中,我会为自己的撒谎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我会为自己辩解道:“她最好不知道这件事,这件事会让她难过,也不利于我们关系的发展。毕竟这件事也不是那么重要,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当我用这样的方式合理化我的撒谎行为后,我就能隐藏自己的虚伪。即使我曾经撒过谎,但是,我也能使自己确信我做了当时情景下最应该做的。简单地说,在自己的思想中,我是好的。

   当思想和行为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是思维正直的。我们做到了我们承诺的,没有表面说一套实际上却做另一套。

   很明显,如果我们用不一致的标准去评判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我们就无法公正地对待他人,虚伪的实质是不公。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自己思想和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我们就不能对自己的道德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就会为了自身的利益歪曲其他的观点。

   思考下面的政治案例:一直以来,媒体都在质疑中央情报局行为的合理性。这些屡遭媒体质疑的行为涵盖从暗杀外国政治领袖(如试图暗杀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到培训其他国家(如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的军警刑讯来从犯人口中获得信息。在了解到这些阴谋行为时,我们只要想象一下,如果其他国家想要暗杀我们的总统或是教给我们军警如何虐待犯人,我们将做何反应。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行为中的不一致性。在对执行这些阴谋行为的人的态度上,我们的思维是不正直的。

   所有的人都有思维不正直的时候。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是不公的,没能通过合理的思考来发现自身思维和生活中的矛盾。

思维坚毅:不轻易地放弃;战胜挫折和困难

   让我们思考思维坚毅。

   思维坚毅指的是战胜挫折、完成复杂任务的品格。有些困难十分复杂,不容易解决。但思维坚毅的人面对复杂任务和挫折时不会放弃,他们清楚认真地对复杂问题进行推理比快速得出结论更加重要。思维坚毅要求严格遵守理性标准,而不是根据第一印象做出判断或是快速给出简单化的答案。它还要求对困惑和未解决的问题进行长时间努力的思考,并从中获得深刻的见解。

   与思维坚毅相反的是思维的懒惰,思维懒惰的人在应对具有挑战性任务的时候很容易放弃,他们对复杂思维活动带来的痛苦和沮丧容忍度较低。

   高水平的思维活动需要思维坚毅,因为高水平的思维活动都包含一定的思维挑战。没有思维坚毅性,就无法克服这些挑战。数学、化学、物理、文学、艺术及其他任何领域的高质量推理都需要思维的坚毅。很多同学在一门学科的起步学习阶段就放弃了。由于缺乏思维坚毅,他们没有能够深入地思考这一学科,从而没有获得更深的见解。他们回避可能会令他们沮丧的思考,毫无疑问,最终,他们会因为无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而处处受挫。

   学生常常因为以下两种原因而缺乏思维坚毅性。

   (1)本能地厌恶思维困难,往往选择容易的事情,选择最省事儿的方法。这就是思维的自我中心本能。

   (2)学校教育中不但很少培养思维的坚毅性,反而鼓励学生快速地完成任务。那些反应最快的学生被认为是最聪明的,认真、谨慎地解决问题通常得不到赞赏。这导致学生认为速度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那些没有快速完成任务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没能力、很笨或者幼稚。然而我们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复杂的,因此需要勤奋、努力和扎实的思维技巧而不是反应的速度。在思维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将决定我们解决问题的程度。

   反应较快的学生在面对困难任务的时候也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快速地找到“正确”答案,能够避免思维痛苦。当他们没有能够快速并且轻松地找到正确答案的时候,他们常常责备老师的题目“愚蠢”。事实上,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唯一“正确”的回答;一些答案仅仅有恰当和更恰当之分,并且不存在简单、快捷地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

   缺乏思维的坚毅是如何影响思考公正的呢?在理解他人的观点时,只要他们的观点与我们的不同或是本质上较复杂,都需要思维坚毅。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他人的观点,考虑他人使用的信息,理解并分析他人对这些信息的解释、他人的信念,那么我们就不能了解他们的目的以及他们看待世界的观点,就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观点。

   举个例子来讲,假如我们是基督教徒,想要公正地对待无神论者的观点,只有通过阅读和理解那些优秀无神论者的论著,我们才能公正地对待这些观点。一些有洞察力的无神论者写了一些书来解释他们的观点以及这么想的原因,这其中不乏一些复杂推理,只有那些思维坚毅的基督教徒才能够坚持阅读和理解无神论者的观点,从而能够公正地对待这些观点。当然,无神论者要理解基督教徒的观点也是相似的。

对推理的信心:重视证据和推理,将之视为发现真相的重要工具

   对推理的信心是思维公正的又一个重要特质。

   对推理的信心是建立在两种信念基础上的,第一种信念就是给人们提供自由推理的环境、鼓励人们靠自己的推理能力得出结论会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要。这种信心同时也建立在第二种信念基础上,这种信念就是人们可以学会自己思考;形成有价值的观点;得出合理的结论;清晰、准确、相关、有逻辑地思考;借助良好的推理和明确的证据来说服彼此;并且排除那些人类本性和社会生活中障碍的影响,成为理性的人。

   当一个人有了对推理的信心时,他就会按照合理的推理行动。合乎理性这一观点就成为人们一生最有价值的东西。简单来讲,对推理的信心就是将正确的推理作为接受或拒绝某一观点和立场的基本标准。

   与推理信心相反的是对推理的怀疑。不严谨的思考者会感到合理推理带来的威胁。人在本性上是不擅长分析自己观点,而又对自己的观点坚信不疑的。我们对自己的观点分析得越多,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观点中存在越多的问题,就会更少地去坚持未经分析过的观点。没有对推理的信心,人们自然地会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观点,不管这些观点有多么荒唐。这就像是下面的对话一样,因没有对推理的信心,思维是不公的:

   “在生活中,我已经形成了很多信念,但是这些信念没有经过仔细的分析。如果让我思考这些信念,我也会非常吃惊,但是我还会固守这些信念,因为仔细分析这些信念是十分费时和痛苦的。所以我会仍然坚持我已有的信念,并且事事也都会一切如常。”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理性的世界里,一个充满了各种不合理信念和行为的世界里。例如,除了那些建立在严格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的科学解释外,人们还是会相信未被证实的观念,如占星学。面对困难的时候,很多人会跟随自己的原始本能行动。例如,有人会跟随一些领导者,而这些领导者唯一的资本就是他们操纵、激发大众热情的技能。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认识到理性思维在我们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很少有人拥有对推理的信心。相反,人们经常会有下面的不合理、盲目的信念,这些错误信念通常是由不合理的动机和情感产生的。

   (1)新任有魅力的国家领袖(思考那些能够激发大众并使群众支持不公正战争的领导者,如希特勒支持灭绝一个族群)。

   (2)新任有魅力的邪教领袖。

   (3)认同父亲是一家之主的传统观念(被信仰或者社会传统授予的)。

   (4)信任权威机构(警察、社会工作者、法官、神父、福音派传教士等)。

   (5)信仰宗教力量(如被许多宗教信仰定义的“圣灵”)。

   (6)新任一些官方或非官方的社会团体(信仰一个帮派、一个经济团体、一个教会、一个政党等)。

   (7)相信意识形态(如右翼分子、左翼分子、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

   (8)相信直觉。

   (9)相信未经分析的情感。

   (10)相信本能冲动。

   (11)相信命运(一些未知的力量主宰我们的命运)。

   (12)相信社会或法律机构(法院、学校、商业团体、政府)。

   (13)相信一个社会群体或文化的风俗习惯。

   (14)相信自己未经分析的经验(相信自己对过去经验的解释是唯一正确的解释)。

   (15)相信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富有的人、著名的人、有权利的人)。

   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推理的信心是可能与上面的一些情况兼容的,决定是否兼容的关键是信念依托推理和证据的合理程度。我们要思考的是:相信某一信念充分合理的依据。例如,如果一个朋友的行为长期一致,那么我们就有充分理由信任这个朋友。但是,即使我们喜欢新认识的人,或者新认识的人承认彼此之间存在友谊,我们都不能做出信任新认识的人是有充分合理依据的结论。

   当你考虑不同观点以及自己对推理的信心时,问一下自己你被合理推理改变的可能性有多大?假设你遇到一个对你男朋友/女朋友有兴趣的人,你对这个人非常嫉妒和反感。如果你了解到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和善、有思想、宽容的人,你是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当你希望你的男朋友/女朋友为了你而拒绝这个人的时候,你是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认为你的男朋友/女朋友跟另外一个人在一起会更加开心,你是否会因此而做出理性的改变?随着阅读、经验的增长和反思,你是否会觉察并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观点?你是否会承认你最坚信不疑的信念(例如,你的信仰或政治信念)可能是不合理的?

   对推理的信心和思维公正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一个思维公正的人不可能对推理的重要性置之不理。如果我宣称能够做到思维公正,而我却不考虑与我观点相左的合理推理,这就是一个缺乏对推理的信心、思维不公正的例子。思维公正要求我们考虑以前从未考虑过的推理、考虑合理推理,要求我们根据更合逻辑、更准确、更公正地推理调整自己的观点,而做到这些的前提是对推理拥有信心,当能够进行合理的推理时,我们就能更好地思考。

思维自主:重视思考的独立性

   最后一个思维的特质就是思维自主。

   思维自主意味着坚持用合理的标准进行思考。这意味着自己要对事物进行思考而不是不加判断地接受别人的观点。思维自主的思考者在决定接受或者拒绝某观点的时候不依赖于他人。只有证据证明他人的观点是合理的时候,他们才会接受他人的观点。

   在形成观点的过程中,批判性思考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对环境和事件进行思考。他们拒绝不公正权威的影响,能够认识到合理权威的贡献。他们仔细地建立自己思维和行动的准则,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他人提供的准则。他们不局限于常规做事的方式,经常批评他人对社会习俗和现实的盲目接受。独立思考者努力探索有深刻见解的观点,不管这些观点是否被社会接受。独立的思考者不是任性的、顽固的、对他人合理的建议不负责任的,他们是自我检视的思考者,审慎地对待自己的错误和思考中的问题,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观点。

   当然,对于思维自主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其这一特质本身,我们应该将它理解为与思维其他特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维度。

   与思维自主性相反的是思维遵从和思维依赖。思维自主是很难培养的,是因为无论是在知识领域、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总是被动地接受社会现实,自主性思考几乎肯定不会得到社会权威认可的结论,只有简单地遵从社会期望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才能被社会接受。

   因此,大多数人在思维和行为上都是因循守旧的,像镜子一样接受周围人的价值和信念系统,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力,成为思维遵从的思考者。只要人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人的文化价值观,只要人们没有经过自己分析就遵从别人的信念,人们的思维就不是自由的。

   即使是经过多年学习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也可能是思维依赖的,这种依赖在学业和个人生活上都有体现。他们可能不加批判地接受学科中一些错误的实践,并且以此为基础不加批判地反驳合理的批评。不管接受了多少学校教育,他们依然可能被社会制度和规则所奴役,而又对这些社会规则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一无所知。

   人们不可能在思维遵从的情况下做到思考公正,因为独立思考是多角度看待问题的前提条件。当我们思维遵从的时候,我们仅仅能在“接受”的观点中进行思考;而要做到思考公正就是要拒绝不加判断的接受,没有亲自对这些观点的优缺点进行思考就不能接受这些观点。没有思维自主性的人在思考其他观点时,要么是非常容易被这些观点动摇(因为我们没有能够看穿操纵与宣教),要么会歪曲这些观点(因为这些观点与我们从前形成的信念系统不一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43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公平公正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第1章 成为公正的思考者 公》为网友中国好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