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 《生活中的经济学》 这才是我们要的经济学 ——为《生活中的经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 《生活中的经济学》 这才是我们要的经济学 ——为《生活中的经


     市场归市场,生活归生活,恐怕是世人对经济学最深的误会。他们以为,只要不涉及商品、价格和市场,那么人的行为和选择,就只与亲情、道德和文化相关,而不受任何经济规律的制约。所以不难想象,当本书作者加里·贝克教授最初提出“生儿育女”可以与“购买耐用消费品”相提并论时,别说经济学的门外汉,就连专业经济学家,绝大部分都坐不住了。

令人坐不住的论述,在这本书里比比皆是:政府不应该管制油价、最好的产业政策就是不扶持任何产业、义务兵制只会对军队造成危害、应该废除保障工人利益的劳动法、“同工同酬法”只会伤害妇女权益、资源将要耗尽的预言只是庸人自扰、政府不应该直接资助公立学校、毒品应该合法化……这些似乎都不是“经济”问题。

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这些题材不仅都变成了经济学研究的典型领域,上述观点也逐渐构成了自洽和相联的体系。换言之,这部文集所讨论的种种话题,成了检验市场经济信念的试金石。一个读者,如果反对这本书的绝大部分观点,那么他很可能是对经济学思维一无所知的;如果他赞成这本书的绝大部分观点,那他很可能已经融会贯通了经济学分析方法;如果赞成和反对各半,那他很可能还需要加强举一反三的练习。

这是说,本书精彩纷呈的观点,背后有着一以贯之的逻辑: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需求之间的取舍,哪里就适用于经济规律,哪里就自然是经济学研究的地盘。在这种逻辑的驱使下,经济学本身,还有法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在过去半个世纪都经历了视角和方法的革命。这场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革命,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运动,而加里·贝克教授本人,正是这场运动的始作俑者之一。

在1955年,加里·贝克以论文《种族歧视经济学》取得博士学位。他认为歧视者必须承担代价,而市场竞争能减少种族歧视。作者深信,人们总是以稳定的偏好,根据各种各样的约束条件,在谋求利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有鉴于此,他继续把经济分析用到犯罪、毒瘾、执法、刑罚、家庭、离婚、生育和教育等领域,从而引发了经济学对社会学、法学和人类学研究方法的革新,而他的贡献也在1992年得到了诺贝尔奖的嘉许。

本书是加里·贝克教授(在其夫人吉蒂·贝克的协助下)在长达十年时间里对日常经济现象作深刻思考和浅白解释的结晶。它尤其适合三种读者:一是数学训练有余、世事所知甚少的经济学学生,他们在这里得到的不是乏味的维生素,而是香甜有肉的苹果、鲜橙和香蕉;二是道德感有余、分析力不足的时事评论员,他们在这里得到的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基于数据和逻辑的因果规律;三是对经济学怀有戒心的法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学者,他们在这里感受不到咄咄逼人的气势,有的只是极具启发意义的新范式。但不管是谁,看完本书都会说:这才是我们要的经济学。

薛兆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2013年5月4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542.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人生如果拥有两个良师益友,那是自己一生得到的财富。生活如果拥有两个知心朋友,那么一路都不会有困倦和疲惫。因为一路行走,一路有朋友伴陪;一路磨难,一路有朋友帮扶。昨晚在中央二CCTV财经频道栏目看“小崔说立波秀”节目中,两个智慧的

声明:《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 《生活中的经济学》 这才是我们要的经济学 ——为《生活中的经》为网友苟且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