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7)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二)全面性与系统性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种机制,是一个制度安排,包含了上至企业的文化、治理结构、员工守则等文化道德和公司治理层面,下到政策、流程、工具、内审、考核等操作细节层面,并需要有强劲的管理子系统作支撑,所以,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除了考虑各子体系在设计目标上的一致性外,还应当使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也应当考虑各子体系之间各自的独立性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体,协同合作,更充分地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

  (三)重要性与相关性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很多的要素和子系统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任何时点都需要全部的要素和子系统以及相关的政策程序和流程。所以,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要仔细甄别,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挑选适合企业现状的要素、子系统和政策流程,以保证建设过程中的简洁。甄别出需要的要素、子系统和流程后,应该进一步识别出关键流程的控制关键,辨清关键控制点的关键流程,以清晰的政策、简洁的流程框定出关键的控制程序。这样的建设过程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避免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人力资源浪费和财力的浪费。

  此外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具体制度由目标一致性和有机的整体性所决定,无论将内部控制制度怎样划分,这些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都会出现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现象,因此,在设计各项具体制度时,必须注意彼此之间的互相衔接、相辅相成。不能出现彼此对立或者矛盾的现象,从而影响制度的整体性。

  (四)成本与效率效果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都要付出成本,但内部控制对防范企业活动的错弊和风险只能是起到合理的保证作用,所以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收益,即无论采取哪种控制都应考虑控制收益大于控制成本的基本要求,所有设置控制点应达到控制收益大于控制成本;当有些业务可以不断增加控制点来达到较高的控制程序,就应考虑采用多少控制点能使控制收益减去控制成本的值最大化;当控制收益难以确定时,应考虑在满足既定控制的前提下,使控制成本最小化。否则,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越严密,内部控制能力越强,企业为此所要付出的运行和维护等成本越大,企业的效益就会受到影响;同时,由于控制过于严密而对企业的效率也会产生影响,这也将减少企业的效益。

  (五)适用性原则

  一个内部控制体系如果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在实践中被应用,则这个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得再完美、体系再严密,也是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控制效益。因此,可操作性是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要达到适用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第57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7)
  加强控制已经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迫切课题,在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时,应当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符合国企的实际情况。国际上权威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美国的萨班斯法案等,不一定适应中国的国情,因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背景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异,不能全面照搬西方的模式,应立足国情、大胆借鉴、为我所用,从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治理结构的高度建设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六)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制衡作为一种机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但是切忌一味地、片面地强调制衡,在权力分配和业务流程设置上过度制约,会影响企业的效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6158.html

更多阅读

第62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2)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一)国外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经验  (1)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建设的核心环节。  (2)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建立了权力制衡关系。  (3)国有

第61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1)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二)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连接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纽带,一方面代表所有者的利益从事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对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董事会负有监

第60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0)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4)财务管理扎实推进。试点企业的董事会决策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董事会负责经理层的业绩评价,使董事会成员对决策所依赖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关注,对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更

第59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9)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目前,国家通过出资人管干部、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外派监事会等措施,防止和克服内部人控制,但这些大都是外部监督和事后监督,若不从企业法人治理上下手,就难以从体制上遏制住内部人控制。  三、国

第58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8)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前瞻性原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权利与义务在逐步规范中执行并到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越来越

声明:《第57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7)》为网友収吢丆再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