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39)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从运作机理上讲,内部控制作用的主体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向内看的管理,是企业成熟阶段必需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其强调点是控制性、程序性、全面性、遵循性、一贯性、同一性。需要关注的是控制性、程序性、全面性、遵循性、一贯性确立之后能够使成熟期的大型企业通过规范性以及内部控制与其他管理工具的融合提升企业的效率,但同时也使企业的灵活性和决策的效率降低。发展中的企业、变革中的企业、市场环境对企业家精神要求较高和市场环境变化快的企业如若不折不扣地实施西方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将会降低企业本阶段所需要的灵活性、决策效率和发展速度。

  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处于发展过程当中,离成熟企业尚有较大的距离,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仍然是资源依赖性的,包括政府资源、自然资源、垄断资源等,大部分国有企业中短期内运作的方向仍然是整合资源、快速膨胀、填补市场,以便从资源占有(主要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规模效益、技术发展和市场占有上能够和大型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化(国际公司是跨国公司的高级阶段)的公司比肩。这个阶段的企业工作重心应该是向外看,过度地强调内部规范是不适宜的。所以本阶段的内部控制建设目标应该是使内部管理踏上企业的发展节奏,即追求控制与效率的平衡。

  四、内部控制的基本构成

  内部控制建设不同的动机导致不同的内部控制目标设置,不同的目标设置导致内部控制建设从内容到成果的作用都会有所差异。内部控制从内容和作用上可以划分为狭义的内部控制和广义的内部控制。狭义的内部控制作用于企业的基本流程,保证程序上的正确和规范,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广义的内部控制作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从机制上保证企业的效率和目标。我们的国企内部控制基本框架基于广义的内部控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内部控制。大内部控制的基本构成比较宽泛,上是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和员工基本道德规范;中间是企业的基础性的政策和制度、组织结构的安排;下到员工基本的岗位职责和系统的、企业经营循环的细致流程和表单。大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并且和人力资源的薪酬制度、岗位职责以及生产系统的质量体系相互交叉融合。

  (一)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上层建筑,一方面内部控制作用于治理结构,对治理结构有原则的和约束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治理结构也是内部控制得以正确建设和运行的基础环境保障。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的构成、董事会的运行机制和守则、监事会和各管理委员会的构成、职责和运行规范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权力边界的界定等。

 第39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39)
  (二)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建设分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的构成主要是组织设计、权限划分、政策、流程、制度、操作手册等,是有形的成果;软件主要是指文化部分,包括企业的管理哲学、管理风格、管理者的价值观以及人们对制度的认识、态度、遵循意愿。软性的文化部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更多的原因不是因为内部控制硬件设置的缺失,而是人们对制度的尊重程度不够,个人的欲望代替集体的目标,个人的野心代替企业发展的梦想。因此,内部控制顺畅执行的保障不完全取决于硬件的设置是否到位,更多地取决于企业的软环境。内部控制的设置一定要将软性的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三)工具体系

  工具体系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支撑部分,内部控制建设的工具包括风险的识别工具、风险评价和分类工具、风险的分析和预警工具、企业的诊断和财务分析模型工具等。企业建设之初,要通过工具识别、分析企业的风险,找出关键的风险点和关键的控制和管理流程。有效利用工具,可以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效果。此外,内部控制建设和维护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企业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要持续不断地应用内部控制工具箱对企业的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达到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政策、程序、流程,使内部控制时时适应企业的需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6177.html

更多阅读

第62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2)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一)国外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经验  (1)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建设的核心环节。  (2)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建立了权力制衡关系。  (3)国有

第61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1)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二)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连接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纽带,一方面代表所有者的利益从事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对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董事会负有监

第60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0)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4)财务管理扎实推进。试点企业的董事会决策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董事会负责经理层的业绩评价,使董事会成员对决策所依赖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关注,对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更

第59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9)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目前,国家通过出资人管干部、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外派监事会等措施,防止和克服内部人控制,但这些大都是外部监督和事后监督,若不从企业法人治理上下手,就难以从体制上遏制住内部人控制。  三、国

第58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8)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前瞻性原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权利与义务在逐步规范中执行并到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越来越

声明:《第39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39)》为网友笔起掀墨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