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31)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但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也存在一些不足: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观念;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比较差;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够;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弱化;支持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严重不足。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展要求

  (一)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和要求越来越高

  内部控制的发展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和要求呈现出一种越来越高的趋势。由最初的差错防弊、保护资产到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和效益、战略目标的实现等;相关利益者希望通过内部控制不但能够解决低层的、简单的业务问题,而且能够解决高层的、复杂的战略问题;不但要能够实现对风险的控制,而且希望实现对效率、效果的控制;不但要能够实现对一般员工的控制,而且要实现对管理层的控制。

  所以,内部控制已不再是简单的差错防弊机制,而是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各种资源、各个方面,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率、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范围和内容扩大化、系统化

  内部控制的内容逐渐突破企业管理控制限制,延伸到影响企业的治理控制。在控制客体上,由对具体业务活动的控制、对一般员工的控制,扩展到对计划、战略的控制,对管理层、董事会的控制,超越了会计和财务,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经营管理,延伸到审计委员会、董事会以及股东。从控制手段和方法上,由传统的牵制、核对、检查扩展到文化、道德、激励、学习等手段,由消极的控制转向积极的引导。

  内部控制目标呈现多元化、层次化。内部控制的目标由单一化目标转化为多重目标,由单一主体目标转到多个利益主体(集团)目标;由低层的业务层面的目标,扩展到业务、经营、战略等高层目标。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呈现结构化。内部控制从最初零散的政策、方法、程序逐步形成逻辑很强的多要素系统结构;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报告也越来越体系化、程序化,形成了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

  (三)传统管理理念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1)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内部控制即受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也受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与外部环境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各国的法律法规、监管者代表公共利益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规定和要求,并且要求越来越高。外部环境,如市场秩序、竞争情况等,都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会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比如资本市场。企业内部控制为了满足外部要求,需要企业付出昂贵的成本;但是内部控制的成本是由企业自己承担的,而内部控制的效益则服务于企业自身和社会公众。

  (2)内部控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企业规模的越来越大,经营从小规模、单一化、地域化向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经济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管理理论发展,使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借助于经济学、管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等最新发展成果,系统、全面、有效地构筑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同时,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比如以人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柔性化和扁平化、管理信息化、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等,也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跨国公司内部控制的差异

 第31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31)
  为了方便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我们有必要用普适性的COSO内部控制标准出发,选择内部控制比较规范的跨国公司作为参照系,对比分析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在内部控制的差异,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促进发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重要弱项、改善空间和发展方向。具体情况如表3-1所示。表3-1跨国公司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差异

  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控制环境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6185.html

更多阅读

第62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2)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一)国外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经验  (1)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建设的核心环节。  (2)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建立了权力制衡关系。  (3)国有

第61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1)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二)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连接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纽带,一方面代表所有者的利益从事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对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董事会负有监

第60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0)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4)财务管理扎实推进。试点企业的董事会决策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董事会负责经理层的业绩评价,使董事会成员对决策所依赖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关注,对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更

第59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9)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目前,国家通过出资人管干部、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外派监事会等措施,防止和克服内部人控制,但这些大都是外部监督和事后监督,若不从企业法人治理上下手,就难以从体制上遏制住内部人控制。  三、国

第58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8)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前瞻性原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权利与义务在逐步规范中执行并到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越来越

声明:《第31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31)》为网友静待另一片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