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总动员 《金融业反思与复兴》全球救市总动员•第三章(第三节2)



经济状况逆转的原因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缩影。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出现的逆转现象与世界经济整体状况密不可分。上半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国际商品价格,特别是石油和粮食价格屡创新高,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笼罩全球。对中国而言,因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源源不断的境外资金各显神通流入国内,外汇占款使得央行被动增加货币供应量。在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效应影响下,治理通货膨胀成为2008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1月16日、3月18日、4月16日、5月12日以及6月7日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使其高达175%。

在应对通货膨胀过程中,商业银行承受着巨大的政策成本,每100元存款就必须闲置175元用做准备金。为此,商业银行只能收缩信贷,而最先遭受挤压的则是中小企业,从而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新实施的《劳动法》增加了工人成本,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盈利空间受到压缩。下半年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大范围衰退,外部需求减少不啻为压垮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小型外贸企业命悬一线,破产倒闭在所难免。

 喜剧总动员 《金融业反思与复兴》全球救市总动员•第三章(第三节2)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之所以如此缺乏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说到底还是与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密不可分。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点驱动力主要是投资与外贸,中国硕大的国内市场却怎么也调动不起消费需求。然而,投资需求天然具有顺周期性,在经济景气时,投资需求会不断增加;相反,当经济出现逆转,投资信心缺乏,投资需求则会加速下滑。经济不景气所产生的纷繁复杂的贸易摩擦和不断增强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外部需求变幻莫测。由此可见,以投资和外贸为基石的中国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839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喜剧总动员 《金融业反思与复兴》全球救市总动员•第三章(第三节2)》为网友苍穹那抹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