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 胡雪岩倒于金融危机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李烨/ 文

  

  1883 年,中国发生了史上第一次金融风暴,“我国第一代民族资本家”胡雪岩与洋商对抗失败,晚清民族产业被扼杀,传统商人阶层集体陨落。

 金融危机 胡雪岩倒于金融危机
  提起胡雪岩,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红顶商人”,有人说他“成也因官,败也因官”,然而,市场的发展总有其规律,倘若没有1883 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历史也许将被改写。

  坐庄生丝市场

  “生丝”贯穿了胡雪岩商途的始终。

  胡雪岩是一个能不断地发现商机、创造商机的精明人,在他办钱庄时就盯上了生丝生意。1870 年,胡雪岩开始进入生丝业,做生丝生意时,又盯上了药店、房地产、典当业甚至军火和粮食。在短短几十年间,他依靠灵活的官商同盟,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手中掌控的阜康钱庄营业区域遍布大江南北。

  自晚明以来,江浙一带就是全国纺织业的中心。中国的蚕丝生产历史悠久,但一直采用旧式的手工缫丝法,和欧洲、日本的机器缫丝法相比,效率低,质量也差。机器缫丝法取代手工缫丝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中国丝织业的最好出路,就是由“民族资本”来主导这个产业的转型。

  与此同时,洋商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垄断蚕丝出口市场,拼命压低生丝价格,抬高缫丝价格,从中攫取暴利。

  1882 年,中国的蚕丝欠收近三成。目睹此景,胡雪岩认为商机浮现:中国的生丝,一半都抓在他胡雪岩的手里,缫丝工厂要想买生丝,就必须找他;如果买不到生丝,工厂就无活可干,无货可卖。胡雪岩开始不断地囤积生丝,到1882 年,已经囤积了8000 包,超过了上海生丝全年交易量的三分之二。他动员国内丝商团结起来,要求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国生丝商人提高收购价格。不出他所料,市面的生丝价格果然被抬上去了。但是胡雪岩仍然不满足,他自恃手上控制着阜康钱庄和当铺,俨然“金融控股公司”,后备资金充足,所以不但不抛出生丝,反而继续囤积。但是就在此时,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欧洲期货市场的紧张顿时暂缓,消息传回中国,军心开始动摇。

  更糟糕的是,中法战争随即爆发。

  1883 年10 月,法国军舰驶抵上海吴淞口,扬言进攻江南制造局,人心惶惶,市面骤变,金融危机爆发,贸易全面停顿。

  由于上海的银行、票号、钱庄等金融机构的银根一天天收紧,终于有丝商斩仓出局。丝价崩溃,在李鸿章与盛宣怀所组“李盛同盟”的秘密策划下,一场针对胡雪岩阜康钱庄的大规模挤兑骤然而至。11月下旬,江浙丝商的价格同盟瓦解,胡雪岩忍痛将生丝低价售予两家洋行,亏损150 万两。__但这已经挽救不了他的命运。

  12 月1日,阜康上海总号宣布倒闭,消息传开,各地分号相继关门。对阜康的挤兑引发了全国性的金融危机,北京、扬州、福州、宁波、镇江、汉口的众多钱庄纷纷倒闭,取款者“不绝于途,街衢几为之塞”,短短两周,全国就有44 家钱庄破产。

  金融危机爆发

  19 世纪80 年代初,各省陆续兴办洋务矿业,在上海发行股票成为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向。1880 年至1883 年,上海掀起中国首次工业投资高潮。近20 家新设的官督商办工矿企业来沪招股,外商也建立了15 家工厂,股价一路走高,吸引大量的投机资金。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将掌控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

  然而,由于对矿业股票的过分投机,加之买办商人胡雪岩投机丝业失败和中法关系趋紧等原因,1883 年10 月,“倒账”的金融风潮爆发。

  阜康在大规模挤兑中倒闭,引起一向斥资给钱庄的山西票号和外国银行的恐慌。为求自保,他们迅速采取行动,洋行停止拆借,并撤出在钱庄的全部资本,票号则限钱庄在10 月底前清还长期借款。当时“外国资本借放钱庄的总数,平均随时都有二百五十万两”,票号“放出市面之银”也有“百数十万”。如此庞大的资金“一齐收回,闭不再放”,对钱庄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而洋商与票号的资金退出,又诱发普遍性的资本抽逃行为。

  此时,英商怡和洋行等趁火打劫,香港怡和总经理指示上海经理投机开平煤矿股票,先压价购进,后抬价抛售,诱使中国人跟进,使金融市场更加混乱。“沪上商局大震,凡往来庄款者皆岌岌可危,虽有物可抵,有本可偿,而提现不能,钱庄之逼一如倒帐。”不少钱庄“现钱已罄,无以应票,司事人等皆由后院垣遁逃”。持票者入店后发现空无一人,“遂将店内所有抄掠一空”。钱庄此时正可谓“叫天不灵,呼地不应,山穷水尽,孤立无援,生死随命”。

  多米诺倒下

  上海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向沿江、沿海及内陆城市蔓延。京津、金陵、苏州、杭州、广州、汉口等城市相继发生钱庄倒闭危机。1884 年年初,著名钱庄恒兴、恒和、恒利、恒源“四恒”字号倒闭,致使京师钱庄连倒16 家,官府不得已只好靠限制取银和昼夜弹压来维持市面;天津亦是“现钱既少,银根又紧”;金陵殷实钱庄裕泰、源丰、裕泰永3 家倒闭,使得“本年银根非常停涩,至秋后被累闭歇之家层现迭出”;扬州“自恒源倒歇后,相继而倒者,就本城计大小有十七家”;镇江与扬州一水之隔,先后合计钱庄倒闭竟达68 家之多,“市面如此,令人不寒而栗”;汉口先是源兴顺、源兴永、诚意丰3 家倒闭,至使钱庄受累,钱庄数目减少,由10 年前的40 家,减少到20 家,业务也减少了20%。

  虽然胡雪岩的对抗是为了打破洋商对蚕丝出口市场的垄断,然而,受胡雪岩做庄生丝影响最大的,却是出生不久、立足未稳、资本不足、嗷嗷待哺的民族缫丝厂。在胡雪岩与洋商的壮烈对抗中,民族产业非但没有走向强大,反而被扼杀,萌芽于晚明的纺织业至此彻底崩盘。

  胡雪岩的破产,宣告了传统商人阶层的集体陨落。“三大商帮”中的两支——安徽商人和江浙商人在此役中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然而,“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破产,并没有引起日益腐败的清廷重视,他们仍视振兴商务、发展实业为末节,沉湎于“耕读传家”的迷思之中。

  伴随着暮鼓晨钟,大清帝国走向了末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9761.html

更多阅读

我看《胡雪岩》 胡雪岩后人现状

我看《胡雪岩》胡雪岩最初是晚清时期浙江湖州一个钱庄的催帐小伙计,他眼光敏锐,心思狡黠,胆大豪爽,手段灵活。他巧用心机将钱庄的一笔“呆账”催回,但没有上交就私自以此资助一名穷困潦倒的“待派”的“候补盐官”王友林,让他进京“活动

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胡雪岩 胡雪岩画像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

胡雪岩故居简介 胡雪岩故居芝园

胡雪岩故居简介  胡雪岩,名光墉(1823-1885年),杭州人。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力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等战役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胡鼎盛时,除经营钱庄外,

声明:《金融危机 胡雪岩倒于金融危机》为网友海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