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紧缺人才 新加坡可成人才环流大本营



2009年4月27日   《联合早报》

曾当选中国首届“中华海归十大创业人物”,被称为是“海归派”群体代言人的王辉耀,日前受邀在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游学世界、各地华人与海归”的演讲,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宏参与主讲。他们也走进《新汇点》的“汇客室”,畅谈华人移民、中国崛起与海归,以及新加坡吸引人才移民等方面的课题。

 

王辉耀(简称王):现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经济组召集人。著有多本有关海归的著作。

刘宏(简称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暨中国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和孔子学院院长,同时担任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曾任教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多年。

周兆呈(简称周),《新汇点》主编

周:经历过几次不同时期的移民潮之后,根据你们的观察,现在中国人出国留学或移民海外有些什么新的趋势和特点?

王:改革开放后,移民海外的中国人大多数是通过技术、投资移民以及留学的方式,目前总数已经达到600万。截至2008年,中国30年的出国留学人数为140万人。以前留学生还属于所谓的“精英”,以公派、研究生为主,现在慢慢过渡到本科生、中学生,多是自费,普通百姓、中产家庭,都可以有成员留学或出国。

周:这140万留学生中,回去的数量看起来不是太高,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他们去或留的决定?

王: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这140万留学生的回归率在28%左右。但我觉得这个数据不一定很准确。

我想回去的主要原因包括传统的家国情结,自己的亲戚朋友都在那边,还有就是所谓的“中国机会论”,能够参与历史的变革,创业的机会比较多。另外,还可以把留学生熟悉东西方的优势用上,如果只留在当地,可能就没有办法发挥。

 

新的海归方式

 新加坡紧缺人才 新加坡可成人才环流大本营

周:不过,现在的国际趋势是,很多要跟中国打交道的国家,需要更多了解中国的人才,这批人留在当地,反而可能更有帮助,更有发挥的空间。

王:所以留在外面的人也很多。现在人才流动已经从人才外流、人才回流,到了人才环流的阶段,我最早提出“海鸥”的概念,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海归方式,预计目前约有10万人是属于两边跑的海鸥。新加坡也会是一个人才环流的大本营、中转站。

周:“海鸥”主要是高端的人才,到哪里都受欢迎。如果是针对大部分处在中间阶段的留学生和移民,他们主要受形势波动、当地就业机会的影响吧?

王:中国的收入、生活水平也是主要的选择点。现在金融危机,中国的优势出现,很多人要回去了。上海金融办公室不久前去美国招聘,拎了300多斤的简历回来。

另外一个人才回流的趋势是,1980年代出去的人,不少已经在大学拿到永久教职,但也快到了退休的年龄。新加坡也可以考虑吸引这些人,经验比较多,而且要求不会高,不像正在高峰期的学者。而事业正在打拼、刚工作不久,或小孩刚上学的新移民,一般不敢轻易动。

刘:从英国的经验看,中国大陆移民主要可以分为两类,高端和底层。中端的部分很少,这大概说明回中国的人中,中端的比较多,因为他们受教育的时间比较短,融入比较困难,这些人在作出去留选择的时候,最关键是看自己有什么比较优势。

周:中国鼓励人才回来,从中国的角度看很自然。换个角度,其他国家可不会这么看了。

王:所以我比较推崇海鸥的概念,不一定固定在某个地方。新加坡就可以成为国际人才很好的中转站。很多人可以先到新加坡,再考虑到亚洲什么地方。或者回到中国以后,可能发现不适应,可以再到新加坡。处于汇合点,是会受益的。罗杰斯(美国著名投资家)就住在新加坡,他的主要业务在中国,这种模式非常好,也会是很多海归的模式。

周:人才流动的方式以及中国发展都出现变化,从新加坡吸引人才的角度看,会有些什么影响?

刘:新加坡对人才的需求和依赖大过其他类似的经济体。美国、欧洲的人才储备可以说来自世界各地,相对来说,新加坡也是来自全世界,但是华人的比重应该比较大。我觉得可以努力的是,即便是新加坡吸引到的人才去其他地方发展,但跟新加坡仍然能保留联系,无论是体制性的,或是个人的联系。

 

金融危机“人才抄底”

周:现在因为金融危机,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机构在进行“人才抄底”,这对华人移民的流动会有什么影响?

刘:变化可能是两个方面,一是加速全球华人社会的相互联系和某种程度的一体化,比如这次我们新加坡和英国的孔子学院联手,邀请来自中国、有加拿大背景的学者王辉耀来新加坡演讲,就是华人在社会层面一体化的例证。

第二是加强中国和海外华人的联系,从历史上看,海外华人的发展和中国密切相关,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这也提出新的问题,特别是东南亚的华人出现所谓的“再华化”,比如以前不太强调华人身份,现在愿意充分强调了。过去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一直是中国衰落的背景,怎么样在中国日益崛起的同时,又保持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这也是过去历史上没有出现的现象。

周:确实如此,中国崛起对海外华人带来一定程度的振奋和自豪,与此同时,会不会对新移民产生新的压力?像美国百人会最近的调查就发现,中国日益强大影响到美国民众对亚裔美国人忠诚度的看法。

刘:虽然学术研究上,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是分开的,但是决策者却未必能够完全分开。因此应该鼓励新移民参与当地的政治活动和社区活动,职业上、文化上、情感上可能跟中国有一定的联系,但大部分的时间还在当地,尽公民社会的责任,通过这样的活动,会让当地民众觉得是自己的一分子。

周:你在英国的经历呢?

刘:我经常代表曼大与中国交往,讨论过程中当然各自有不同利益,我必须考虑双方从合作中得到好处。新加坡的新移民,他的社会、家庭、生活都跟新加坡联系在一起,通过日常的活动,包括参与早报的讨论等等,都是融入这个社会的方式,这取决于每个人自身有意识的努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0274.html

更多阅读

安徽人事考试网:2014宿州紧缺人才引进报名入口

  安徽人事考试网消息:2014宿州紧缺人才引进报名入口将于12月18日开通,报名时间为2014年12月18日-2015年2月28日,安徽华图将同步宿州人事考试网第一时间开通2014宿州企事业单位紧缺人才引进报名入口,望考生多加关注!2014安徽事业单位

资本输出国 新加坡将成可再生能源输出国

     新加坡日照受降雨和湿度影响,能安装太阳能板的地方也不够,风力和海浪也不大。但也正因为新加坡够小,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可以更紧密合作,只要能好好发展,这个领域将会带来很高的回报率。  受访学者认为,新加坡自己使用可再生能源

紧缺人才培养 发展中国家妇保人才紧缺

据新华社消息:发展中国家妇保人才紧缺,那么“妇保人才”究竟是怎么样一个概念呢?她与我们的传统意义上的妇保人员有什么差别吗?       首先,她应该具备健康的身体,爱宝宝,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新生儿、孕妇是最易受到感染的人群之一,

电脑紧缺人才 三大原因 导致酒店管理人才紧缺

根据国家旅游局2007年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星级酒店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已有13378家星级酒店,比上一年增长了11.26%。  笔者从千禧大酒店、法国雅高集团了解到,由于旅游业和酒店业发展过快、大学学科的设置受限制、中专职

声明:《新加坡紧缺人才 新加坡可成人才环流大本营》为网友简单也是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