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投票机刷票器 《散户的最后一课》投票机与称重机



根据前面讲的内容,股价在短期内会因为人们的心理预期而脱离其价值进行波动,但在长期内又会向价值回归。那么,根据股价波动的这种特性,人类创立了两种基本的投资思想:一种是价值投资法,这种方法立足于股票的价值;另一种为趋势投资法,这种方法着力于分析人们的心理预期。我们先来介绍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思想首创者是格雷厄姆,因此他也被称为“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投资思想的大意是比较股票的价值与价格,当价格远低于价值时便买入,而当价格达到或超过价值时卖出,由于价格远低于价值时风险很小,他把这时的价值与价格之差叫做“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在实践中,也确实有采用价值投资法而获得巨大成功的投资家,比如彼得·林奇等,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接近神话的沃伦·巴菲特了。谈投资就不能不说巴菲特,就仿佛提到物理学肯定会想到爱因斯坦、谈经济学一定要讲到凯恩斯一样。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呱呱坠地,美国“伟人”的诞生显然没有中国“伟人”那样惊天动地,我们看不到巴菲特出生时“满屋红光”之类的记载,但巴菲特的天才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体现——按中国话说的“一岁看大,三岁看老”。他从小就极具商业和投资意识,6岁就开始当“倒爷”,做起倒买倒卖可乐的生意。刚刚跨入11岁,他便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回头来看,他还说后悔自己买得太晚——不知道你们如何,反正我11岁的时候钱都交给了一位老大妈,她在我学校门口卖玩具和零食。巴菲特当时买的是6股城市设施优先股股票(其中有3股是为他姐姐买的),每股的股价为38美元,这3股股票代表了他当时财富的大部分,股票价格很快跌到27美元,但不久之后又攀升到40美元,巴菲特在这一价位卖掉了他的股票,小赚了一笔。但是他卖掉股票不久,就遭遇到他早期的一个重要的教训,因为股票价格不久后就涨到200美元。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一个人的童年对其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想必这次经历应该对巴菲特日后形成自己的长期投资风格起了很大的作用。

长大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价值投资创始人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完成学业之后便开始大展拳脚进行实际投资。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两年后,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便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 2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同期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多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 500万美元。而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1969年6月,股市急转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只股票的股价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这是他避过的第一个股灾。

|www.aihuau.com|

1970—1974年间,美国经济得了消化系统疾病“滞胀”,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严重,这害得美国股市得了某种男性疾病,一蹶不振。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中国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华盛顿邮报》,这家公司后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 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集中投入饮料生产,其股价狂涨至51.5美元。至于巴菲特究竟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这也是巴菲特的成名之作。

在美国的网络股泡沫中,巴菲特坚守自己的投资信念,不买网络股。随着泡沫的吹大,巴菲特的业绩远远落后于市场,那是巴菲特一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1999年夏天,《时代周刊》公然在封面羞辱巴菲特:“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2000年3月11日,即纳斯达克指数到达其历史最高点的第二天,巴菲特给股东们写了一封信,承认自己的业绩不甚理想。在他承认错误的下一个星期一,纳斯达克指数就掉头向下。3月17日,大崩溃来临,现在没人有闲心嘲笑巴菲特了,因为他们忙着下单抛售网络股以自保。从2000—2007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股价上涨141%,每股价格达到109 000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只价格达到6位数的个股。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大约50%。换句话说,巴菲特超越了科技股市场191%。于是,又有媒体开始吹捧巴菲特为股神,包括一开始朝他吠叫的《时代周刊》。

1965—2007年的43年间,巴菲特所管理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1%,累计增长400 863%,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0.3%,43年累计增长只有6 840%,远远逊色于巴菲特的业绩③。也就是说,如果你有眼光,在1965年把1万美元投入巴菲特的公司,那么43年后,你已经拥有了4 000多万美元的财富!如果你眼光更好一点,在1957年就把1万美元投入巴菲特合伙公司的话,你已经拥有了2.7亿美元——其实准确一点说,在交纳各种税费之前有5亿美元!

2008年,巴菲特由于所持股票大涨,身家猛增至620亿美元,问鼎全球首富。但钱对于巴菲特而言已经只是数字,他在2006年6月就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该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这位老人虽然看上去有点乡土气息,但他不仅才智超群、意志坚韧,其悲悯众生的道德之心更值得我们敬仰。巴菲特,“奥马哈圣人”,一个活着的神话!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趋势投资。

趋势投资与价值投资不同,它不关心股票本身的价值,而只关注人们的预期(预期就会形成趋势)。换句话说,如果一只股票的价值为5元,那么价值投资者只会在股价低于5元时才会买入,而趋势投资者如果认为因为人们普遍看好该股,股价在将来会升至10元的话,那么即使在7元的价位他也会买入。

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便是一个趋势投资者,他在其名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自己的趋势投资思想:“专业投资者的情况可以和报纸上的选美竞赛相比拟。在竞赛中,参与者要从100张照片中选出最漂亮的6张。选出的6张照片最接近于全部参与者一起所选出的6张照片的人就是得奖者。由此可见,每一个参与者所要挑选的并不是他自己认为是最漂亮的人,而是他设想的其他参与者所要挑选的人。全部参与者都以与此相同办法看待这个问题。这里的挑选并不是根据个人判断力来选出最漂亮的人,甚至也不是根据真正的平均的判断力来选出的最漂亮的人,而是运用智力来推测一般人所推测的一般人的意见为何。”因此,在凯恩斯看来,正确的投票方法不是选自己真的认为漂亮的那张脸蛋,而是猜多数人会选谁就投她一票。可以说,趋势投资的核心在于预测大众的主流心理。

趋势投资的翘楚要数大名鼎鼎的乔治·索罗斯了。索罗斯最初是搞哲学的,他的哲学老师是著名的学者卡尔·波普尔(我最喜欢的哲学家之一)。哲学生涯为他的投资提供了创新的思路,但也留下了个后遗症——他的投资著作也写得像哲学书一样晦涩难懂。在象牙塔坐了几年冷板凳之后,索罗斯也没有搞出什么科研成果来,于是他发现自己不是搞哲学的料,转而投身于投资领域。这可能是索罗斯一生中最正确的一次选择,如果继续研究哲学,以他的“反身性理论”,不去拉拉人际关系的话,能不能评上个博导都成问题,而转行投资,他已成为一代宗师。

索罗斯成名于1992年的“英镑狙击战”。在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西欧国家创立的新货币体系——欧洲汇率体系。1992年9月,索罗斯敏锐地意识到英国日益高涨的泡沫经济必然令当局将英镑贬值而退出欧洲汇率体系,于是,他悄悄地建了个仓——这可不是个普通的仓,仓位巨大到100亿美元!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放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下跌至2.80,虽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但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英镑已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

英国财政大臣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付这场危机。首先,他再一次请求德国降低利率,但德国再一次拒绝了;无奈,他请求首相将本国利率上调2%~12%,希望通过高利率来吸引货币的回流。一天之中,英格兰银行两次提高利率,利率已高达15%,但仍收效甚微,英镑的汇率还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在这场捍卫英镑的行动中,英国政府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最终还是遭受惨败,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英国人把1992年9月15日——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日子称做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却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曾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英国的中央银行)的人。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已接近10亿美元,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他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1/3。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

 网页投票机刷票器 《散户的最后一课》投票机与称重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索罗斯的成功似乎总是会带来金融危机,除了上面说的1992年的“英镑狙击战”之外,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都是索罗斯的杰作。在这样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当地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股市顷刻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因此,索罗斯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投资大师。比如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泰国总理居然气急败坏地说:“如果索罗斯到泰国来旅游,我不能保证他的人身安全。”而耐人寻味的是,索罗斯的另一角色却是著名的慈善家,并且在2002年获得了“代顿和平奖”,原因是他近些年来为波黑和全球的和平事业作出了贡献。据悉,仅在2000年,索罗斯旗下的援助波黑基金会就为波黑的教育、卫生、社会发展等领域投入了近5亿美元的资金。

  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在理论上都可以自圆其说,这正如格雷厄姆所说:“在短期内,股市是一台投票机——反映了仅有资金要求而不管智力或情绪稳定性的选民登记测试,但在长期内,股市是一台称重机。”不论是投票还是称重,都提供了利用波动来赢利的机会。粗略地对二者作一个比较:从投资视角来说,价值投资着重于物的价值而趋势投资着重于人的心理;从持有时间来讲,价值投资者一般会长期持有而趋势投资者则热衷于短线操作;从实践效果来说,二者也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一般而言,在道德层面上,人们普遍推崇价值投资而反对趋势投资,因为趋势投资往往是短期炒作,会加剧证券市场的波动,而从趋势投资形象代言人索罗斯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投资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当然,也有人会辩解那些经济体存在内在的问题,即使索罗斯不那么做,危机也迟早会发生)。而相比之下,对于巴菲特几乎没有负面的评价。所以,在主流的投资观点中,一般会认为价值投资是“投资”,而趋势投资是“投机”。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连生产奶粉都敢添加化学毒物,做投资就更不需要考虑什么伦理道德。更实际的问题是: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到底哪一个收益率更高?哪一个在中国更为实用?这必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BBS上也经常为这些问题正反双方辩论得杀气腾腾,中国基金经理甚至发明了“趋势交易的价值投资”这样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投资词汇——这与在中国其他的领域一样,当我们做着“甲”这件事时,不能明说我们在做“甲”,而必须用一种“特别的乙”来表达。但我认为,对于散户而言(这是个前提),探讨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孰优孰劣不具有太大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0295.html

更多阅读

余映潮《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 望岳课堂实录余映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余映潮)(来源:转载于名师刘菊春的博客)余映潮/执教葛亦虹/整理、评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

《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观后感 兰迪教授最后一课

看完《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的视频,我真的很佩服兰迪·波许教授。因为他已经被诊断患有胰腺癌,但兰迪·波许教授依然保持一贯的乐观,兰迪·波许教授认识到,尽管自己身患绝症,但却无比幸运,因为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自己儿时的大多数梦

二等奖作品: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从文学经典的角度出发作者:李颖“看似漫不经心的娓娓道来的文字总是藏着最真的情,最深的痛。”就那么一句读者的点评,我开始喜欢上白先勇的作品。因缘巧合知道了有白先勇这位被誉为“最后的贵族”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余映潮最后一课实录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之一梅洪建 江苏省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教材:人教版初一下册说明:借班上课,两个课时。这是一堂“三个纬度构建文本教学”的公开试验课,笔者试图抛开传统对课文阐释性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学习读书方法,领悟作文道理

声明:《网页投票机刷票器 《散户的最后一课》投票机与称重机》为网友苦涩起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