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帮翘楚:逆市增长的经商智慧》第二篇 晋商:诚信与和谐(维



维护信誉,不弄虚伪

  乔致庸做生意,讲究一个“信”字。这可以说是乔家的传统,是晋商的传统,更是整个商界应该传承的商业品格。古人常说,无信不商。不管是大生意还是小买卖,商家都会以信为基础。对于乔家来说,更是如此。乔致庸从小耳濡目染,在他身上能够看到乔家一贯守信的风格。再加上他从小读着圣贤书长大,儒家当中所传达的仁义礼智信更是让他受益匪浅。在乔致庸眼里,宁可赔钱,也不能失信。他明白,信誉是商家的根基,是商号的命脉。

  复盛西铺是乔家在包头的一大商号,主要经营粮油,不管是质量还是分量都有所保证。要知道,在那个市场里,到处都是弄虚作假的商号。有些商家们在卖米面的斗上做手脚,缺斤短两的事情屡见不鲜。乔家就靠着长期形成的良好信誉让复盛西在包头稳稳站住了脚,到这里购买粮油的人络绎不绝。

  有一次,复盛油坊往山西运送一批胡麻油,经手的伙计为了从中谋利而在油中掺假。掌柜的发现后,将伙计痛斥一番。凡是乔家人都知道,信誉连着财路,信誉没了,财路也就断了。掌柜的命人倒掉整批掺假的胡麻油,重新换了货真价实的胡麻油。这个举动虽然让乔家损失不少,但是却为乔家赢得了守信的美名。看长远些,这个举动足以为乔家吸引更多的商户。

  乔家也有“掺假”时候,但是这种“掺假”却非同一般。乔家的通和店在包头的粮油店里是一霸,东西从来不缺斤少两,也不弄虚作假。长久以来,通和店在包头市场上赞声一片。每到年跟前的时候,就是通和店最忙的时候,达官贵人也好,平头百姓也罢,都会到店里来买粮油过年。所有粮油店的白面、大米都是有等级的,有钱人自然能吃上好一些的米面,穷人家就只能买最普通的粮油。为了能让穷人也吃上好粮食,乔家故意将上等米面掺到了普通米面里,并按照普通米面的价格卖给穷人。穷人们知道后自然是对乔家感恩戴德,也会常常光顾通和店。乔家之信,不仅是信誉,还有信义,而且对准的是每个人,不分等级,不分富贵,只要上门就都是客,就都该受到同等礼遇。有这样的仁厚和诚信,乔家在商场博弈中便胜券在握。

博锐管理在线|www.aihuau.com|

  粮油、茶丝经营需要信誉,票号经营更加需要信誉。金融行业不同于其他领域,它对商家的信誉要求严格于其他行业。在当今社会,金融业联系着更加严苛的法律条文,一旦金融家从中作假,面临的就会是倾家荡产甚至是牢狱之灾。在乔致庸的时代,虽然没有类似今天这般严苛的法律约束,但也受着各方压力。对于乔家票号来说,各路商人信任乔家,才会把大把的银子交给乔家,自己拿着汇票到处找生意。乔家担负着比法律还要沉重的责任,那就是这些商人的生计。

  在乔家票号没落的时候,乔致庸的后人都在延续着乔致庸的信誉。20世纪30年代,中原大战,经济衰退,晋钞贬值,晋钞跟新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大概是250000:1。这对当时的金融业来说无疑是个危机,但对于已经奄奄一息的乔家大德通票号来说,完全有望借机翻身。对所有的储蓄户都以晋钞而非新币支付,那么大德通票号就可以利用差价大赚一笔。但是,如果这样做,乔家辛苦积累的信誉将毁于一旦。为了维护商誉,乔家毅然决定收晋钞,支新币,让百姓手上的钱可以在各地自由流通。大德通最终还是倒闭了,可是乔家所留下来的商业精神却成为晋商的骄傲,成为整个商界的财富。

 《商帮翘楚:逆市增长的经商智慧》第二篇 晋商:诚信与和谐(维
  信誉其实是企业越做越大的本钱,在追“利”之外更要重“名”。好的名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免费的广告,老话说的好,“金碑银碑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口碑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在商场博弈中旗开得胜的保障。

  古来晋商之间无论如何恶斗,都不会失去诚信的底线,他们的聪明正在于此。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能够站对立场,视声明如生命,这才使晋商能与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帮。

  当年,诸多商户在达盛昌的挑拨下纷纷向乔致庸去要债,乔致庸暂时用缓兵之计暂缓了祁县的燃眉之急。祁县的问题解决了,包头那边又开始闹上了。为了解决包头的危机,乔致庸拉着大批现银到包头招呼各位商家,并说他不是来结银的,而是要继续收商户的高粱。

  当时跟乔家复字号斗法的达盛昌东家——邱天骏在收到乔家高价收购高粱消息的同时,又听到了朝廷要发兵准噶尔的消息。邱天骏认为,这两个消息都不过是乔致庸设的圈套而已。于是便“将计就计”,把达盛昌库存的高粱全部高价卖给了乔家复字号。乔致庸不慌不忙,继续提高回收高粱的价格,而且还开始高价收马草。商家之间斗的就是心,谁能稳住,谁就能笑到最后,这次邱天骏没有稳住。他当然着急了,看着乔家不停抬高高粱和马草的价格,自然要考虑一下朝廷发兵的消息是真是假了。

  邱天骏从外面打探到的消息也都是模棱两可,到底是不是有战事众说纷纭。邱天骏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然到时候达盛昌可就要栽跟头了。于是,邱天骏也开始四处收购高粱和马草。几天之后,乔家复字号总号里囤积的高粱和马草就全部高价卖给了达盛昌。这次复字号和达盛昌的博弈,乔家净赚30万两白银。

  乔致庸本是不愿意用这种诈术,他从商一向是讲究信誉的,可达盛昌使计陷害复字号,这让乔致庸忍无可忍。商场之上的博弈本就是如此残忍,你敬我我便也敬你,公平竞争大家欢迎,可是总免不了有些商人要使些不干净的手段,对于这种人也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过,还治其人之身也要有个度,不能让百年名声一朝丧,让对方吃点亏就可以了,万不能将对方致死,这是晋商在商场博弈上的底线。

  既然如此,乔致庸就不会再下狠手。正如孙茂才所言,达盛昌以诈行商,违背了诚信第一的信条,今天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日也会有其他商人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我们,现在包头商界乃至整个山西商圈最大的威胁不是达盛昌,而是商人们忘记诚信第一的商规,重整商业秩序,这才是当务之急。乔致庸最终还是跟邱天骏握手言和,两人承诺都不在争王称霸。晋商都懂得维护自己的底线,邱天骏并非不知道诚信之重要,他选择与乔致庸和解,就表示他希望在山西商圈里恢复诚信之风。

  诚信是对一个人的考验,更是对一个企业的考验。如今商业圈中,诚信度越来越低,诈骗之术悄然兴起。如果商界没有了诚信的约束,吃亏损失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整个商业圈子。

  乔致庸的信义几乎成了乔家的揽客招牌,乔家后人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信条在商业界打拼。在民国年间,包头双字号的东家欠了乔家复盛全钱庄五万六千两白银,根本没有力量偿还。后来双字号的少东家亲自从包头跑到祁县去求当时乔家大东家——乔致庸之孙乔映霞。在得知双字号连年亏损之后,乔映霞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她让双字号少东家给乔家“映”字辈的人每人磕了一头,然后免除了双字号两万八千两的债务。乔映霞这般信义,倒是颇有她祖父之风。

  除此之外,乔家还免去了很多商户的债务。乔家用另一种方式解释了信的含义,那便是信与义的共存。乔家对于那些无力还款的商户,总是十分宽容,从来不质疑那些前来央求免除些债务的商户是否是真的无能为力。这种信,不仅是诚信,还有信任。乔家几乎没有因为要债的事情打过官司,因为乔家人知道,那些有心无力的商户,即使是在官司上赢了他们照样还是收不到账,索性就做个顺水人情,给乔家赚个好名声。

  不管是乔致庸,还是乔家历代当家的,都能把信义放在利益之上。他们的长远眼光,为乔家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美名,为乔家的信誉锦上添花。

  有人认为乔家人真傻,那么一笔笔的款项就甩手不要了。乔家人不傻,他们从来不会在没结果的事情上费神,没钱还就是没钱还,杀了那些商户也还是没钱还,何苦背上那恶毒之名。就诚信、信义的角度来看,乔家捡了个大便宜,只要维护了商誉,就能吸引更多的利润。

  晋商注重信誉,从来不贪那无信之才,也从来不会为了钱财而背信弃义。晋商做买卖讲究的是先信后利,即使买卖不成,这朋友也算是结交下了。宁毁一桩生意,不毁一份信义。信与利之间并非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能在商场博弈中胜出的大家都能在信跟利之间找到一条和谐之路。他们知道,守信才能牟利,牟利之后更需守信,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而并非相互抵触。晋商在信誉上的远见,值得所有企业家学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142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商帮翘楚:逆市增长的经商智慧》第二篇 晋商:诚信与和谐(维》为网友挥之不去的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