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5第五章boss 《粮安天下》第五章 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背景与原因(第一节 自



粮食等农产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必需品。粮食的消费需求弹性小,粮食等农产品供求两端任何细小的变化,都可能会产生剧烈的价格反应。这次粮食危机是由多种因素促成,并经过一定时间积累的结果。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多发、生物质能源开发、发达国家巨额农业补贴以及农业跨国公司对粮食的垄断与炒作,是粮食危机的重要成因。一些国家农业投入长期不足,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弱化;还有的国家迷信贸易自由化造成粮食自给能力下降,面对粮食危机的影响束手无策。从世界目前粮食生产和供给现状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生物质能源都应当坚持“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不与畜争料”的原则。

尽管这次世界粮食危机来得异常迅速而又猛烈,但事实上却是由多种因素促成,并经过一定时间积累的结果。分析造成这次粮食危机的成因,必须从全球视角出发,从影响粮食危机的多种因素着手。世界粮食危机的实质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即粮食的生产供给问题和粮食市场价格问题。应该承认,世界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口增长增加了粮食需求,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压力,这是发生这次世界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必须看到,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质能源开发、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以及农业跨国公司对粮食的垄断和炒作,才是引发这次粮食危机的基本成因。

aihuau.com

深化认识世界粮食危机的现实成因,必须对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本身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首先,农业生产本身具备先天的脆弱性,尽管有大棚、温室、水利灌溉、机械化等先进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应用,但从根本上来说,农业无法摆脱耕地和水资源、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制约,仍然是“靠天吃饭”的弱质产业。

其次,粮食等农产品作为主要的食物种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必需品。这决定了人类对食品的需求弹性非常小,也就是所谓 “刚性的需求”。因而,粮食等农产品供求两端的任何细小变化,都可能会产生剧烈的价格反应。

再次,即使少数农业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了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但相对于其他产业,农业生产在总体上仍然是高度分散的,这使农业生产者在激烈的粮食市场竞争面前缺乏议价能力。而议价能力的缺乏,往往容易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样便有可能造成粮食产量和价格更大的波动。

最后,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农产品自由贸易是相关国际组织自始至终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在一定意义上说,主权国家仍然是世界粮食贸易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农产品交换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粮食价格的形成固然受粮食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但在特定条件下,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贸易政策与财税政策、国内利益集团的博弈等,往往成为影响粮食价格的关键因素。

此外,在目前世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中,农产品期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世界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也会加大粮食价格的波动范围,从而放大粮食危机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危害粮食生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增多,气候对农业影响加大,世界农业面临着自然灾害多发的严峻考验。近些年发生的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造成一些国家粮食减产,加剧了世界粮食供给矛盾。

51严重干旱使一些国家粮食大幅减产

2005~2006年,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遭遇了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这是近期粮食供应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克兰等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接连发生,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5年、2006年世界粮食出口国产量分别下降了4%和7%。其中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粮食产量总计下降约1/5,其他一些国家粮食产量也出现下降。自2001年以来,澳大利亚遭遇号称“千年一遇”的大干旱。澳大利亚前总理约翰·霍华德曾警告说,澳大利亚的干旱早已到“空前危险”的边缘。该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产区墨累—达令河流域的灌溉用水面临着被完全切断的危险,对该地区水稻种植造成严重威胁。墨累—达令河流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农业和畜牧业产地,占澳大利亚农业总产值的41%,主要生产棉花、水稻、葡萄以及奶制品。2006~2007年间,该地区棉花产量由上一年度的597万吨骤降至25万吨;葡萄产量为130万吨,比上一年度下降30%,是2000年以来产量最低的一年;水稻产量从上一年度160万吨骤降至106万吨,降幅达9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作为世界第三大谷物出口国的澳大利亚,过去每年谷物产量约2500万吨,而由于世界气候变暖带来的连续5年旱灾,2006年产量仅有980万吨,只有过去的40%。农产品产量降低严重影响了澳大利亚的谷物出口,仅2007年小麦出口就减少了700万吨。这无疑加剧了世界小麦供求的紧张关系。

同样的干旱还发生在加拿大、乌克兰。干旱使加拿大小麦主产区的日均气温超过了35摄氏度,表层土壤墒情不断恶化,加拿大政府公布该国约60%的耕地表层土壤墒情低于平均水平,这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2007年春小麦产量仅为590万吨,低于近10年小麦平均产量807万吨水平。杜伦麦产量为290万吨,低于近10年平均产量370万吨水平。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据乌克兰农业政策部公开的资料,2007年该国有超过1000万公顷的农作物遭受严重旱灾,50余万公顷农作物绝收。旱情造成乌克兰大麦和玉米大幅减产。2006年乌克兰的粮食产量为3430万吨,比上一年减产约10%。2007年乌克兰继续遭受干旱,粮食减产更为严重,全国30%的农作物面积绝收,受灾面积高于政府的早先预期。虽然粮食减产程度不至于危及到本国粮食供应,却大大减少了乌克兰的粮食出口量。据统计,2007年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减少了300万吨,这对世界粮食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无疑是雪上加霜。

 生化危机5第五章boss 《粮安天下》第五章 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背景与原因(第一节 自

52一些地区干旱呈现常态化趋势

近些年来,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遭受严重旱灾,粮食大幅减产,造成2007~2008年间国际市场主要粮食价格上涨。从近些年一些国家发生的严重旱灾分析,与以往干旱相比,这次肆虐于南北半球的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的特点,并呈现常态化发展趋势。

美国的山脉和西部的沙漠已经连续8年干旱。阿拉巴马的小麦农场因为降雨量比通常减少300毫米,造成小麦持续减产;佛罗里达州南部的奥奇丘比湖地区曾经富饶而肥沃,如今却干旱严重。美国东南部气候和植被一向以湿润繁茂而闻名,然而此前却遭遇了1985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也经历了1924年以来同期最少的降雨量,横跨两州的内华达山脉2006年冬季的降雪量只有往年的27%,从而给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带来了用水危机。

亚洲一些国家,同期也发生严重干旱。印度和越南作为稻米主要生产国,近些年多次遭受旱灾肆虐之苦。2007年,印度遭受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越南频繁遭受旱灾与涝灾的双重袭击,严重影响稻谷生产。自然灾害与极端气候给印度和越南粮食生产与出口带来长期性影响。由于遭受旱灾,东南亚其他主要稻米生产国的稻米生产和出口同样面临困难。

一些科学家认为,全球发生的严重干旱是由气候异常造成的。美国的研究者认为,到21世纪中叶美国旱灾将更为严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气象学家理查德·西格甚至认为,就目前美国的气候情形看,现在的干旱将持续很长时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1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降雨量将继续减少10%~20%,降雨量的减少将导致空气污染加剧,甚至一些起到水土保持作用的树木也将因此发生枯萎。美国东南部也因为每年热带风暴季节的到来,加重干旱带来的影响。总之,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将严重影响世界粮食生产和供给,而且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逃避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和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240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生化危机5第五章boss 《粮安天下》第五章 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背景与原因(第一节 自》为网友佪譗硪啲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