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振兴经济要改变增长模式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振兴经济要改变增长模式


中国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终于全部面世,房地产行业无缘其中。现在的中国,无论是房地产泡沫还是其它行业的投资过热,归根结底是由于游资泛滥。因此必须抑制造成过快的源头:过剩流动性。

在当前不确定的环境中,我们不应该只盯着各种政策的可能结果,而应该警惕整体经济陷入危险的下行螺旋最终导致萧条,也应该小心不要超过政府偿付能力的极限进而导致信心危机最终造成灾难性崩溃。

在人民币升值方面,中国并没有一步到位,正在有序地进行汇率的改革。在这种极端中小心行事,需要设计更为谨慎的策略。制定政策应该更多地关注能够在较低赤字情况下提供有效刺激的财政政策。同时还应该采取合理的执行步骤来避免政府收支不平衡给金融体系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保持稳步汇率改革的前提下,恰当把握运用货币政策的时机、逐步提高利率是当前考验中国央行决策能力的关键所在。

刺激内需, 中国应该吸取日本当年不顾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单纯固执地实施低利率政策的经验教训。当前的利息政策和汇率改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动关系,甚至有时会相互制约。如果单方面地调高利率,会缩减国内外利差,招致海外大量热钱的涌入,给稳定汇率造成压力。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经济是面临通胀还是通缩的讨论也很热烈。众所周知,通货膨胀率的出现与否是一直以来衡量经济是否过热、游资是否泛滥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前几年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但备受关心的通货膨胀始终没有出现。反之,由于近期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通缩风险较大。应对中长期价格形势可能转化为通胀的压力保持关注。

为此,在扩大内需时要切实避免资产泡沫。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过去以出口主导的经济增长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情,因此,首先急需转变增长模式。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亦即改变由过去的出口带动型增长模式为内需推动型的发展战略。但是扩大内需并不等于主要依赖房地产业的增长。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地振救房市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扩大内需上,无论是现有政策(比如城市规划),还是固有的体制(比如地方财政税收)等方面,均或多或少地助长了房地产业的迅速膨胀。有借扩大内需来增大房地产泡沫的危险。

同时,扩大内需要坚决果断实施宏观调控。中国一直不断针对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后更应该吸取房地产泡沫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抑制房地产泡沫的生成和膨胀。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在中国银行的客户源中,房地产业仍占很大比重,这意味着放贷房地产业是银行贷款业务的重点,也是重要的利润来源。应该在保证优质房地产商的贷款需求的同时,严格把握对房地产业贷款的总量控制。

此外,要引导民间过剩流动资金。如果忽略不计国际热钱的因素之外,国内资金的过剩流动是主要原因。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存款利率较低,其他高回报的金融产品相对较缺乏,加之股市低迷,大量游资涌入了房地产行业,抬高了房地产价格,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泡沫。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形成更大的泡沫,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380.html

更多阅读

为何受伤的总是聪明人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实体经济?

近几年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税负居高不下,环保执法严格,实体经济可谓步履艰难。正当企业家们苦练内功,为过去犯下的错误补课,并鼓足信心,准备突围之际,忽然股市大热,股市暴富的神话再次夺得了世人的眼球。正如国内每一次股市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金融要回归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有多种解读,其中有一种解读是金融在实体经济之外,然后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和我们现在要说的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有什么差别?  在宏观经济学,有个最基本的模型叫“两部门模型”,即居民部门和厂商部门,这两部门当

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 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要改革和创新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要改革和创新  中国金融领域发生的很多问题,根源可能是在实体经济。大家都说中国现在的实体经济融资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是,从金融层面来讲,中国已经发了全世界最

支持实体经济 新一轮金改重点要支持实体经济

     十八界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人们对金融体制改革给予了厚望。解决金融结构失衡问题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将是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来。  中国拥有庞大的金融

声明:《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振兴经济要改变增长模式》为网友白昼怎懂夜的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