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 中国社会21世纪面临的第一大文化命题



中国社会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和20年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经济实力跃居世界前五位。社会面貌和社会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等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发生巨大的差别,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尽管社会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危及着社会的稳定、繁荣和持续发展,但是,巨大的经济成就使得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政府和民众对社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绝大部分人相信,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已经迎来了崛起与复兴的千年机遇。

然而,回过头来,仔细看我们这30年改革开放所走过的路,这30年所取得的成就,其实只是我们1840年以来在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引入西方文化的继续。这种成就和成功是向西方文化学习的成功,中华文明复兴的路还很长。中华文明的复兴应该是中华文化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之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比西方文明更加发达、更加先进的文明,这种文明应该是集现代西方文明和传统中华文明优点与一身,而否定掉现代西方文明和传统中华文明一切弊病的文明。

创造一种全新的文明,首先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现在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现有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我要问,现在中华文化以什么为核心?现在的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于现代的西方文化有多大优势?

马克思主义文化是现在中华文化的核心,产生于西方文化的腹地欧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文化是近代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现在的成就也只是这一分支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另一分支相融合的成就,现在只是完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对西方文明的借鉴,中国还处在借鉴吸收西主文明的阶段,创造一个全新的文明还远未开始。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5000年沉淀下来的社会深层结构与社会心理,不可能在这种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中根除。因此,当这种学习、借鉴走到尽头,社会发展就会出现一种困惑,这种困惑将表现为社会信仰、价值观危机等,这种危机的形成将阻滞社会的前进步伐,危机的消除就必须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一种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一种能承续传统与现代,一种超越以往文化的新文化。要创造这一新文化,我们首先要击碎旧文化。

对现在的中国社会来讲,旧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原因是:

1、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于工业文明的早期,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最激烈时代的产物。其理论思想本身是服务于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的,这一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政治斗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展开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其思想理论的核心,也是其主要内容。如何建设一个全新的文明,以什么准则、思路去建设一个新文明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相比,儒家学说则是阐述建立一个宗法社会制度的各种理论与主张,尽管这些儒家学说已经落后了,但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思想理论最大的不同。建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几个居于核心地位的社会理论,一是自由、民主、博爱的社会思想;二是主张契约自由的社会契约理论思想;三是主权在民的理论思想 ;四是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正是由于这几大社会理论思想的产生及深入影响,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才得以产生、发展、繁荣。这些理论思想对于社会文明来讲都是建设性的,不是批判性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则是批判性的,而非建设性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在之后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有一部分国家的工人阶级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政权,建立起了工人阶级的国家,不得不面对社会建设与发展问题。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经济危机暴发的根源,并没有在理论去探索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可以消除经济危机,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为了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经济规律的破坏,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与这一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相对应,政治制度也变成了集权与专制的政治制度,集权与专制的政治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计划经济最终走向失败,苏联也因计划经济的破产而瓦解,中国则走上了改革之路。中国的改革在实质了是从计划经济回到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服务于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我们则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无论怎么叫,在实质与核心上是一样的。计划经济的破产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在社会建设与发展上的失败,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是一种批判、斗争思想,不是一种文明建设发展思想。我们的改革与其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还不如说是现代西方社会明成果的借鉴与吸收。

2、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马我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体系的建构基本是以“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对立统一”的二元辩证思维对于现代社会网络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言,已经无法适应了。我们再以“对立统一”的二元辩证思维方式去探索、思考未来社会的建设,将无法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中国要建设一个不同于现代西方文明的新文明,我们就要创造一种比马克思主义更加先进的理论思想,继而创造一种更加先进的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先放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文化与政治领域的核心与主导地位。

新旧文化冲突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冲突,冲突的扩大会摧毁大量的社会财富。这种冲突不能有效的解决,社会就会就会出现混乱,社会不但无法向前发展,而且会出现倒退。新旧文化冲突处理好了,不但不会引发社会混乱,而且会进一步推动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历史上日本的明治维新。

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目前处于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统地位,并且马克思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思想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义与文化基础。冲击、否定马克思主义,处理不好,必然危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降低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甚至可能被西方反华势力所利用,引发社会矛盾,使社会走向混乱。而一旦中国社会矛盾暴发,走向混乱,中华文明的复兴就永无可期了。但是,不否定和结束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核心与统治地位,中华文明要走向全面和彻底的复兴,创造一种全新的文明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华文明21世纪走向复兴面临的第一大文化命题是:

如何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义与文化基础的同时,终止和结束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核心与统治地位,为新文化开路。

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才能获得稳定的政治局面和政治环境,政治稳定才能实现社会稳定,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就要进一步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义与文化依据。因此,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义与文化理论阐述必须先发展,并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义和文化阐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剥离开来,在学术上完成论述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这是一个“文化论命题”,不是一个“学术命题”,仅仅完成学术论述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整个社会民众,包括政治阶层认同和改变则是最重要的,只有如此,新文化的产生机遇才会出现。所以说,要完成这一文化命题,需要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和社会精英的共同努力,这里面有一个相互信任、忠诚合作与协调的问题。知识精英和社会精英的忠诚是实现这一合作的前提。因此,中国的学术界完成学术论述的过程中,不适合与国外学术界进行交流。因为国外学术界的介入与交流会降低和削弱知识精英与社会精英的忠诚,会影响政治精英对知识精英的信任与合作。

 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 中国社会21世纪面临的第一大文化命题

这一文化命题的解决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逐步的改变社会信仰、价值观念。使共产党执政新的道义与理论阐述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接受,并与马克思主义相分离。只有在新的道义与理论阐述普遍被社会大众认同。才可以让马克思主义文化从社会文化的核心和统治地位退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467.html

更多阅读

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福利ps---家常木须肉 木须肉的家常做法

昨晚,无意中看了一个节目,是专门教21世纪的女同志们怎么化妆的。说真的,我对电视里教的这些东西,一贯都是秉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学归学,就像上学时,几何课听的别提多明白了,一到开始做作业,还是抓瞎。这些化妆品也如是,到用的时候,就不知道该

谁才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大色狼 水浒传谁的武功最高

谁才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大色狼梁山好汉资格证书上,大多写有这么两条“好习枪棒”、“不近女色”,这两点几乎成了加盟梁山的必要条件之一。譬如说晁盖,四十多岁了依旧单身,即便上了梁山,也没有找个压寨夫人填补生命的另一半;再比如小说

上海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市吗? 中国城市规划上海分院

北京、重庆、香港和上海的对比---论面积,在四个直辖市中,重庆排第一,北京是上海的近三倍,天津第三,上海第四。重庆8.2万平方公里,北京1.68万平方公里,天津1.1万平方公里,上海仅为0.63万平方公里。论人口,自从重庆被列为直辖市后,重庆人口约

声明:《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 中国社会21世纪面临的第一大文化命题》为网友一曲琵琶倾城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