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商讨台湾与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称WHO)关系的新闻再次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海峡两岸的合作与交流刚刚出现曙光,国共合作的平台也才刚刚起步,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寄语了很大的期望;另一方面,这样的曙光才刚刚开始,就出现了一个考验两岸领导人新的难题,那就是有关台湾与WHO关系的问题。按照前不久国共两党领导人所达成的共识,同时也是为了响应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共同努力,创造条件”解决台湾参与国际空间问题的指示方针,台湾与WHO最终的关系定位已经成了一个两岸执政当局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而日本共同社报道,国台办主任王毅本周一(23日)与由日本众议员组成的“日中新世纪会”成员会谈时表示,大陆不接受台湾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这一报道,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没有正面回答,仅表示她因为没有参加会见,无法证实王毅关于不接受台湾加入WHO的谈话。但是范丽青又表示:“关于台湾同胞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在这个问题上的感受,《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已经明确,‘促进两岸恢复协商后,讨论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包括优先讨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问题’。” 对此范丽青还解释道:“我们相信,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通过两岸进行协商,这些问题会找到解决办法的。”那么大陆与台湾方面究竟会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本文拟从两岸关系与WHO机制中的“可变”与“不可变”中入手,去寻找一条双方都能接受的切实可行之路。
首先我来看看“不可变”的因素,“不可变”的第一大因素就是WHO对其成员的清晰界定: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因为这是WHO的章程规定的,要通过修改WHO章程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无疑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既然WHO只能接受有主权的国家才能加入,因此,台湾方面的马英九先生期待的所谓以中华台北(地区)的名义加入WHO就注定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其次,“不可变”的第二大因素是中国身为WHO成员国的身份是绝对不可变的。道理很简单,WHO作为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而中国又是联合国的五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对WHO的运作机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因此,这也是不可变的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两岸之间“能变”的又是什么呢?无疑,两岸之间“能变”的而又能够被双方接受的也只有是“中国”的定义的外延上做文章了。个人认为,能够解决台湾与WHO关系的最佳方案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加以注释,中国还是WHO的成员国,但是其名称后面要加上一个注,外延有所扩大,也就是说凡是在WHO运作机制中,涉及“中国”的名称都应该改成“中国(大陆 台湾)”,而英文名称也由“CHINA”替代为“CHINA (MAINLAND TAIWAN)”来加以区别,这样以来,大陆与台湾都同时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成为了WHO的成员国。
当然,以“中国(大陆 台湾)”的名称加入WHO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但是即便是这样一种形式上的转变,也无容置疑的对两岸关系的会产生“质”的影响。这样一种做法巧妙的避开了双方对“一个中国”内涵的分歧,同时又包含了双方都能够认可的一个最大公约数,无疑是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最佳方案。至于实体意义上的做法,个人认为,可以在“中国”的前提下设立大陆与台湾的两套工作班子,甚至在双方的旗帜上也可以展现出最大弹性,由双方商议做出最终决定。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在困难上解决问题的智慧与勇气,本文只是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论述台湾加入WHO最为理想可行的操作办法,当然也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海峡两岸能够最终在台湾与WHO关系上达成共识,并能最终解决这一难题,这样的一种方式和解决双方政治分歧的机制必将会对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