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by大刀滟 不妨这样引导农民工回乡并安居乐业



  

据媒体报道,截止2月18日,到达广东的农民工约一千万,但是,广东今年的实际用工需求不足200万,也就是说约有800万农民工将在广东省境内找不到工作,他们或者滞留,或者及时返回。现在的问题是,大量滞留的农民工将持序多久,流向何处,如何流动,会带来哪些社会性问题,等等。

 

大量农民工无法就业并暂时滞留广东,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受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影响下的广东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关闭,特别是那些出口型特征企业的关闭后的用工需求量显著减少。二是农民工群体非理性的盲目流入。

 

经冷静观察并初步对比分析,此番农民工积压量,与近年春节后到达广东的总量基本相当。由于众所周知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按道理说民工不该此时盲目南下,可是事情与预计的相反,开始出现一定社会问题,因而不得不提升认识高度,并探索研究可行性分流措施。

 

一、农民工如侯鸟

农民工如侯鸟,年初北南奔,是中国每年春运的主要客流,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的季节性问题。

 

1、春节前农民工北返的侯鸟类动力

春节前,农民工大多数都要返回老家过年,尤其从广东返北上湖南湖北江西云贵川居住地的为多。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不外乎三个方面:第一,企业放长假,因为商业周期的缘故,年前的定单基本完成,年后的大多数定单与需求还在交往协调中,或者是一些人的劳动合同恰好到期。第二,一年来,这些企业中的农民工往往没有多少休假的日子,加班加点是常事,因此,大家都希望获得一个稍微的身心调整。第三,农民工出门在外,远离家人,对他们的绝大多数来说,春节长假是一年中唯一的回家与亲人们团聚的机会,因此,谁都不愿意放弃,特别是那些在一年中夫妻分居的人们,哪怕千难万险,回家的激情,用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种种原因,自然就导致了农民工在春节前的集中性北回客流,恰如侯鸟般的集体北飞。

 

2、春节后农民工南下的侯鸟类动力

经过回家的团聚,少则十来天,多则个把月。随着春节的结束,人们的激情逐步释缓。农民工们开始酝酿出行的准备。其南下的侯鸟类动力不外乎有六: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而城市建设与工厂企业恰好需要劳务人员,特别是这些年广东的用工量总是特别大。二是外面能够挣到家中生活需要的现金,是许多乡村当地无法实现的。三是南下打工有可能帮助致富,尽管希望渺茫,并很苦很累很受气,但人们也在所不辞。四是农民工的大多数,特别是8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不会种地,甚至不愿意种地,或者是已经瞧不起种地,加之目前也基本适应了城市的打工生活。五是城市生活质量较当地农村高,特别是在文化卫生方面,因此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六是群体效应,大家都出去,我也一同出去,“闯一闯”的信念在年轻一代心中根深蒂固,正如那句流行语所说:闲着也是闲着,何不出去闯一闯。

显而易见,农村人口过剩,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卫生落后,是促进人员外出的直接动因。然而,有一个促使人口反向流动的现代人的一个普遍观念,值得反思:就是如果发了财,就到乡村住别墅,过悠闲的日子。可见,如何寻求农村人有基本的文化卫生生活质量,以及生活保障,是留住农村人口的关键。也就是说,只要让农民在家就有钱可挣,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想,或者说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与亲人而外出务工。随之而来,农民工群体的侯鸟现象,将不复存在,城市的人口与环境压力也将随之缓解。

 

二、种田哪有打工累

 

种田是体力活儿,很累,这是基本事实。话说回来,有那一种体力劳动不累?近十多年来,“种田比打工累”的观念比较流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这些年来,由于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农村大多青壮年老力外出打工,农村的农业生产主要靠中老年人在耕耘,这是众媒体多次报道过的。既然中老年人都能够把农村包产到户的田地耕耘好,并为中国粮食的平稳供给作出贡献,可见,种田的劳累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艰辛。比起建设工地或流水线上的劳动强度,特别是没完没了的加班加点,种田或许是件轻松的活儿,尤其是在家门口,自己作自己的主人,更是一种自在。

 

其次,关于农田的耕作及粮食生产过程,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也就是说,有繁忙的时候,比如春耕、秋收的“插秧、打谷”;也有清闲的时候,比如除草、施药。实际上,农村的劳动强度主要取决于乡村道路,只要是能够用上人力车的地方,劳动强度将降低许多。因此,农田的集中化经营,是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的模式。

 

正如科技部部长万钢坚信的那条民言一样:“体力越用越多,脑筋越用越多”。进一步地辩证地看,人们需要树立“种田哪有打工累”的观念,尤其是没有那种心理上的累,特别是不遭受那些血汗工厂资本家的非人性管理与剥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描绘的美丽与美妙的乡村田园风光与生活方式,一代又一代,多么令人向往啊……

 

三、农村的根本出路

“三农问题”是对“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1996年以来,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在给总理上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突出强调“农民很苦、农村很穷、农业很危险”。 特别是随之出版了《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不外乎就是农村缺钱。然而,对于中国来说,粮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性问题。可是,生产粮食这个关键物品的农民、农村、农业,却始终是一个受穷的领域,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进一步地,我们不难看出,只要解决了农村的产品价格问题,随之而来,“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或许将迎刃而解。

 

农村的产品价格问题,不外乎就是粮食价格问题。60年来,中国的粮食价格始终是由国家宏观控制的。目前而言,虽然与市场价格基本接近,但是,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新中国前30年,农村对国家的贡献与支撑,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并仁人智士,近年来都众口一词地反复呼吁“要反哺农业”。

 

尽管国家已经多年坚持对农业进行补贴,补贴率也在逐年提高,但是,对如何通过补贴进而留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作用似乎不是很大。然而,通过岁末年初北方八省的严重干旱,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已经更加突出地摆在面前。

 

鉴于国民经济消费不足、国民占有GDP份额偏低、城市目前无法容纳过多农民工的特点,在企业不断提高员工工资之际,采取对农业更加有效的保护与倾斜性投入措施,已经显得比什么时候都更重要。

 

个人认为:只要国家投入倾斜性补贴政策,特别是把粮食收购价格翻一番或更多,一切问题或许将迎刃而解。当然,是按收成粮食的交纳进行直接补贴或者是预期超前补贴的。同时,国家的粮食销售价格和肥料农药价格,要维持目前水平不变,进而才能保持整体性的物价稳定与社会稳定。

 

四、粮食收购价翻番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台,以农田补贴形式促进粮食生产的措施越来越好。比如,一些地区2008年就把农田补贴从每亩80元提高到每亩120元。尽管如此,但这类补贴依然留不住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因为,假如每家有4亩田或地,补贴共计不过480元。就算平均每户5亩田地,补贴也不过600元,显然,这对于农村每户家庭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是无法阻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何况外出与否都不影响实际上能够到手的农田补贴收益。

 

记得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于去年呼吁:要改变“直接补贴农田”为“直接补贴粮食上交产量”的补贴方式。进一步地,假如加大力度改为粮食收购价格翻番式的补贴操作,随之而来,才有可能让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群体,留在农村并安居乐业。

实行粮食产量收购价翻番式(倍增)补贴的可行性初步分析如下:

当然,国家对全年粮食总产量更加精确些的补贴数据,可以这样计算:据中新网2009年1月22日电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于1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说,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五年增产。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90万吨,增长5.4%,连续5年增产。” 如果按照每公斤粮食2元进行补贴,那么,5.2850亿吨粮食的总体补贴价格是:

5.2850亿吨×1000公斤/吨×2元/公斤

=5285亿公斤×2元/公斤=10507亿元

≈1.05万亿元

中国农村的全体农户大约为2亿户(每家4口人,共计约8亿人口),1.05万亿元落实到户,平均每户约有5000元的粮食生产补贴性收入。

平均每户每年5000元的粮食生产补贴性收入,这对中国农民来说,无疑是梦寐以求的富裕生活,安居乐业的客观环境立竿见影。

由于国家将于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因此,1.05万亿也就是4万亿经济促进计划的四分之一,当然这其中还没有包括对经济作物的同类补贴。可见,对于国家促进经济计划的承受力,或许是可以考虑的。

另,据中新网2008年10月31日电 200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体在16亿亩左右,比去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增加面积比较多。

 

如果粮食收购价格翻倍提升,农民及农业将立即受益。随之而来可以预测的直接社会效果至少有六:一是粮食稳产高产有保障。二是农村留得住人,农技值得学习,农田值得投入,水利设施值得维修。同时,农村的文化、卫生、养老等一系列需求性问题,在有稳定的富裕资金前提下,自然就有希望与保障,并将随之跟进。三是当农民看到可预期的发展前景后,将及时全面促进基础性消费。四是吸引沿海地区目前无法消化的这些大量的农村外来劳务人员及时返乡,立即缓解现阶段突出的社会矛盾,并让城市就业压力减轻。五是当农民手中有钱,让人头痛的“三农问题” 将随之切实有效地逐步化解。六是新农村建设将提高层次,特别是现代化的村镇集中居住模式将不断普及。

 

进一步地,随着农村外来劳动力在城市的自然减少,一些低端产业链上的企业及产品将随之消逝,整体上的工业结构与规模和产品档次,将在这次金融经济危机的间歇中获得良好提升。随之而来,城市企业员工的工资也将逐步提高,社会消费能力整体性向上,消费心理活跃。

 安居乐业by大刀滟 不妨这样引导农民工回乡并安居乐业

 

当农民能够在家安居乐业之际,哪里还会有什么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难的滞留问题、农民工侯鸟问题、留守儿童与老人问题、农业后继乏人等等问题?

 

当然,届时人们担心的可能是缺少了农民工,城市如何发展?这其实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中国的人口总量丰富,城市人口已经越来越多,劳动力永远不会短缺,特别是随着工业化、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自己就能够基本提供所需的各类用工资源。随之而来需要进一步考虑的则是全体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问题、技能问题、产品质量保障问题和创新问题。

 

 

人们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结合去年国际粮价陡涨与岁末年初的巨大干旱现实,确保中国粮食稳定生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如何让农民工明天就在家乡种田发财并确保粮食生产,比任其今天背井离乡且大多数找不到事情做要划算得多。“农民、农村、农业”以及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道路的一个方面,或许不妨这样思考与探索。

 

既然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不妨让农民在家安居乐业起来。俗话说,有钱好办事。4万亿元的经济促进计划,在投向基本建设与工业结构与升级方面之后,不妨考虑以粮食稳产高产为新的纽带,多投些给农民农村农业,把钱用在当今的农村农业这个刀刃上,随之收获整体性的社会平衡与进步效应。

 

人流如水流,开渠引导,顺其自然。吸引农村广大青壮年劳动力的根本动力,不仅在于农村有钱可挣,更在于粮食值钱,进而种田就能够安居乐业。

 

总之,让粮食收购价格翻番,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惠及“农民、农村、农业”,进而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归,随之规避当前的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风险。当然,这是在国家可承受的能力条件下,并保持目前粮食销售价格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

 

草民孤陋寡闻,一点探索性思考,让大家见笑。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八日凌晨 草拟于中国衡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191.html

更多阅读

走错路大刀滟 走错路2之蜜月书包网

这是篇湾湾文,不过倒是没有很浓的台湾味道。最重要的是,这文的特点就是肉汁足够鲜美,基本隔个一两章就会有段肉,作者文笔挺不错的,肉部分描写的也不做作,看着还挺过瘾。至于说剧情方面,也还行吧。文一开头小受就被他小情儿劈腿了,小受原来也

安居乐业作者:大刀滟

现代ww风温馨文,《走错路》相关文,菊花黑的故事。CP寡言年下攻X纯情随性受。友情提示:这篇的番外已完结,很甜有肉,还有《走错路》也更新了新年番外,看文指路鱼羊大刀滟专栏,鱼羊搬家之后速度快了好多www受想找419巧遇攻,看中新人攻身体素质

安居乐业by大刀滟 一啪即合txt微盘

想说实在不是熬夜看书的年纪了啊。。。昨晚看到一点多,把文看完,今天虽然睡饱了,这会儿还是觉得头晕乎乎的。所以趁年轻多熬夜啊(泥垢。。。)此大大的文看过一篇,犹记得其肉之多。多到有时有点烦。这感觉在这篇文中亦有所感。

安居乐业By大刀滟夏滟 安居乐业by大刀滟

这篇文是《走错路》是姊妹篇,讲的是里面小受的好友菊花黑的故事。知道这位作者的朋友都知道,这位大大写肉文很赞哒!其实我这个人太重口的我不是很喜欢,什么SM或者是强的或者写的太太露骨太太恶心的我都不是很中意的,不过看《走错路》的

声明:《安居乐业by大刀滟 不妨这样引导农民工回乡并安居乐业》为网友看的见的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