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产业景气指数 基于产业景气指数的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实证分析1



摘要:文章从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变化规律出发,分析、评价我国现代物流业运行和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并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其它物流业景气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加以检验:除代表所有制结构的变量表现不显著外,投资、地区差异(市场规模)、人才、灾害事故等因素对现代物流业景气影响明显。

关键词:现代物流;景气指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8414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3.5%,增速比2005年上升0.6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比2005年下降0.2个百分点,但和发达国家10%左右的比率相比,我国物流效益整体水平较低,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很大。经计算,如果我国物流成本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即降低约8.3个百分点,则可节约物流成本17423亿元,这一数字约为当年新增GDP的82%,相当可观。

现代物流业有别于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它是由服务分销业、运输业、装卸业、仓储业、邮政业、流通加工业、物流信息业、货运代理业、包装业组成的复合型产业,对国民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物流产业现代化发展尚处于初步成长阶段,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也面临巨大挑战。在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发展中,物流企业的发展景气程度如何、企业家信心如何、影响其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是我国物流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企业景气调查报告整理出的“2002-2007我国物流业发展景气情况”见图1:

图1 我国物流业发展景气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企业景气调查报告2002-2007

虽然国内外已有许多物流发展方面以及产业景气方面的研究文献,但对我国物流产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产业的景气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还不多,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少以前年度的物流产业景气指数数据;二是以前分析交通运输业的方法、模型已经不适合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分析,而针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分析方法、模型的建立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尝试以2002年以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香港、澳门、西藏外)物流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利用产业发展景气指数对我国物流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2002年到2007年的物流发展景气指数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期望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物流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二、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分析

产业景气,也称为产业运行状态,是指产业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运行表现的状态。根据其表现可将其运行状态分为良性景气、非良性景气、正常不景气、非正常不景气四种状态,一般通常使用产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来衡量。当然,产业景气还与产业生产能力、盈利能力、吸引就业、价格变动、管理效率等因素相关。

由(图1)可以看出,除了由于2003年“非典”(SARS)的出现和2006年我国物流产业赖以生存的能源价格上升带来影响导致我国物流景气指数有两次大幅跌落外,其他时期,我国物流业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一直保持较好的运行状态。但通过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2-2007的我国物流景气指数报告和《中国物流发展研究报告》(2002-2007各期)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地区物流景气程度差异明显

通过对不同地区物流景气指数比较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已经形成阶梯型,东部在市场规模、交通条件等方面已经形成良性环境,中部由于东部经济的辐射作用,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也逐渐和西部开始拉开了距离。西部由于市场规模、消费需求等对物流的限制,物流业并没有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加速发展,其最好的运行状态也只是和东、中部同幅度增长,由于基数差距,东西部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2. 大中小型物流企业景气指数差异明显

通过对不同规模物流企业景气指数比较分析,大型物流企业运行状态良好,其景气指数平均值高达150以上,而中小物流企业景气指数差距不大。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消费者对物流运输的需求将向规模化、精细化、个性化、柔性化等方向发展,中小企业在不能获得规模效应也不能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其生存将越来越困难。更何况,加入WTO后的几年保护期已过,国外的物流业巨头相继进入,将给我国物流业带来强大的冲击。这也说明企业规模是企业景气程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3.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其他企业物流景气指数差异明显

通过对不同所有制物流企业景气指数比较分析,股份制企业的运行状态普遍高于其它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次之,国有企业、私企景气程度较差。这也说明所有制是企业发展和效率的影响因素之一,并可能成为产业景气指数的影响因素之一。

4. 灾难事故对物流指数影响明显

由“我国物流业发展景气情况”(图1)显示,2003年发生的非典对我国物流业运行状态影响非常大,不论是企业景气指数,还是企业家信心都受到强烈的打击,几乎下降了60点;2006年的能源价格快速上升对物流业景气指数也有明显的影响,但企业家信心指数变化却不大。可见,这两个事件带给物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建立物流业灾害应急处理系统也成为经济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区差异、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和灾害事故等因素对物流行业运行状态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分析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的影响因素时应该关注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三、产业景气分析与物流业景气分析的文献回顾

1. 企业家创新对产业景气的影响。

熊彼特(1997)认为由利润动机引发的企业家创新精神为产业良性运行提供了最大可能,这点在我国现代物流领域的实践中得到认同[1]。如2001年3月2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七条对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上海在为2010年建成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并成为亚太物流中心之一,而不断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中实施物流人才先行措施,大量引进各类物流人才。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 基于产业景气指数的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实证分析1

2. 市场环境对产业景气的影响。

布罗代尔(1997)则批评了熊彼特将企业家奉若神明的理论,认为首先是资本主义为企业家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而后才是企业家的个性特征及其表现[2]。孙早、刘庆岩(2006)通过实证检验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认为: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效率的主要因素,企业家才能只有在适合的市场环境下才能得以发挥,可见产业是否景气受市场环境制约[3]。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规模决定分工程度并进一步决定企业规模(亚当.斯密,1776)[4];单纯加强法治对产业景气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卢峰、姚洋,2004)[5],大政府和非生产性政府对产业景气会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时要考虑这些市场环境变量;高铁梅等(2003)利用合成指数方法构建了我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指出指数指标具有先行、一致和滞后三种[6]。通过对比,我国物流产业其景气指标虽然没有钢铁工业那么明显,但也具有这三种类型。在分析物流业景气指数的影响因素时应该把相关变量做滞后处理。

3. 产业景气指数在物流业分析中的运用。

魏众等(2006)针对物流运输的宏观调控问题,首先选取了能够客观反映物流运输景气程度的四类统计指标,然后定义了物流运输扩散指数和物流运输综合指数,最后基于近年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物流运输扩散指数和物流运输综合指数[7]。进而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把握物流运输市场运行的景气程度,以指数的形式反映物流运输的景气发展态势。杜潇潇等(2006)通过选取物流景气指标来构建物流市场景气预警系统[8]。二者都为我们准确把握物流业景气程度以及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思路。但物流作为这一支撑国民经济系统高效运转的核心产业,影响其景气指数的核心因素有哪些,在监控其景气指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也是本文力图解决的问题。

四、对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影响因素的分析

物流业景气或运行状态的好与坏最终要归结为物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要分析物流业景气的影响因素,其实也是分析物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其影响因素除地区差异、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和灾害事故四个方面外,熊彼特(1997)对企业家创新制胜的推崇表明人力资源对效率的影响;单纯加强法治可能给产业发展带来负面效用;对物流业景气指数产生影响的变量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投资;我们也注意到服务质量、品牌等都可能对企业运行状态产生影响,但是这些变量对产业景气的影响作用有限也无法进行准确地估量,同时代表资产规模的变量、人力资源方面的变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物流企业在服务质量、品牌等方面对产业景气的影响,因此我们没有将这些变量纳入回归模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影响现代物流业景气的关键因素的重要假设:

假设1:持续投资带来持续的产业景气。投资,尤其是政府对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进行引导性投资,将带给企业家信心,并转化为该产业良好的运行状态。

假设2:市场规模影响产业景气程度。居民最终消费规模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机会,在较大的市场中,企业还能够享受到规模收益递增的好处;反之,企业的投资活动将维持在低水平。根据经典的斯密分工理论,市场规模决定分工程度进而决定企业的规模。钱德勒关于美国现代工业企业成长史的开拓性研究就一再强调,现代大企业之所以在美国最早出现并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拥有一个偏好相对一致、规模巨大的市场。

假设3:大企业比小企业更景气。因为前者具有规模和范围经济优势效应,大企业更容易信赖,在物流业中,规模非常重要,因为可靠性和信誉与规模成正比。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法律、法规不很完善的情况下,小企业提供的服务可能比大企业便宜,但他们更容易破产,预见性和收益可靠性都较差,因此,多数客户还不愿意使用。

假设4:外资、私企、合资物流企业景气程度高于国有企业。这是基于非物流行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姚树洁、冯根福和姜春霞(2004)最新研究的结论是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绩效高18%[9]。一些早期的研究也发现工业部门的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绩效好。然而,也要认识到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中国国有物流企业仍然可以具有较高的效率。原因有二:一是国有企业规模大,而且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它们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而且具有为客户提供长期服务的历史。尽管非国有企业可能效率更高,但是它们还没有建立起国有企业那样的信誉和可靠性。二是中国物流业市场的竞争仍不完善。事实上,国有物流企业享有非国有物流企业不具有的许多政策和机构优势。所有制形式的净影响是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以非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另一种是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特殊的市场地位,而把这两种优势都结合起来的物流上市公司具有最高的景气程度。

假设5:单纯加强法治对物流业的景气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假设6:增强人力资本可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并提高企业景气程度。物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十分重要,运输工具的操纵、保管等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业务联系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对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356.html

更多阅读

中体产业600158股吧精选 中体产业股吧

全息手机世界独尊:必读:从监管指引第4号看中体产业净壳走向(精)收藏本帖 回复主题必读:从监管指引第4号看中体产业净壳走向(精)中体产业千呼万唤的公告出来了,吧里有的说是利空,有的说是利好,都站在各自的立场在考量问题,没有客观,没有理性,没有

声明:《中经产业景气指数 基于产业景气指数的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实证分析1》为网友快播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