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发展前景 《粮安天下》第六章 消除世界粮食危机的政策路径与前景(第一节



引发世界粮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国家始终伴随粮食危机发生和发展并起关键作用的政策制度性因素。当前,应重点在政策制度性因素上寻求消除粮食危机的措施和办法。紧急补贴是粮食自给能力不足国家的政策选择,是化解粮食危机的短期性补救措施;限制粮食出口是传统粮食出口国的自保之策,加剧了世界粮食供求偏紧的矛盾;粮食贸易自由化与“粮食保护主义”,是一些国家采取的应对粮食危机的两条途径。有条件国家实行“粮食保护主义”,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已成为解决本国粮食问题的优先政策选择。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削减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和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发规模,缓解粮食供求矛盾,是当前消除世界粮食危机的关键所在。

当今世界发生的粮食危机,是一个粮食供求由平衡向短缺、粮食价格由平稳向上涨的变化过程。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耕地、淡水、人口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善等因素对粮食供求关系造成的刚性压力。这些因素是一时难以改变和缓解的。但是,引发和加剧粮食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些国家始终伴随粮食危机发生和发展并起关键作用的政策制度性因素,如粮食贸易体制、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和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发等。当前,我们应该重点在政策制度性因素上寻求消除粮食危机的措施和办法。

第一节 世界应对粮食危机的紧急措施

aihuau.com1

面对迅速扩展、不断深化的世界粮食危机,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世界粮食危机带来的影响,并帮助受粮食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摆脱困境。

61援助:世界对粮食危机的紧急响应

世界粮食危机发生后,联合国提出建议,为受粮食危机冲击最严重国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指出,如果不尽早应对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世界极有可能坠入贸易限制、主要食品价格上涨和饥饿的下行螺旋。因此,世界必须立即动员起来,通过提供粮食库存和资金等实际行动,支持世界粮食计划署对粮食危机严重的国家进行救援。卡恩还强调,世界各国要进一步明确,对世界贫困人口实行粮食救助不仅仅是经济责任,还是道义责任。

由于这次粮食危机来势迅猛,波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开展粮食危机救援工作难度很大。国际援助机构和一些国家政府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仅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用于粮食紧急援助的资金缺口就达5亿美元。面对如此困难局面,世界各国纷纷施以援手。中国自2005年起就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国,并在这次粮食危机中积极救援朝鲜、利比里亚、几内亚比绍和斯里兰卡等国家。

在粮食救援问题上,美国政府向粮食危机最严重的非洲国家提供了2亿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并向美国国会要求一笔约35亿美元的紧急粮食经费。美国还批准动用25万吨库存小麦,这是2005年以来美国首次采取这样的行动。当然,这个数额与美国政府每年为国内农业和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的补贴相比,两者相去甚远。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也承诺,为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3000万英镑,支持对津巴布韦、索马里和肯尼亚等重灾区的粮食援助行动。

以世界粮食计划署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在应对世界粮食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粮食援助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根本职责之一。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在短期内紧急筹集足够资金保障粮食救援行动顺利开展,并组织后勤能力支援物资输送网络的发展,以实现平均每小时30艘船、5000辆汽车和70架飞机通过海、陆、空交通为受灾地区运送粮食。

对那些基本丧失粮食自给能力、完全依赖国际援助的国家,国际社会为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是极其必要的。尽管紧急援助并不是长久解决粮食危机的根本之策,但有助于消除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

62紧急粮食补贴:粮食自给能力不足国家的政策选择

在发生粮食危机情况下,一国之内受冲击最大的人群永远是中低收入阶层,尤其是最贫困的人口,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价格飞涨的粮食。因此,各国政府往往采取对贫困人口实行紧急粮食补贴的方式,以缓解粮食危机造成的危害。目前,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是一些无法实现粮食全部自给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但是,为贫困人口提供紧急粮食补贴,只是化解粮食危机的短期性补救措施。对短期性的粮食价格波动,这一措施可以有效发挥作用。但对于长期性粮食危机,粮食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提供大量粮食补贴无疑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从长远来看,如果长期为较多贫困人口实行粮食补贴,会使政府财政陷入困境,甚至丧失解决本国粮食危机的能力。

 粮食行业发展前景 《粮安天下》第六章 消除世界粮食危机的政策路径与前景(第一节
需要指出的是,在粮食危机面前,对本国公民粮食消费进行补贴,并非只是粮食自给能力不足国家不得已的办法。为消除贫富分化造成的饥饿现象,一些粮食实现自给甚至实现出口的发展中国家,也直接对本国贫困人口实行粮食补助。但不同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的是,这些国家将贫困人口粮食直接补贴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长期执行,巴西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自2003年以来,作为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的巴西,为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推出了“零饥饿”计划。“零饥饿”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补助计划,政府对人均月收入在60~120雷亚尔之间的贫困人口和家庭成员月均收入在120雷亚尔以下的极端贫困家庭实行现金补贴。巴西还建有应急储备粮库,在粮食价格上涨或由于气候灾害等原因造成粮食不足时,可动用储备粮。这种贫困人口粮食消费补贴方式消除了巴西国内的饥饿现象。巴西政府通过实施“零饥饿”计划,把解决贫困人口饥饿问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用政策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巴西的经验表明,尽管对国内贫困人口实行粮食消费补贴不是解决粮食危机的根本办法,但的确对消减粮食危机造成的影响起着积极作用。还有一些国家结合自己的国情,探索建立粮食直接补贴制度。

63限制出口:传统粮食出口国的自保之策

粮食出口国所面对的问题与粮食进口国有很大不同。在国际粮价飞涨的情况下,粮食出口国农民出于逐利动机往往积极推动粮食出口。但一些国家政府担心,粮食出口可能导致本国粮食供应不足,粮价大幅上涨,甚至引发通货膨胀。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一些国家政府采取一定措施,如提高粮食出口关税或暂停粮食出口等,以限制本国粮食出口。

然而,限制粮食出口虽然有利于防范粮食危机影响、缓解国内粮食供求压力以及抑制粮价上涨,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首先,限制粮食出口、以行政方式压低国内粮食价格,容易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未来粮食产量的提高;其次,限制粮食出口,会加剧世界或别国粮食危机,进一步推高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使更多依赖国际粮食市场实现温饱的人群陷入饥饿。因此,在世界粮食危机中,提高粮食出口关税,往往招致世界舆论批评。比如有些国家尤其是菲律宾等稻米进口国,对东南亚主要稻米生产国欲成立所谓“稻米输出国家组织”持极力抵制态度。

在2008年5月3日结束的东盟贸易部长会议上,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政府提出一项提议,联合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4个东盟国家成立类似于欧佩克的组织,即“稻米输出国组织”,以在飞涨的国际粮价情势下维护自身利益。泰国政府发言人苏触扎表示,“我们是世界粮食中心,却对粮价方面没什么话语权和影响力,我们进口价格昂贵的石油,却以低廉价格出售大米,这损害了我们的贸易平衡。”上述四国对泰国的提议表示欢迎。欲成立“稻米输出国组织”的东盟五国2007年大米出口总量占世界大米出口总量的492%,其中泰国占327%,越南占145%。据越南粮食协会透露,越南作为东盟主要大米出口国,2008年前4个月已出口各类大米超过14亿吨,价值约5930万美元。如果“稻米输出国组织”成立,将对世界大米供给和价格施加更大的影响力。

泰国政府这项提议一提出,一些大米进口国和世界舆论就提出反对意见。首当其冲的是世界最大稻米进口国之一菲律宾。菲律宾认为,“稻米输出国组织”一旦成立,不仅不能解决世界粮食危机问题,反而会加剧饥饿和贫穷的程度。菲律宾参议院农业委员会主席安加拉担忧少数几个粮食生产国控制大米生产,可能使消费者更加买不起。与此同时,亚洲银行行长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他的反对意见,认为成立“稻米输出国组织”,不仅会损害大米进口国利益,也无益于大米出口国,应该让大米市场按照市场规则运行。目前,此事有待进一步观察。

除了实行紧急粮食补贴和提高粮食出口关税、限制粮食出口等措施外,各国为缓解本国的粮食危机,还采取了临时限价、降低进口关税等措施。但与国际社会的紧急援助一样,所有这些措施都是短期性临时措施,既不可能长远解决国内粮食安全,也无益于在世界范围内彻底消除粮食危机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粮食进口国,十分担心诸如提高粮食出口关税、限制粮食出口等临时措施是否会被长期化、固定化,直接导致它们的粮食购买力下降。为了平衡贸易,粮食进口国又可能会相应地提高自身具备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出口关税,这样将有可能使世界贸易陷入萎缩。因此,围绕粮食贸易问题,国际社会出现了“粮食贸易自由化”与所谓“粮食保护主义”之间的争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51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粮食行业发展前景 《粮安天下》第六章 消除世界粮食危机的政策路径与前景(第一节》为网友蝉音弥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