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面临的危机 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将面临十大潜在危机——处理不好20年内中国有大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现在看来,这句话不仅是讲给古人听的,也对今人势必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承认,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业绩。然而,这并不等于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一定是必然,就没有偶然因素。其实,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寻思寻思就会发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强劲发展的今天,有许多潜在的危机像癌细胞一样,正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我们国家的健康肌体,而良性与恶性肿瘤的最大区别是,恶性与良性相比,其界线非常模糊。

一、不相信日本还将是新战争策源地的危机

想来想去,笔者还是把这一条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为什么?因为目前的日本就像是一个吃进了满肚子炸弹的国家,谁也说不准,在哪一时刻,以什么方式,它的“炸弹肚子”会突然间引爆。无庸置疑,日本是一个好战的国家,其好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以前的“幕府时代”。大家只知道,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并不一定知道日本还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应该承认,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同时又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经济大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对在“二战”中与之敌对国家的“复仇计划”。试问,日本这个国家为什么就那么“好战”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像前德国一样,总认为自己是个具有优良血统的民族,因此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世界的主宰”,其经济科技发展似乎也在证明;

第二,是一个从来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的民族,即便是在今天,“不成功便成仁”仍是他们信奉的信条。在“二战”期间,“为天皇效忠”的事随处可见,今天也动辄以“自杀”、“跳楼”作为人生“壮举”。可以肯定,一个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民族,是不可能尊重其他人的生命的。第三,美国人对日本历来采取“绥靖政策”,而且还是一个善于坐收“渔利”的国家——不过,日本人早晚会再教训他们一次;

第四,经济实力雄厚而地域狭窄,将是日本人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客观原因,而其“核技术”就是当今之美国,恐怕也难以匹敌,尤其在“核聚变”方面。第五,如果细心观察人们也不难发现,如今的日本正在按部就班地在实施着他们的“战争计划”,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修改宪法”分别是其的步骤。第六,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掠夺、隐藏了大量的贵重金属;

第七、不承认“二战”是失败,更不服气所谓“失败”,总想证明那不是“失败”。即便如此,它又怎么会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十大潜在危机之一,而且还是“第一危机”呢?这是因为:一、当代的中国人大都未经历过那场战争,不了解前日本人的杀人本性;二、有相当一批青年人向往日本的“繁荣”,并把“到日本去”当作人生理想;三、在中国,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侵略已随处可见;四、积极参与世界军事竞赛,暗地里研制秘密武器等。

二、对企事业单位缺乏“危机管理”的危机

在当今社会,最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有两种:一个是存在亏损、潜在亏损的盈利企业,一个是被大量闲置起来的失业人员。笔者认为,亏损、潜在亏损的根源在于产品过剩即资本、商品的不能充分地价值发挥,结果使产品成本迅速盘升和管理效率急速下滑。尤其是那些从整体上看尚处于“盈利状态”的企业,由于有“利润余额”的存在,所以很容易被眼前的“盈利”冲昏了头脑,并在享受盈利的喜悦中为企业埋下各种危机隐患。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反映在企业,也反映在国家、政府的管理过程中。

 二人面临的危机 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将面临十大潜在危机——处理不好20年内中国有大

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均严重地存在着潜在危机,而由于传统管理的弊端又是管理成果滞后于已经形成的事实,所以很难通过核算的方法把这些危机揭示出来,就更不要说将这些“亏损资源”转化为“盈利资源”,也就更不要说将这些“亏损资本”直接转化为“盈利资本”了。这当然不仅是企业的问题,也必然是行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均存在的问题。如果提前就将这些“亏损因素”在未形成“管理危机”前就能将其转化为“盈利因素”或直接转化为盈利呢?

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就是认识不到这一点,就算是能够认识到,他们也不当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我们的新闻媒体,有一种十分怪异的现象,对国内的报道除了歌功颂德还是歌功颂德,而对于国外的报道,则侧重于揭露人家的阴暗面。难道他们不知道在我们的经济社会活动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危机吗?他们当然知道,可是,就是不向外披露,好象只有这样才是爱国、爱党、爱人民。

其实他们错了,错就错在,这是一种讳疾忌医的行为,这是一种有掩盖经济矛盾、社会矛盾的行为。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种好现象,这就等于是把已经形成的经济社会危机、矛盾积累起来。谁能说今年的“雪灾”,与我们曾经执行的经济环境政策没有联系?谁能说“雪灾”后我们的电力设备本身没有问题?难道我们的电力设备连承担那么点重力的能力都没有?如果战争爆发,全国不就成一团黑?

三、贫富差距正在逐步被扩大化的潜在危机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迅速富裕起来是个铁打的事实。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一种现象正在日趋显著,那就是贫富分化速度正在加剧。最近,国家提出了一些缩小贫富分化的措施,但从总体上看效果不甚明显。比如提高公务员、在职人员、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给农民免税等。但是,可以肯定,上述这些方法和措施是解决不了两极分化问题的。这是因为,上述这些人并不是两极分化的“另一极”。

至少,人们应该承认,他们还是有收入的一些人。也就是说,真正贫困的人群是没有收入和基本没有收入的人。比如,毕业数年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下岗多年始终就不了业的下岗工人等,也就更不要说他们当中那些患病者和还要养活孩子上学的人。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的富裕是普遍的,不存在你所说的两极分化的问题,或者说两极分化仅仅是一些个别现象。笔者以为,这种认识十分错误。

笔者以为,如果中国被人颠覆,原因不外乎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的个人财富主要集中于20%的人的手里,而在这20%的人手里,又有20%的人占了这20%的人的80%的财富。也就是说,2%的人占了财富的80%的份额,而80%的人,只占20%的财富份额。这种情况,即便是在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不多见的。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以为,就出在我们工人、农民实在是太贫困了,表现在他们没有获取财富依据——生产资料或就业的渠道。请问,一个连生活都无法满足的人,又怎么能为了工作拿出几万或十几万送礼呢?如果送的是一个只拿礼不办事的人又该怎么办?

在我们国家,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不如一个城市人的一个月的收入,这恐怕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一个国企老板的收入是成百上千个普通工人、农民的收入等等,这还不包括非工资性收入的差距。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堡垒先从内部攻破”。大家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中国综合国力将会不断增强。即便是一个强有力的资本主义帝国,要想以武力的方式颠覆中国政府,可以说难上加难。中国毕竟不是伊拉克,除了有广袤的国土资源,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国防实力外,其国民的凝聚力、战斗力也不是伊拉克能够比拟的。可是,这并不等于说,中国没有被人颠覆的内患。

四、重视硬科学而偏废软科学发展的潜在危机

邓小平的理论为什么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他老人家就是想告诉人们,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时期,而且还是个“初级阶段”!这是再明白也不过的叮嘱了!试问,邓小平的理论为什么不叫做“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不就是想告诉人们说,现在的人类社会,还没有进入共产主义?当然,邓小平先生也没有说,中国就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正由于如此,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什么意思?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介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独立的社会形态,而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也就注定了,要对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兼收并蓄,所以才有了《南巡讲话》等一系列经济、政治思想与理论的问世。事实证明:“邓小平理论”和以后诞生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理论——“泛邓小平理论”,是经得起社会实践检验的东西,否则将无法解释中国的成就!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许多领导人、经济学家们,却不能对上述社会科学即“软科学”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误以为,只要是在“软科学”上有所建树,就是在与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叫板”!——读者可以给做一个见证:笔者上述的研究与讨论,究竟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是在“反马克思主义”?如没有批判,怎么有“泛邓小平理论”的诞生?

更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所谓的在大学里当校长、经济学教授的理论家们,自己整不出玩意儿,还把责任推给中央,说什么“有了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就不需要再搞什么“软科学”了!这实在是件令人啼笑皆非的逻辑!难道,他们就不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像笔者一样,解释一下,当马克思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好啦,就算他们上述讲的“理由”成立,那么,在“非政治经济学”领域,在“计量经济学”领域,在“管理经济学”领域,在“资源资本化理论”领域,他们能给大家拿出点真东西来吗?而最不能让人忍受的是,当香港的一些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向大陆经济学家“开炮”以后,大陆的这些经济学家们竟然集体“失语”!——还不如我们这些狗屁不是经济学学者们,好赖也放个屁,熏熏他们呢!

五、误以为软科学不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危机

如今在中国的思想界、理论界、学术界,甚至在企业界、管理界,存在着一种十分错误、狭隘的价值观,那就是,一提起航天飞机上了天,研究出了一种新材料便乐此不疲,可是,如果提到有谁发明出了“管理程序”、“管理法”、“核算法”什么的,便嗤之以鼻。好像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全都是由自然科学家们创造出来的!笔者不晓得的是,一个缺乏科学世界观的人,其发明是怎么搞出来的!

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技术创新都首先是从思想界开始的,而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都同时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自觉的唯物主义”者。试问,什么叫自然科学?不就是其研究的对象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再问,他们为什么要对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形式进行研究?难道不是为了解释、揭示自然物质的存在于运动规律,以达到开发和利用的目的?

又问,规律是什么?不就是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研究对象的存在与运动原理、状态、趋势吗?试想,一个自然科学家如果不具有辩正法思想,不是一位“自觉的唯物主义者”,那他能研究出什么?如果缺乏想象力、创造力,中国有“四大发明”吗?有《本草纲目》和中医学上的“辩证实治”吗?再说了,所谓的自然科学不就是为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属性吗?瓦特为何要发明蒸汽机?为提高其动力!

再问,提高了蒸汽机的动力又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降低消耗和提高其功率?而最终的结果,不就是为了达到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可是,读者朋友是否知道,与泰勒发明的“流水线”所创造出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相比,瓦特的蒸汽机不知道要差多少呢!然而,如果要与“微软”的那套操作系统相比,瓦特的蒸汽机又不知逊色多少呢!而电脑的“二进制”,不也来自《易经》?

   别忘了中国有五千年文化,中国人为何不能把《易经》、老子的《道德经》、鬼谷子的《移术》和《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制成管理学软件?而最不能容忍的是,当笔者拿着自己发明的、敢与泰勒的“流水线”媲美的《金融疫苗》、《亏损疫苗》、《逆变管理法》、《逆变核算法》找有关企业、部门“献礼”时,他们竟然以“思维程序”为名,不予理睬!难道,非要让笔者把它卖给日本人才甘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055.html

更多阅读

单雄信,一个让人“服气”的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有气节的人物

单雄信: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飞将”之死与“好人淘汰”定律单雄信(581-621)姓单名通字雄信号“飞将”,家住山西潞州(长治)天堂县城南八里二贤庄赤发灵官,祖籍曹州单父(单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手使金顶枣阳槊,胯下

经济是怎么被玩垮的 老龄化拖垮中国经济

一、中国经济奇迹是怎么来的  其实“土地下户”让老百姓从饿肚子到吃饱饭这个时期是最翻天覆地的,但这不叫“奇迹”,因为只要不搞农业集体化就不会饿肚子,这是常识,算不了奇迹。  接下来的经济数据也很不错,但也就是个学习倒数的孩子

进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4中国经济如何求“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确定2014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和工作重点,虽然结果尚未出来,但各种猜测和判断早已呈现。  其实,从最近一系列高层会议渗透出来的信息来看,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相对比较清晰,前段时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

声明:《二人面临的危机 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将面临十大潜在危机——处理不好20年内中国有大》为网友骓一野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