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规模 2006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李永浮等[1](2006)采用Logistic曲线拟合和等维递补灰色预测理论,预测“十一五”期间北京流动人口的增长情况。首先,通过Logistic曲线拟合与外推,掌握流动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其次,选定不同长度的人口序列以建立多个等维递补灰色模型,检验并分析各种预测结果的合理性与不足;最终确定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预测的高、中、低方案。但笔者认为北京流动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应该是1996-1997年度,而增长的拐点则在2008-2009年度,此后由于奥运会的结束和环境容量的限制增长趋于平缓,即使南水北调成功为北京的水环境容量扩容或由于首都的独特区位也只会导致北京人口的小幅波动。因为从全国范围内看,中国流动人口以2004年度的民工荒为标志已经进入拐点,人口涌入北京的动力大减,同时南水北调使得京津唐区域吸纳流动人口的能力大为加强。李永浮等的结果由于1997年数据的变动使得97年度以后的实际和预测值的准确性值得怀疑,因为自97年之后的数据由于统计口径令人怀疑,倒是1994年以前各年度数据准确度和可信度都高。如果仅用1994年以前的数据做Logistic曲线拟合和等维递补灰色理论进行预测可能会更加符合北京流动人口的实际。虽然1997年度北京的流动人口实际性的减少,但只是暂时的,一旦条件许可,那些回流的人口会立刻返京,整体增长趋势依旧会符合Logistic拟合曲线。

  李晓梅(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采用修正了的“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模型验证和检验成都市流动人口变动。唐鹏(四川建筑,2006)探讨了成都平原城市群流动人口特征及影响。马成俊(西北民族研究,2006)的西宁市流动人口调研报告表明西宁流动人口2000-2004年保持在12万左右。高红艳(新疆农垦经济,2006)通过对宁夏T村的实地研究考察了西北贫困回族社区农业劳动力流动的方式和特点,结果表明回族人口较汉族为低,以该村为例只占回族劳动力总人口的12.41%。李燕凌等(湖南社会科学,2006)对湖南省8位“革命前辈”故乡村的实证研究表明湖南农村不同乡村外出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差异显著(1.87%--42.95%),离区域中心城市越远,流动比例越高。表明在研究中国流动人口规模时,采取趋势外推的方法是完全不适合的。唐胡浩(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对鄂西南边陲的坪坝营村农民工外出务工状况的调查报告也得出不同乡村外出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差异也十分显著(14.77%--56.25%),原因主要是小城镇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影响。朱丽霞(唯实,2006)认为乡镇企业改制后,张家港经济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外来劳动力是张家港经济活跃的重要促进因素。但是满足加工业发展要求的外来就业者并不能推动张家港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指出2004年张家港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2005年流动人口达到43.194万人。

  王兴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的跨省流动和省内流动农民工来源地分布差异研究表明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来源地主要集中在南充、达州、广安、绵阳等川东地市,四地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合计超过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一半(52.3%);省内流动的农民工来源地主要集中在资阳、德阳、乐山、眉山、遂宁等成都周边地市,五地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合计超过省内流动农民工总数的一半(54.0%)。王锋(西北人口,2006)指出截至2005年9月底,宁夏共有流动人口349539人,比上年增加97115人,流入人口数量与流出人口数量相当,而流出外省的只占27.06%。郑耀银(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指出截至2005年6月,四川宜宾市有流动人口108万人,省外流动的71.8万人,其中到广东的24万人,到浙江的有11万人。

 流动人口规模 2006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陈金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指出福建省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约达1700万人。但转移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03年8月,这方面成绩比较突出的南靖县也仅转移了全部农村劳动力的41.2%。已经转移的69542人中,8.3%在省外,32.2%在县外省内,59.46%留在县内,不少就地转移的还带有明显的兼业性,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亦工亦农,农闲务工,农忙务农。笔者认为由于南靖县面积有1951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34万(2003),41.2%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已经足够了。彭安玉等(唯实,2006)根据锡山区公安局统计,截至2004年12月,区内有总人口63.98万人,其中世居人口43.3万人,流动人口20.68万人,流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2.3%;在流动人口中,暂住人口约占70%,还有约30%的人盲目流动,成为所谓“三无”人员。朱丽霞(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指出,2005年张家港市有43.194万的外来流动人口。莫建根(浙江教育科学,2006)指出截至2005年10月底浙江慈溪市流动人口达到60.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58.8%。潘捷军(调研世界,2006)从浙江省公安厅得到的数据表明2005年该省登记发证的流动人口问题为1291万人,比上年上升17.16%,其中来自省外的1077万,占83.4%。该省流动人口总量每年以20%和30万人的速度递增。据对杭州江干区的调查,该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近30万,比五年前增加一倍。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3倍。蒋连华(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指出上海有10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胡枫[2](2006)发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估计,现有的大部分研究和调查结果并不一致。通过对现有文献中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和跨省转移规模的估计进行梳理,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变化趋势。但胡枫并没有给出自己综合比较之后的结论。无论是全国性的专项抽样调查还是专门的移民调查,由于区域流动人口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没有流入与流出的对比,只窥一斑是无法得出全国流动人口规模的相对准确的结论。

  [1]《2010年北京市流动人口预测》李永浮;鲁奇;周成虎地理研究2006年第1期

  [2]《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估计》胡枫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48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股市大事记2006年至2008年 2006年中国股市

2006年2006年起,沪深股市走出了一轮爆发式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其力度之大,时间之短,涨幅之大,不仅多年未遇,更创下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历史之最。在经济高速发展,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等等利好的烘托下,上证指数持续上扬,更于当年底一举突

201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

201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陈力丹 熊壮2014年的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功利性研究文章较为强势,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对现实各种传播新现象的关注很多,表现出对传播形势变化的焦虑。有些研究层次有所提升,许多旧的话题或通过新学术概念的引

2006年中国经济 2006谁照亮中国经济?

2006年12月25日,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发布了其23位候选人名单。这些候选人大多是《中国企业家》杂志2006年报道和关注的对象,作为与经济人物最贴近的一本杂志,《中国企业家》杂志一直深度参与这个活动的策划、评选。在这个名为“

文献综述怎么写 1996-1998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1996年的流动人口相关研究亮点纷呈。王莉[1]较系统地概述了1994年中国流动人口情况,笔者将其整理如下表。重庆市有关部门对城区范围流动人口的联合调查表明,市区流动人口日均量呈上升趋势,1983年为12万,1984年22万,1985年56.7万,1990年聚

声明:《流动人口规模 2006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为网友一世浮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