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赢不叫赢:斗智比狠掀翻老大



     较量

  在一次某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年会上,刘总、唐总不期而遇。

  Z公司刘总调侃唐总说:“小唐,不错嘛,现在也当上了营销总经理,还是我们Z公司庙小,容不下你这个大和尚。”

  W公司唐总也不甘示弱:“刘总过奖,多年不见,刘总的水平越来越高了。听说刘总现在的情报工作做得很好呀,昨天我收了一份刘总关于我们公司的调查报告,确实水平很高,把我们公司研究得很透彻,小弟佩服。”

  刘总感觉不妙,他是最近安排专人对W公司做了一个全面且有深度的调研,早几天才完成的调研报告,怎么又跑到了W公司?

  为了不失风度,刘总很沉稳且面带微笑地对唐总说:“还是你唐总厉害,不然我们的调研报告,怎么能到你的桌上呢?”

  双方的较量,从这次对话,拉开了序幕。

  刘总是国内老牌变速箱制造企业Z公司的营销总经理,公司拥有30年历史。

  唐总,刘总曾经的手下,由于年轻气盛,总感觉到刘总一直在压制着自己,加之Z公司人才济济,为了更好地施展手脚,于是唐选择了当时在行业内初露锋笀的W公司。凭借个人出色的表现,5年以后,唐已升至W公司的营销总经理。

  老牌与新贵在市场上,一直在明争暗斗着。Z公司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W公司的身影。

  必争高地

  做营销的都知道,一个品牌要在业内拼出影响力、拿到话语权,都要夺取市场的最高点,在最高点上插上自己的红旗。

  Z公司和W公司所处的行业,主要是低中速车市场(也叫农用车市场),他们的客户主要是低中速车整车制造企业。在中国,这个市场的最高点是FT汽车,控制着中国市场三分之一的天下。

  刘总和唐总都明白,成功进入FT汽车的配套体系,且成为主要供应商,甚至是唯一供应商,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要想成为行业的老大,FT汽车这个高地必须拿下来。

  捷足先登

  在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要进入一个新的汽车整车厂,可选择的进入路径主要有三种:

  1.用更低的产品价格打动整车厂;

  2.现有供应商达不到汽车整车厂的质量要求;

  3.用一个新的零部件产品,作为新卖点,打动整车厂的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

  第一种,与整车厂配套的供应商,一般都是战略合作,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合作态度上都有优势,供应商给予的价格也都已经接近底线,更低价渗透这条路,几乎没有可能。

  第二种,能与整车厂配套的供应商,一般都有实力,而且对整车厂的质量要求都慎之又慎,内部检验流程一道又一道,期望对方在质量上犯大错误,从概率上来说无异于守株待兔。

  Z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新产品试制能力,于是选择了第三条路,决定从新产品这块入手。

  Z公司调查发现:农用车主要的用户是农民,喜欢购买经济便宜的农用车,而且车主为了赚更多的钱,通常要多拉快跑,拉的货物重量一般要超过3~5倍的规定载货量。然而,这种严重超载的普遍做法,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当车主满满拉着一车货,遇到上坡的时候,要么需要其他人来帮忙推上坡,要么将货缷下一部分,很不方便。

  Z公司技术开发人员找到了解决办法:在原有变速箱的上面,增加一个附箱,专门用于司机爬坡时使用。

  很快,技术开发人员设计了图纸,生产了样品。接着,Z公司在刘总的带领下,找到了FT汽车主管技术的赵总。

  赵总非常认可,决定先试装10台,结果试装跟踪用户评价很高。接下来,订单月月翻番式攀升。

  缺陷被捕捉

  在Z公司决定开发带附变速箱时,唐总已获得了情报,也认为带附变速箱将会有广阔市场。

  唐总也想自己开发带附变速箱,但是,由于W公司技术开发实力相对薄弱,仅有的几名技术骨干人员,也是从Z公司挖过来的,所以自己无法抢在Z公司的前面开发出这款产品。

  不过,他非常关注Z公司与FT汽车接触的每个细节,特别要求其驻全国各地的办事处100多个驻外的服务人员,密切关注Z公司带附变速箱装车厂的使用状态,全面地收集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很快,Z公司带附变速箱一个天大的缺陷被W公司获得:主机和副箱连接处经常漏油。但是,这个问题,还没有上升至FT汽车总部层面,只是用户开始有抱怨了,每次都是FT汽车各地的售后服务人员,及时化解了矛盾。

  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唐总,具有狼一样的嗅感,他非常自信地认为:进入FT汽车配套体系的机会来了。

  离间高手

  在Z公司带附变速箱图纸出来后,唐总通过很多关系,拿到了Z公司的技术图纸。在Z公司热火朝天地向FT汽车推广带附变速箱的时间,唐总也在组织相关的人马,偷偷地试制自己的带附变速箱。

  特别是获取了Z公司带附变速箱的致命缺陷后,他加紧组织力量,攻破了带附变速箱主箱与附箱连接处漏油的技术难题。

  时机已经成熟,唐总开始启动他的离间计。

  第一步:发动群众

  唐总命令公司驻外售后服务人员,通过FT汽车驻外的营销经理(配件售后人员都与汽车公司的营销人员有联系)要到客户信息,专门走访带附变速箱出现故障的用户,把问题放大,教唆用户放大呼声。

  比如私下以专家身份这样暗示用户:

  1.变速箱属于大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漏油的,变速箱漏油是设计问题,而且说明变速箱出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不仅仅是小配件的质量问题;

  2.可以向厂家索赔,厂家总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只要呼声大了,厂家通常都招架不住的;

  3.W公司的变速箱不会有这些现象,因为这个问题在设计上早就解决好了。所以,如果想保证自己的车辆寿命,你们还可以要求厂家更换新的变速箱。

  这一招,犹如在Z公司后院放了一把火,不是一把火,而是很多把火。

  一夜之间,Z公司带附变速箱严重漏油的质量事故信息,如雪片般飞到FT汽车。FT汽车马上下达了停止供货、立即整改的通知。

  这对于W公司的唐总来讲,是绝佳的机会。

  第二步:挑起内部攻击

  唐总很清楚,Z公司进入FT汽车体系是技术推动的,Z公司的主要关系在技术这条线。

  于是,W公司找到了是另外两条线——质量线和采购线。

  唐总利用与FT汽车质量老总、采购老总一起吃饭的机会,有意地丢出了一句话:“Z公司带附变速箱,在你们这里肯定赚大了。据我们所知,漏油其实很好控制,只要使用正宗的密封圈,就能避免,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可以保证不漏油,合格率达到100%。”

  其实,唐总很明白,Z公司带附变速箱漏油故障不是材料问题,而是设计问题。他故意这么说,是为了实现离间之奇效:

  1.让质量老总和采购老总认为Z公司不地道,为了赚钱,不顾质量;

  2.通过他们要求Z公司带附变速箱改换密封圈,而这个无助于解决问题的要求,必定会被Z公司拒绝,进而产生争执,破坏质量线、采购线跟Z公司的关系;

  3.Z公司停止供货、整改期间,为了不影响FT汽车的订单,采购会另外寻找供应商,W公司的配件足够满足要求。

  正如唐总所料,在质量线、采购线的“策应”之下,在Z公司停止供货整改期间,W公司获得了进入FT汽车配套的资格。产品从小批开始,再到中批,等到Z公司整改验证通过后,W公司在FT汽车取得了与Z公司同等的市场份额。

  Z公司的刘总知道,这一切都是W公司唐总在背后一手导演,但对手抓住破绽展开的这一轮连环攻击,确实难以招架。

  厄运来了,挡也挡不住。

  服务再胜

  唐总很明白,W公司在与Z公司的较量中,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与Z公司平分FT汽车供应份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Z公司太高估自己,忽略了服务的力量。

  接下来自己如何扩大战果?

  那就是运用W公司多年构建的武器:服务网络取胜。

  唐总自从成为W公司营销总经理,他一直在专注地做着一件事:构建强大的服务体系。

  因为他知道,服务对车主来讲,意味着减少等待、减少花费,换来的就是效益和金钱。

  在唐总的主导下,W公司在全国各省份建立了办事处,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配件中心库,在各市、县、区,建立了约500个特约服务点,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车主变速箱出故障后配件问题和维修问题。

  正是借助这一张网,把很多带附变速箱的故障,在市场上第一时间消化掉了,而反馈至汽车总部的关于产品故障的信息几乎为零。

  由于Z公司没有这么一张强大的服务网络,使得Z公司带附变速箱信息的传递先要报回FT汽车总部,然后FT汽车总部再要求Z公司派人去现场处理。

  最终,在FT汽车总部从数据中反映出:Z公司带附变速箱,没有W公司带附变速箱质量稳定。

  3·15,毙命日

  至此,唐总在FT汽车的欲望,已经不止于与Z公司平分份额,而是要将Z公司从FT汽车彻底赶出去。

  于公、于私,他都有这样的想法。

  于公,将Z公司赶走,自己做行业的老大,近在咫尺。于私,报当年在刘总手下受压制之仇,将刘总从Z公司营销总经理的位置上赶下来。

  唐总权衡认为,如果操作得好,完全有这种可能。因为在FT汽车上上下下,都认为W公司的产品质量要优于Z公司产品质量,而且都知道Z公司是个曾经闯祸的“坏孩子”。

  如何将Z公司彻底从FT汽车赶出去?

  唐总想到了一招,还是故技重施,“用户投诉放大化”。

  唐总知道,这么多年下来,刘总一直统管Z公司的营销。刘总开拓市场是强手,但在市场规划、策略谋划方面是弱者,因此,Z公司一直停留在卖产品的层面上开展营销,服务体系、品牌传播的保障几乎没有。

  上一战之后,Z公司带附变速箱的产品虽有一定的改善,但主箱与附箱连接处漏油故障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唐总通过售后服务人员获悉:东北有个客户,姓李,抱怨Z公司主箱与附箱连接处漏油故障,Z公司派了多个售后服务人员上门处理,一直没有给出满意的答复,目前矛盾在不断激化。

  时值3月初,唐总想利用“3·15”将这个事件放大。通过运作,该用户将这一事件在中央电视台“3.·15”节目的一个专题栏目上曝光了。

  这个重磅炸弹,在FT汽车炸开了锅。于是最高领导一个指示:Z公司停止供货,永远停止供货,并要求索赔600万元。

  该事件,使得Z公司的变速箱业务彻底从FT配套体系中退出,而且从此一蹶不振。

  借助这一战,W公司也顺利成为行业一家独大。

  竞争战启示

  在商业竞争引发的残酷杀戮中,人们既期盼以规则规范竞争,但又在夹杂着规则和反规则、有序和无序、择手段和不择手段的竞争之中,无法独善其身,因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从来没有消失过。

  在这个环境中,我们的很多营销人员经常抱怨自己的公司起步晚了,市场被人占领了,对手已经有很强的品牌力了,对手的销售网络已经很强大了,眼中看到的只有对手的强大、对手的无懈可击以及自己的弱小,常此心态,营销必败。

  笔者认为,营销起步没有早晚之分,企业没有大小之分,市场没有强弱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内心是否强大,是否足够自信,是否能洞察到对手的弱点,是否有足够的谋略,是否能步步为赢,是否有一招破敌之能。

  要赢别人,先赢自己。

  (因涉及隐私,文中人物和企业名称均为化名)

 先赢不叫赢:斗智比狠掀翻老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52.html

更多阅读

不是传说:全票通过《粉墨宝贝》

【不是传说:全票通过《粉墨宝贝》】“这个金奖,非同一般,可以赐给我捧一捧么?”我细语轻声胆怯怯问林政德。“金猴奖”历届评选,由于竞争激烈,评委来自中外

三个感人的亲情故事,怎不叫人泪奔!!! 感人的亲情故事

  三个感人的亲情故事,怎不叫人泪奔!!!让我抱一抱你,我的妈妈——感动了上亿人!他感觉和母亲很远,也许真是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转自老罗的博客)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转自老罗的博客)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之一)罗永浩 @ 2008-11-21 13:32新周刊杂志授权转载: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成功学的泛滥与迷失现 代

声明:《先赢不叫赢:斗智比狠掀翻老大》为网友七月流裳百日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