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唐骏现在在做什么 从屈云波到唐骏



中国教练型职业经理人时代的来临

           

以屈云波离开科龙为终结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当时业界人士发出感叹:中国职业经理人已死!职业经理人救不了中国企业。

正所谓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今天科龙已成为海信的子公司,那个当年带着一群人,雄心勃勃来到科龙的著名职业经理人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历史有时候真是出现惊人的巧合。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也就是在这个感叹发出不到十年后,一个具有历史性标志的人物开始走向舞台,打破这个业界的宿命和规律。他用自己的行为和成果对十年前的这个结论发出了重重一击。甚至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个宿命的结论。当时的他还在微软沉淀,在闷头苦干,似乎在那个时刻,中国市场改革中漂浮不定的职业经理人命运与他毫不相干。但是他确实给了这个结论一个相反的论证:中国职业经理人不但没有死,而且日益强大。而且不再是那种注定悲剧式的结局与宿命,不在是哪种任企业家差使的傀儡。

这个人就是唐骏!

aihuau.com

 

屈云波和唐骏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身上同样具有的气质是高度的智慧,理性的思维。不同的是他们的结局和命运完全不同。后者不但成功了,而且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个成功足以使中国所有的职业经理人为之扬眉吐气,重新抬起头来做人。这个成功让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找回以前失落的尊严。唐骏的成功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说必然是因为中国市场化30年,市场竞争走向成熟,市场走向正规有序,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中国职业经理人时代的来临,必然伴随着成熟的职业经理人的崛起。而唐骏恰恰成为了这个历史进程的结晶!说偶然是因为这个人是唐骏,不是李骏或者张骏。

偶然间,唐骏竟然成为了一个历史符号,一个时代的标签,一个群体的模板,千万职业经理人的偶像和代表。

命运把唐骏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

唐骏的命运就这样与中国企业 ,与改革开放30年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10亿!一个惊人的数字,而这仅仅还是转会费。当今天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还处在挣扎求生存的阶段,还处于10亿以下的规模时,一家民营企业却给了一个职业经理人10亿的转会费!

唐骏为什么能值这么多钱?唐骏值么?

显然,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留给历史来评判!

但是作为一个榜样,唐骏肩上肩负的历史使命显然是很厚重的。

当一个民族的希望寄托于刘翔身上时,刘翔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回应,刘翔们肩头的责任太沉重了,以至于这种压力导致他脚伤复发,并选择了退出。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残酷的现实和传奇都是柳传志张瑞敏陈天桥史玉柱任正非、、、这些豪情万丈、敢于拼杀的创业者们书写的,哪里有职业经理人的一方天地?可能在很多创业者眼里,职业经理人是一个附庸的群体,是一个只会吆喝的群体,甚至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群体。而唐骏呢?唐骏无疑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具有个人品牌价值的职业经理人,他不单单在微软取得了成功,而且成功的从国际第一流顶尖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完成惊险一跳,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并且帮助支持陈天桥策划实施运作了盛大真正的传奇!从过去的职业生涯来讲,唐骏是成功的,但是当希望越大的时候,是否会责任和压力越大,是否会不堪重负呢?

  我们先来看以屈云波为代表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当然这个时代的代表还有一个人是吴士宏。

屈云波们所面对的中国企业,是一个问题堆积如山的时代。这些问题并不是哪个人能一下子解决的,这些问题是时代使然,需要有一个疗伤和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

  屈云波们可以称为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他们以他们个人的知名度为依托,带给了企业无限的希望。当很多企业遇到难题时,就把目光投向了他们,把他们当成了企业的救命稻草。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的悲剧性宿命在于,他们妄图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撑起中国企业的沉盍难治的庞大身躯。第一代职业经理人期望于借助自己的智慧与影响力来治疗企业的顽疾杂症时,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企业的成长自有它的生命发展轨迹,他来自于创业者,带有创业者深深的印痕,你不可能脱离开这个轨迹去做一个彻底的大换血。

首先在选择上,屈云波们就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他们要么把自己定位于救世主,企业一切得服从他们的战略构思和管理模式,要么就成为木偶,只是闲庭信步,认为企业无可救药。民营企业的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企业的生存环境,市场竞争等都超越了职业经理人能力所能及的范围。

正如革命战争年代关于路线的争论:要么左倾要么右倾,总是走极端。

当发觉自己的灵丹妙药受到企业元老和既得利益群体的强烈抵制时,他们就开始失望悲观甚至放弃。

屈云波们的失败本质是属于对自身战略性定位的失误,是对于中国企业从人性到管理,到生存环境还处于完全摸索阶段的认知深刻程度不够的失误。

那个时期,那个年代,那个历史,中国的企业家们也在苦苦探索,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中国的企业刚处于爬行的阶段,对于大权旁落有着本质的敏感,何况对于职业经理人这个外来群体呢?

他不应该趟这个浑水。他那个时代的很多职业经理人最后的结局都是兴冲冲,豪情万丈而来,低落落,意兴阑珊而走。留下的只是诸多的不如意,诸多的相互指责,诸多的不应该。

事实上,就在他离开科龙不久之后,科龙就走向了衰落,先后被兼并数次。科龙的辉煌已经过去,已经成为历史。

历史告诉我们的却是惨痛的教训。以屈云波的智慧,何以会去做自己及所不能及的事情呢?何以会去做明知不可为的事情呢?

可能会有很多人说历史上诸葛亮不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么?诸葛亮首先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存在的,其次才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在于重情重义,在于难辞托孤之重,在于别无选择。诸葛亮在重托之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历史使命完成的很糟糕,但他在前后出师表中已经表明其志,明知不可为之而为之是为了不速亡!既然不战也亡,殊与战之?诸葛亮也因此博得了千古美名。而屈云波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伟大的时代才能造就伟大的人物。

中国企业发展的前20年基本上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的时代造就不出伟大的企业,很多企业只是在孕育当中,同样这样的时代也造就不出伟大职业经理人和伟大的企业主。

就如中国二十八年的革命历史所表明的一切:这是个混乱的年代,这是个大浪淘沙的年代,这是个孕育伟大人物的年代。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希望就隐藏于失望和混乱之中。经过不断的淘汰,不断的摸索,中国革命最终在1935年的遵义确定了自己的领袖人物和正确的路线,从此,中国革命就走向了辉煌和胜利。

正如中国革命的历史,直到二十世纪末年代,作为职业经理人领袖的唐骏还蛰伏在微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在沉淀,在思索,在等待。

屈云波们失败了,而唐骏们却开始走上职业经理人的历史舞台,一步步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开始引领中国职业经理人时代,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弄潮儿。

如果你打开网络,随便在一个搜索器里输入“唐骏”两个字。你会发现这两个字的搜索记录竟然这么高。唐骏在百度里的搜索记录达到惊人的420万。

唐骏无疑是近几年来中国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他所创造的价值10亿人民币的转会费在中国掀起的波澜和轰动不亚于一场金融风波。现在书店里到处是关于唐骏的传记,非常热销。

正如唐骏所服务过的盛大公司的一款游戏的名字:可以说,唐骏创造了一个奇迹,创造了一个传奇,创造了一个神话。这个神话也创造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记录,前无古人,至于后面有没有来者,笔者就不敢妄下结论了。这个神话确确实实发生了,而且是那么水到渠成,那么顺其自然。

历史造就了唐骏。唐骏的成功有几个法宝。

唐骏首先是历史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市场走向成熟正规的产物。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一定要也必须要有一批成熟的过硬的职业经理人登上历史舞台,而唐骏则幸运的成为了第一批第一人。因此历史和时代命运是成就唐骏的第一法宝。

 2016唐骏现在在做什么 从屈云波到唐骏
运气和机会是成就唐骏的第二法宝。

冥冥之中似乎都有天意,就如唐骏在《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上的精彩演讲:当85年一个年轻人来到日本时,日本经济开始腾飞,当这个年轻人90年离开日本时日本经济开始走向衰落;当这个年轻人90年来到美国时,美国经济开始腾飞,当这个年轻人在97年离开美国的那一天,美国的股市开始大跌,经济开始出现衰退。你说巧合也好,是偶然也好,但有一点你不能否认,唐骏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命运之神似乎对他特别眷顾。

命运之神总是垂青那些善于谋划,有着充分准备的人。唐骏无疑是一个这样的人。唐骏总是能及时的抓住命运之神送给他的惊天大礼,不错过任何时机。而这些机遇来的又是那么自然,那么及时,那么水到渠成,毫不造作。

机会来时你挡都挡不住,但是对于机会你首先要有清醒和冷静的判断与认识。对于那些不是机会的机会,如果你欣喜若狂的抓住了,反而可能会欲速则不达,成为烫手山芋。唐骏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放弃过好几次机会,甚至放弃在微软中国做总经理的机会。因为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但是对于他想要的机会,他会运用一切资源去达成——他为了出国,甚至在负责批准出国的部门哪里蹲上几天,以博得一个出国的名额!为了出国,可以说他运用了几乎那个时代他所能运用的一切方法和手段,最终,他达成了自己的心愿。

这就是唐骏!

如果说机会和运气是唐骏的第二法宝,那么前瞻性和预见性则是唐骏的第三法宝。

唐骏的职业化之路尽管充满了惊险,但是却能在早于微软进入中国之前就进入了微软美国公司。这得益于唐骏的前瞻性和远见性。可能唐骏那个时候也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进入微软将来会带给他什么。但是他却这样做了。这个选择彻底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了在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名的那几家企业的命运。

唐骏属于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出国的一批留学生。多数留学生是随着时代沉浮,让命运之神左右。而唐骏却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三家公司,放弃了董事长的虚位名头,加入了后来成为他事业基石的微软。在里面一沉淀就将近十年时间,并真正吸收了这家公司的精华部分。

这为他日后进入其他公司,进入那些正准备国际化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微软的名气和在业界的地位几乎是至尊的。在微软的十年工作经历是他的杀手锏。

如果没有当初他毅然选择去日本留学,如果没有他当初决定去美国继续深造,如果没有他果断的放弃了自己的三家公司、、、、、、、如果、、、、一切的都在于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决断力是唐骏的第三法宝

唐骏的惊险的三级跳,其实里面蕴含了他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一个基本定位。

从世界第一的跨国公司一跃进入中国最据前沿性的网络游戏公司,这一跳最为惊险,紧接着用从一元化的企业一跃跳入多元化的实体性集团公司,是惊险的第二跳。

 唐骏与盛大的合作,前前后后仅仅用了几个小时时间。而与新华都的合作,则仅仅几分钟就搞定了。

很多人可能都怀疑,职业生涯,人生的大事,如果一失足可能就成千古恨。可是他唐骏也太过牛气了,仅仅凭借几分钟就决定了自己未来的生涯,是否太仓促了太冒险了。

殊不知,唐骏的这几分钟惊险一跳,其实是有着十几年职业生涯的经验做后盾的。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历练,让唐骏具有了一种本能的职业嗅觉,可以让他在纷繁琐碎的海量信息中迅速判断出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进而迅速作出决断。

中西合璧是唐骏的第四法宝。

我深信,假若没有少年时代的艰苦和日本留学的经历,唐骏不会有这样的修为和耐性。少年时代的艰苦和磨练造就了唐骏可以忍受艰难困苦的耐心,造就了唐骏不屈不饶的性格。日本留学的经历让唐骏变的更加严谨和细致。美国的经历会让唐骏眼界更加开阔和善于创新,而微软的十年更是让唐骏具备了世界一流公司的管理经验和水平。

似乎这三项缺一不可。

中国人的勤劳和道家圆滑的哲学智慧让唐骏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游刃有余,日本的严谨和精细让唐骏具备了其他职业经理人不具备的细心和自律。美国人的创新和国际化程度让唐骏具备了世界一流公司管理经验。

写到这里,我们需要提一个古代中国特殊的群体——食客和幕僚

古代的中国有很多的食客。战国四公子都有食客三千。这些食客都是为主人出谋划策的,然后主人就给供奉他们,吃穿住行都一并解决,这是一种依附。

本质上,古代甚至很多名臣,如诸葛亮本质上也是依附于刘备集团。依附者是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的,一切都是主人的。因此很多人依附终生,结局一般都悲壮或者悲惨。

当年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美好愿望是:“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可惜的是没能实现,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首辅,诸葛亮不可能脱离那个时代,不可能象唐骏一样潇洒的来,又潇洒的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诸葛亮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也别无选择。不管结局如何,他只能走下去——但是这也成就了诸葛亮千古英名。诸葛亮忠心事主,最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都献给了刘皇叔的皇族事业。这也就不难看出,古代食客和辅佐者其实是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的。

乍一看,当今的职业经理人有点类似于古代食客和辅佐者。但他们之间本质上却有极大的区别。。

职业经理人是首先诞生在一个公民社会,他们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群体,他们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企业主更好的管理企业,让企业成长。他们与企业主的关系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契约关系。

  在唐骏前时代的职业经理人之所以结局都是悲剧性,在于当时还完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在于改革开放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他们的作用更象古代的幕僚和食客,他们的价值在于依附某一个企业集团,一旦失去了所在企业老板的信任和赏识,他们在企业的职业之路就走向终结。

如果你仔细研究唐骏的职业生涯之路,你会发现唐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职业经理人。

唐骏在盛大和新华都的定位始终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支持企业一把手的位置。很多传记把唐骏定位于企业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唐骏自己也这么说。表面上确实如此。但是这样一个难堪的位置,却又能与几乎所有的下属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关系,而目前似乎只有唐骏能做这一点。这又说明了什么呢?难道其他的职业经理人都做不到么?难道其他的职业经理人人际关系处理上都有欠缺?如果这样,中国职业经理人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上面那几条法宝无疑是唐骏能成功的因素之一。但却绝对不是全部,也不是最核心的。最核心的因素是唐骏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企业教练的角色上,始终运用了国际上最新的教练技术来进行管理和沟通。

唐骏在中国的成功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借助于教练工具。

其实唐骏自始至终在中国企业的作用始终是一个标准的企业教练。在有关唐骏的传记里面,曾数次提到企业教练这个名词,在吴士宏的著作逆风飞扬里也数次提到企业教练这个名词,在杰克韦尔奇的自传里,也出现了企业教练这个名词。

唐骏既不做古代幕僚食客,也不做诸葛亮,让自己累死,搭上性命。更不做来时前呼后拥,意气风发,走时灰心丧气以悲剧结局的职业经理人,而是做了一个很聪明的职业教练。

能支持则支持,不能支持则回应,在微软的使命完成就转移阵地到盛大。在盛大的历史使命完成后,就快速转移到新华都。真是进可攻,退可以守。

这一切都是因为唐骏掌握和运用了教练工具

因为企业教练在西方的传播和应用已经是20多年的时间,微软这样的国际一流公司是最早引进教练技术的企业,它早已消化并运用的得心应手。在《逆风飞扬》里,吴士宏提到在微软中国任总经理的时候,曾接受了一次来自美国的莫师傅的教练训练,原话是这样: “我有过很多难忘的团队回忆,但是从没有如此浓缩的类比,在无喘息余地的危难之中把颗颗金沙淬炼成金,把自己熔炼成金子团队的领袖,那是无法描述的惊心动魄的壮美。今后我还会不断有新的管理经验方面的领悟。但是,这一段经验是永远无法替代的…….我感谢乔治推荐了莫师傅。更永远感谢莫师傅。”这位莫师傅,利用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帮助她打造了一直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帮助他们理清了目标,清晰了方向。吴士宏对此次训练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由此看来,微软在企业中应用企业教练技术是很经常的,而且得心应手。

唐骏也曾经提到他在微软的教练是鲍尔默,作为一个高级教练。鲍尔默给了唐骏很大的支持和挑战。也让唐骏受益终生。而唐骏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在微软接受的这套成熟的教练模式运用到了他后来服务的企业里,特别是在处理与盛大创始人陈天桥以及公司里其他人的关系时,他始终在运用教练工具,这让他工作起来管理起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企业教练就是运用教练技术:聆听、区分、发问、回应等技术,来进行有效管理和沟通的一整套技术。教练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初起源于欧美,最初衍生于体育界的教练,现已成为欧美企业提高生产力的最新的有效技术,被誉为本世纪具有革命性效能的管理理念与技术,受到众多企业青睐。波音、美孚石油、IBM、宝洁、安利、英国航空、麦当劳等500强企业中的过半国际知名企业都在内部推行企业教练理念。教练技术是一项通过改善被教练者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反映被教练者的心态,提供一面镜子,使被教练者洞悉、理清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并就其表现给予直接的回应,令被教练者及时调整心态并清晰目标,以最佳状态创造成果,使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教练的特点在于它是真正以人为本,让被教练者看到自己在一个的系统中的作用,看到自己的影响力(领导力),同时也看到问题与自己的关联。

教练不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不断的发问和回应,并引导,直到让被教练者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是唐骏最常用的教练手法。

唐骏刚来到盛大的头三个月,几乎是不说话的,仅作聆听。所谓言多必失,而教练呢则不仅仅是听,而且要听到说者背后的意图,然后进行区分,通过发问和回应来让对方清晰目标和方向,然后再引导他们自己进行决定。整个过程看起来与唐骏无关系,唐骏不用承担失误的风险,而且他起到了自己的支持作用。唐骏运用教练工具是很纯熟的,这种方式也能很好的维护企业一把手陈天桥的权威。在民营企业里。一把手绝对说了算,可是下属也不能小瞧,一般在民营企业里,能做到中高层的一般都是企业老板的亲属或者是跟随了多年、忠心耿耿的老兵。你一不小心就会踩了地雷、就会触犯禁区。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接触,不做决定,通过教练式的聆听,区分,发问、回应来支持他们引导他们,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唐骏在盛大期间,与盛大的员工自始至终都保持等距离,不私下吃饭,不拉帮结派、不交朋友,这是一个典型的企业教练的做法。

有一次,盛大想收购一家公司。唐骏知道后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这笔收购对盛大是不划算的。于是巧妙的给一位副总发了短信,提出这个收购对盛大不利。这个副总是陈总的亲属。在会上,这个副总提出了反对这次收购,轮到唐骏发言时,唐骏也反对。于是这个收购没有通过。这就是一种很高明的教练手法,通过支持对方来达到目标。整个过程唐骏就是一个教练。

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球大约有八万名专业教练;而企业内部教练则无计其数;有数十万的美国人请过私人教练或接受过教练培训;许多著名企业公开推出:建立教练文化“的口号;《美国新闻与世界》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教练是美国顾问业中呼声最高、增长最高的一个领域。经过美国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20年的发展,企业教练技术已成为欧美企业家提高生产力的有效管理技术。 美国《公共人事管理》对企业只采用培训与采用培训加教练的效果调查比较,培训能增加22.4%的生产力,而培训加教练可以提高88%的生产力。

教练世纪已经来临

●克林顿总统在位期间亦聘请私人教练以辅助自己的事业;

●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是最出色的企业教练,他退休后仍热衷于做一名企业教练;

●企业教练源自欧美,只有20多年历史。但据统计,现实全球的专业教练约八万人,而企业内部教练更不计其数;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聘请私人教练以提升业绩已是一种趋势,因为,教练技术绝对可以提高下属的表现及能力;

●企业教练于未来数年间将在全球,发展成为最热门及最具发展潜力的事业;

●现时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及培训工作亦将大幅度被企业内部教练所取代。   

 

企业教练技术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企业教练技巧:这是欧美企业家在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在企业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实用而有效的企业教练技巧,其中包含了诸如:如何使企业理清现状,寻找更多可能、最快、最易、最好的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教练技巧,从而达成目标、提升业绩、改善效益。这些技巧简单、实用而有效。 2、企业教练能力:在这个部分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企业教练应该的能力及如何提升这些能力的使用技巧。3、企业教练工具:这些工具包含了“九型性格”及“身心语言教练工具”等,掌握这些教练工具,可令企业教练及他们的客户更快地成长。企业教练的身份是:无代马走,使尽其力;无代鸟飞,使弊其翼(管子.劝学篇)。

企业教练是协助企业发现机遇、理清现状、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计划行动、增加选择、改善决定、跟进执行、共同寻求突破障碍的方法及途径,发现企业的强项,充分运用达致最好表现。

企业是讲求团队运作的。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因此,所有的工作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成为工作团队。二十几年前,当沃尔沃、丰田等公司把团队引入它们的生产过程中时,曾轰动一时,成为新闻热点,因为当时没有几家公司这样做。现在,情况截然不同了,不采用团队方式的企业可以成为新闻热点了。团队如此盛行,原因何在?事实表明,如果某种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多种技能、经验,那么由团队来做通常效果比个人好。团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它有助于组织更好地利用雇员的才能。管理人员发现,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更灵活,反应更迅速。团队的最大特点讲求目标一致和整体效应,而教练型领导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企业的发展从内而言,经由创始人积聚松散个体到扩大群体规模直至组织结构、功能均衡发展的过程。从社会大系统而言,则是随其进化演变规律呈由波浪式的起伏推动,其主动力源于内部循环供给能量。也就是说,领导人拥有教练、发动团体的能力;管理层拥有教练、发动部属的能力;员工拥有教练、发动自我的能力,最终形成上中下协调平衡、整体互动的运动态势,领导人是其主引擎,牵一发而动全身。

唐骏在微软十年,深受教练文化熏陶,自己也掌握了一整套教练技术,加上他在日本的经历,和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在处理与企业决策者以及下属部门和人员的关系时,得心应手,进退自如。

因此唐骏的成功也是企业教练的成功。

伴随着唐骏的成功,相信更多的职业经理人会崛起,而一个崛起的职业经理人又会促进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现在,中国企业在走向成熟,走向品牌时代;同样,职业经理人也在走向成熟,走向个人品牌时代。显然,具有跨国公司职业经历,具备教练能力的职业经理人会能更好的应付来自中国企业的各种挑战和危机。

从屈云波到唐骏,中国的职业经理人走过了坎坷的20年,这20年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是从混乱走向有序,从幕僚食客走向教练式职业经理人的20年。

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象唐骏一样的教练式职业经理人在中国诞生、成长、壮大、并走向辉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6787.html

更多阅读

现在农村做什么生意最赚钱? 农村开店致富项目

现在农村做什么生意最赚钱?——简介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农村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那么现在在农村做什么生意最赚钱呢? 小本生意很多,赚钱的小本生意也不少。就看你怎么去观察和发现,以及自己能否去做怎样做。小本生意上能力、耐心和特立

陈光标现在应该做什么 陈光标

据说陈光标上小学2年级的儿子回家向母亲哭诉,有同学兴奋的对他宣布,你爸爸陈光标已经完蛋啦。这就是陈光标高调慈善所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陈光标现在应该做什么。我觉得,他现在可以什么都不做。很简单,一个人一辈子获得一次中国首善的

王骁威 王骁威现在在做什么

○对话王骁威:数学是门艺术○发表于11月15日成都商报国内版○成都商报首席记者牛亚皓发自广东韶关 王骁威,2012.11.13,韶关/牛亚皓摄 {对话背景}广东大四学生王骁

声明:《2016唐骏现在在做什么 从屈云波到唐骏》为网友时间掌灯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