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逆差 美元特权、贸易逆差与经济福利



三、 美元特权成为美国利用贸易逆差获取他国福利的途径

          

美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美元供给的国际央行,享受发行权和铸币税的多种好处,美国也乐此不彼地输出美元,以巩固美元霸权地位,获取长期铸币税的好处。尽管近年来欧元的地位在提高,但欧元区的高失业率与低增长率,难以支撑美元垄断世界储备货币供应的地位。美元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使得全球出现了美元化(dollarization)趋势。美元化( dollarization )的基本含义如下:作为一种事实,它是指美元在世界各地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过程,它是指美元在美国境外的货币金融活动中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政策,它是指一国或一经济体的政府让美元逐步取代自己的货币并最终自动放弃货币或金融主权的行动(张宇燕,1999)[①]。而全球美元化趋势,又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首先,美元特权使巨额贸易逆差的美国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

外汇储备是各国调节国际收支、调节外汇市场和进行国际支付的重要保障。外汇储备的三项职能与其三个来源密切相关:商品贸易顺差,外国直接投资或外币贷款,其他的渠道。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美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却很低。美国不需要较多的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元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直接用于对外支付,而且其他国家国际收支差额对外汇储备供给和需求的两方面的反悖制约在美国也不存在。在当前的国际储备体系中,盈余国通过国际收支长期盈余既缓解了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又积累了外汇储备形成新的供给;而赤字国一方面增加了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外汇储备流失,这是国际储备体制面临的重大困境。对美国来说,长期的持续逆差不会使其面临这种双重困境,通过发行美元不仅满足国际支付(进口)的需要,而且获得大量的实体资源,享受到铸币税的好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沦为世界最大贸易赤字国、经常收支赤字国和世界最大债务国的过程中,为发挥外汇储备支付进口、偿还外债的基本功能,曾迅速增加了外汇储备,1990年为853亿美元,是1980年的3.18倍,占世界的比重也提高到8.9%。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外汇储备却转为减少,进入新世纪后也没有多大增加。2000年,美国外汇储备只为685亿美元,2004年末也只为759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减少19.7%和11.0%,占世界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到3.3%和2.0%。

2004年末,美国外汇储备只相当于当年月均进口额的51.6%,即只能满足半个月多一点的进口支付,不仅大大低于日本22.5个月和中国13.1个月的水平,也大大低于上世纪80年代世界公认的3个月左右的水平。引人注目的是,目前美国贸易收支、经常收支赤字和海外纯债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2005年的贸易赤字和经常收支赤字已分别高达7257.6亿美元和 8049亿美元,后者占GDP的比重达到6.4%,海外纯债务高达3万多亿美元,为当年末外汇储备的40余倍。尽管如此,但由于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美国向世界发行和供给美元的情况下,就不用储备较多的欧元和日元等外国货币,也不用担心外汇储备的短缺。

其次,美元特权使美国避免了巨额贸易逆差可能引致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却通过贸易逆差获得了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物资源和大量资金。

贸易逆差主要源自于美国巨大的储蓄缺口,这一缺口从表面看是美国高消费低储蓄形成的,实质上是美国利用美元特权扩大本国需求,攫取别国资源的结果。

近年来美国私人储蓄连创历史新低。1982年个人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值高达8.5%,而1998年这一比值降到0.5%,2004年这一比值也仅为1%。同时政府储蓄严重不足,财政赤字不断走高,小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美国财政赤字逐年扩大,2003财年达3750亿美元,2004年猛增至4150亿美元,2005年为3190亿美元。表3提供1998-2003年美国储蓄、投资与经常赤字占GDP的百分比数据,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储蓄占GDP的13%,而投资占GDP的18.4%,投资与储蓄缺口高达-5.4%,而政府收入与支出缺口也有-0.27%(见表3)。根据宏观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总储蓄缺口必然引致对外贸易的逆差。美国自1971年出现贸易逆差以来,这一缺口在不断扩大,而美国的高消费却未得到收敛,反而愈来愈依赖大量进口实物商品满足需要。因此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贸易逆差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表3  1998-2003年美国储蓄、投资与经常赤字占GDP的百分比 单位 %

 服务贸易逆差 美元特权、贸易逆差与经济福利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http://www.bea.doc.gov/bea/dn/gdplev.xls数据和《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第538页、第583页计算整理。

根据经济学的常识和过去的经验,其他非储备货币国家随着逆差和外债的累积先后都爆发了货币危机或债务危机,如阿根廷2001年危机爆发前经常帐户逆差是GDP的3.1%,芬兰1992年危机前经常帐户逆差是GDP的4.7%,韩国1997年危机爆发前经常帐户逆差是GDP的4.4%,墨西哥危机爆发前经常帐户逆差是GDP的7%。虽然一国经常帐户逆差占GDP的比重没有统一的警戒线,但Mann(2004)认为这条线是在GDP的4%与5%之间,当然有时要考虑一国的偿还能力。美国2003年底经常帐户逆差已占GDP的4.9%,2005年这一比值进一步升为6.4%。但美国的经济发展却差不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最好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获得了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实际资源和物品,并满足了国内的消费需求,维持国内物价的稳定。而这些输出的美元又往往通过贸易盈余国购买美国国债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方式流回美国,保证正常的国内投资水平和国际FDI投资。美国财政部的资料显示,在过去三年时间,来自亚洲的资本流入占美国外资净流入的40%,在2004年这一比率接近50%。因此可以认为,美国迄今为止之所以还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东亚及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资金的重新注入。换一种说法,即是美国大量地支取了全球其他国家的储蓄,以弥补国内的储蓄投资缺口。美国借钱消费却因为美元特权使所谓“债务”实际上并不需支付等价资源偿还。说得极端点,是美国几乎在无偿使用别国资源,用别国的钱买别国的产品供自己消费,还把这种现象当成了别国的贸易顺差。

也有不少学者担心过度的借贷会导致美国家庭和企业的信用下降,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McKinnon,2001),或者具体说是美国作为投资者和借款者的双重软约束会导致资本外逃,美国利率上升,从而动摇美元的国际地位(Mann,1999)。但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和美元难以挑战的国际地位还将继续保持美国作为世界储蓄的相对安全而又有利可图的目的地,因而学者们的担心在短期内是难以兑现的。

在我们看来,正是由于美元特权,加之美国市场巨大的容纳能力,使得通过贸易逆差“出口”的美元又几乎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进口”。表4数据显示,美国经常项目巨额逆差与其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大致相当,两相抵消,1994-2004年,美国有360.6亿美元的盈余,在1999-2004年间,美国有多达807亿美元的盈余。这是美国保持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而且,在美元的“出与进”的过程之中,美元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也从另一侧面解释了美国巨额逆差与经济增长长期并存的原因。(刘建江、袁冬梅,2005)

表4 1994-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对照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国际收支表(htpp://www.bea.doc.gov/di/home/bop.htm)计算整理。

 

四、结语  

从美元特权来分析当前的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美国逆差的成因,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成因。在我们看来,美元特权的建立,不仅使贸易逆差成为美国经济生活的常态,成为输出美元的重要方式,而且美元特权的存在使得美国没有因为巨额经常项目逆差感到外汇储备短缺,没有因为巨额经常项目逆差而遭受债务危机或货币危机的威胁。因此美元特权不仅创造了贸易逆差,而且一直支撑美国贸易逆差持续发展并不断扩大,同时美国还利用贸易逆差获得国内高消费所需的大量物质产品,弥补国内巨大储蓄缺口。最终的结果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现了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可共存。对于象中国这样长期贸易盈余的国家而言,花费高昂代价对美出口获得的美元储备,其实又以购买美国债券的方式重新回流美国,相当于对美国的贴息贷款,或者说是用我们稀缺的自然资源财富去交换美国的纸币财富,意味着福利的流失。

当然,贸易收支差额对一国货币的影响在美国同样存在,在贸易逆差依靠美元特权而不断走高的同时,它也在不断侵蚀美元坚挺的基础,而且完全可能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到时美元在全球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美元特权的维持也将遭遇艰难。对于持有美元储备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迫于美元特权而不得不大量储备美元资产,但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对美元币值的威胁,使这些国家的美元资产随时可能大幅度缩水。

 

参考文献:

1.       姚枝仲.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J].世界经济,2003(3):12-15.

2.         施建淮.怎样正确分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J].国际经济评论, 2005(7-8):5-10

3.       王建.美元霸权的终结与保卫美元的战争.工作论文,2004.

4.       [美]罗纳德.麦金农、[日]大野健一:《美元与日元――化解美日两国的经济冲突》,王信、曹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1999年版。

5.       袁冬梅、刘建江:“巨额贸易逆差与美国经济增长并存:美元因素及其隐忧”,《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期,第107-111页。

6.         Daniel T. Griswold,2001, “America’s Record Trade Deficit A Symbol of Economic Strength ”,theCATO Institute’s Center for Trade Policy Studies,No. 12,February 9,1-20.

7.       Dooley,M.D.Folkerts-Landau and P.Garber,2003,An essay on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 NBER Working Paper, No.9971,September.

8.         Despres, Emile, Charles Kindleberger, Walter Salant, “The Dollar and World Liquidity: A Minority View”, The Economist, Feb 5, 1966. pp. 526-29.

9.         Eichengreen B.,R.Hausmann,1999,“Exchange Rates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 NBER Working Paper No.7418,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0.     Feldstein, Martin(1993):“The Dollar and the Trade Deficit in the 1980s: A Personal View”, NBER Working Paper, No.4325.

11.     Manne, Catherine L. Is the U.S Trade Deficit Sustainabl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D.C. 1999.

12.     Ronald McKinnonThe International Dollar Standard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Brookings Panel on Economic Activity: Symposium on the U.S. Current Account,April,2001

 


[①]张宇燕:《美元化:现实、理论及政策含义》,《世界经济》,1999年9期,第17-25页。

论美元特权与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相互依存性

刘建江 袁冬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7162.html

更多阅读

服务贸易协定TISA 谈判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

2013年3月启动首轮“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它是新一轮高端自由贸易组织谈判。TISA拟确立的主要原则:全面给予外资国民待遇,即除各国明确保留的例外措施以外,所有服务部门均需对外资一视同仁;原则上取消必须设立合资企业的各种要求,不得

商品结构优化调整思路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模式的思路调整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服务贸易开放度不高。服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开放度指服务贸易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和一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服务市

e贸易跨境电子商务 多语种电子商务跨境服务贸易实例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电子商务的国际化趋势,采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方法,以中越科技贸易网为研究对象,阐明科技信息网络是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网上科技贸易的载体。同时,认为电子商务服务贸易应该充分整合国内外的客户资源和信

胡景岩: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转折期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日前表示,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很快,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全面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但也存在市场过于集中、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妥善应对。     服务贸易自身存在着出口结构不够合理的

国际服务贸易试题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通过跨境交付(自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商法人或者商人)、自然人流动等形式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提供服务的贸易。

声明:《服务贸易逆差 美元特权、贸易逆差与经济福利》为网友高山与森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