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创意理论 论创意



科特(Kotter,J.P.)在《变革之心》引述了这样一件小事:

当一个人买了一所大房子之后,房产经纪人一定会给这样一个忠告:一定要在6个月之内把它装修好,而不能给自己5年时间。因为6个月之后,你就会习惯现在的状况,你会觉得一切都挺好。就算客厅里有一具尸体,你也会若无其事的跨过去。

如果每天经历这样的生活场景,是不是感觉很可怕、很惊心?但是认真想一想,这样的情景可能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习惯会把不正常的事情变得习以为常。错误的习惯如果不是被指出,并且自我顿悟,总是会被认为正常。某个企业的领导经常鼓励和表扬员工加班工作,以至于后来公司养成了一个习惯,下班后即使没有任何事情可做,员工也要在公司里泡到“合适的下班时间”才回家。如果哪位员工偶尔有事情到点就下班了,第二天反倒要被别人质问:你昨天怎么早走了?

 广告创意理论 论创意

当我们买到一所大房子时,尚有房产经纪人提醒一下,而当我们产生了思维的惰性,与周围人一起固守观念时,再想打破现实就非常难,连伟大如鲁迅,都感觉到是在一个没有窗户的黑屋子里,喊不醒睡着的人。

这就是为何变革显得特别艰难,但如果没有变革,则会因循习惯慢慢走向消亡。创意是引起变革的起点,所以理解什么是创意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社会总体来看,所有的活动分为四大类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理想的情况是:生产环节为社会创造价值,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得生产效率最高;生产完成后,分配环节能实现最公平的分配,个人得到最公正的生产成果;然后,交换环节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相互进行等价交换;最后,在消费环节,按需进行消费;并且四个环节的综合能保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良性流转,不存在一点浪费,而且社会在这种运转中进步。但事实上,离理想情况会相差很远,创意就是为了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向理想情况靠近。这是创意的终极目标和方向,但在现实中不具有操作性。

现代社会的进步,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社会架构:政府对整个社会负责,建设社会发展、公正和协调的基础,在社会上有三个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的平台:由企业构成的操作平台,以结果为导向,通过资源整合,创造利润;由媒介构成的理性平台,保持第三方公正;以大学、研究机构与咨询公司等构成的思维平台,为企业提供方向与手段。在此架构下,创意的定义和目的性就能更加明确,从而具有可操作性。

对大多数人而言,理解的创意主要是三种形式:一是局部改良,对于既有过程,因了创意,将某个环节进行了改进,从而使新过程与老过程具有比较优势;二是结构重组,因了创意,重新排列组合成新过程,使新过程有了质的飞跃;三是灵感表现,通过艺术手段,给人以全新的美好感受。对于这些具体创意,中国人由于有五千年的文化积累,具有先天的优势,这也是我们自诩为世界最聪明民族行列的依据。

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到如今,依赖个体创新终不能成大器,需要有群体创新,也就是创意能成为群体行为,才能具备站在产业链高端的实力,就象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所指:需要把在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如果单靠个体的力量,除非机遇巧合,否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何在产业链中我们总是在低端领域徘徊的主要原因(看看韩国三星的崛起,除了观念落后,我国的信息电子产业就找不到任何其他理由)。

创意能成为群体行为,换一种表述就是:模式创新。真正能取得成功的模式,其最基层的个体是能存活的,即使是英国的工业化初期,采用跑马圈地的方式迫使失地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这些产业工人有的可能不如做农民时活得好,但是借助在工厂里的工作,是自我能存活的,不需要外部给输血,而现在专门针对有闲、有钱阶层的所谓三商模式,其基层除了交钱,是需要更后面的基层来给输血的,因此,即使,没有外部的管制,其系统本身也是不能长远存在下去的,只能是成为网头个人敛财的手段,这样的行为就不是模式创新,只是骗术的一种翻新。

模式创新,就是按此模式带来群体行为后,从社会的角度看,是会给社会增加价值的(而很多以敛财为目的的,其实质只是影响到分配环节而已);从系统的角度看,就是新的基层个体可以自我存活。至于模式创新者是否能得到较大受益,主要看其模式创新后,发起者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模式创新后,形成新的产业链后,模式创新发起者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核心位置,例如win-intel联盟,则会带来巨大的财富,或者,模式创新发起者迅速形成了规模,给后来模仿者没有留下空间,如QQ、征途和阿里巴巴,则也会带来巨大的财富。

模式创新之后,就会使社会生产、活动环境发生根本的改变,创意的三种具体形式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仍坚守旧环境下的方式,则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也是近四十年来,面对不断涌现的模式创新,很多人无所适从的原因。

创意表现在影响产业链的重新构建,就是模式创新,创意表现为个人的成就时,就是局部改良、结构重组和灵感表现。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使得模式创新可以划分得更为条块化,也就是从范围上只影响到生活的某几个细节,但是,对于抓住机遇,对第一人而言就是创造历史,如沃尔玛之成为世界第一、盖茨之成为世界首富,对跟随者而言,则是完全会改变个人的命运。因此,模式创新,才会引得无数人如此疯狂,但是,面对变化,普通人不知如何去判断,因此,才导致滋生了一批专门以骗术翻新、冒称模式创新而敛财的一批人。

判断是否真正模式创新是非常简单的,有这么五条标准:一是能形成无异义的目标和方向(给社会带来价值),二是简单的行动,三是行动的正确与否相互能检查,四是新从事人员能存活,五是必然伴随着一些旧有模式的消亡。

人们需要创意,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就象骑两轮自行车,只有在运动时才能保持平衡,创意对于社会而言就是保持其运动。人们总会感到:平安后面没平安,危险背后有危险,只有不断的创意人生,个人才会体会到:人生因为有意外才更加精彩。

创意已经成为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话题,也经常是独特行为的借口,但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惯性和偏见。思维的惰性会让我们失去对事物变化的敏感。固守的观念会让我们难以接受改变。

当我们对习惯难以打破、对现状失去反省、对变化失去敏感、对事情容忍拖延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如同若无其事的跨过“客厅里的尸体”在生活?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必要认真检视一下,工作和生活中有多少这样“腐烂的尸体”就在我们的脚下,而我们却熟视无睹,视若无物!

就所历所想,本文对创意提出了看法和简便的判断标准,就养生和绩效,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因此,往小的说,希望就这两点的引出更多创意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往广义说,就是希望在《生存和创造之间》的中间层能形成稳定的模式创新,就象汽车百年改良而发生质的变化一样,我们也可用百年在此模式下进行不断的改良,为最大限度发挥人类的创造性而构建起最坚实的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7530.html

更多阅读

品牌理论 经典广告创意理论 品牌创意广告

李奥·贝纳——固有刺激法(20C50S)  李奥·贝纳认为,广告创意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产品本身内在的固有的刺激发觉出来并加以利用。这种创意方法的关键之处是要发现企业生产这种产品的原因,以及消费者要购买这种产品的原因。  产品本身

王老吉广告创意分析 广告创意与案例分析

这个分析纯属本人自己的一个小小观点,不代表任何人。 有不足和不对之处请大家指出和更正,谢谢!王老吉广告创意分析大家应该都很了解王老吉现在打出的广告,例如王老吉上火篇、王老吉聚会篇、王老吉火锅篇、王老吉喜庆篇、王老吉新年

心理学原理txt下载 广告心理学原理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研究广告创意中的心理学原理是广告心理学的一个部分。广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广告创意成功的关键是找到了正确在广告中运用心理学原理的方法。要研究广告创意

未来馆 创意 广告创意未来的空间

上海世博会是一场高科技秀,其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以多媒体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和新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以虚拟成像技术替代实物展出,指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也预示了广告创意未来可应用的技术手段和途径。虚

声明:《广告创意理论 论创意》为网友飞翔的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