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相思 “红豆相思”商标呼唤传统中国文化



“红豆相思”商标呼唤传统中国文化

     来源:中华商标超市网 张华

近几年“西风东渐”,强大的商业文化挟带着西方节日呼啸而来。我们习惯了过圣诞节,情人节其实更大意义是习惯了那些节日商品和商家的促销。与此相对的是民族传统节日却被人们逐渐遗忘。好在今年政府顺应民意将几个传统节日定为假日,古老东方的“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七夕情人节也渐渐在民间火热,“红豆相思”的商标针对这个节日应运而生,符合我们民族对传统文化缺失的一种呼唤。

商标持有人张先生说到“红豆相思”的创意来源,滔滔不绝。原来2003年当张先生曾在酒店做过管理人员,在中秋节来到之时在市场上收集各大酒店月饼资料,发现月饼的销售高潮很集中也很短,通常大量尚未销售掉的月饼在中秋之后会身价大跌。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延长销售期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而“七夕”正好在中秋之前,如果把“七夕”也纳入月饼销售范畴不是正好?

“七夕”如何与月饼相连接?张先生继续深入思考,“七夕”的主题是什么呢?是长长久久的相思得以成真,有情人得以团圆,月饼包含了团圆的意义,相思用什么来表达呢?灵光一现,对传统而内敛的中国人有什么比红豆更能代表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人人都会吟咏的王维的《相思》。于是做一种适宜在“七夕”销售的“红豆相思”月饼同时在张先生脑海中成形。要把这想法变成自己所能掌握的核心价值必须注册商标!于是在2005年张先生开始申请注册“红豆相思”商标。到了2006年的某日,张先生在网上搜索,发现江苏省的红豆集团每年都花巨资联合各大电视台和各大报纸杂志等等媒体打造“七夕.红豆相思节”。近几年每年都花费一千万元!这条消息令张先生非常振奋。和红豆集团是不谋而合,给“红豆相思”更带来巨大商机。

张先生说,2007年他的商标代理人告诉他,红豆集团也在30类申请了“红豆相思节”。他的代理人说可以提出异议驳回红豆集团的申请。但张先生也怕红豆集团首先对自己的商标申请提出异议。现在终于好了“红豆相思”已获得了注册。从创意到申请再到通过前后都五年了,张先生感慨到真不容易啊!

商标申请成功只是第一步,张先生还希望该商标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目前食品市场做为一个快速消费品的巨大市场对商标的需求相当旺盛,张先生正在郑重考虑希望找到一个具一定实力的企业转让或合作。

 红豆相思 “红豆相思”商标呼唤传统中国文化

笔者认为“红豆相思”这枚标。形神皆备,好记忆好传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了爱情的甜蜜美好,加之前期进入市场可以借红豆集团的造势,迅速做成一个人人皆知的品牌。愿“红豆相思”点亮七夕鹊桥相会的佳节,让七夕更能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情人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7871.html

更多阅读

当今十大中国文化传播大师 当今道教十大高人

当今十大中国文化传播大师Top 10 Masters Of Broading Ciinese Culture№1:池田大作——创价学会名誉会长。高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并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和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倡导人之一,极力敦促安倍尽快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 节日活动策划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傅蔚箭(本文由作者署名发表于2012年第5期《中国酒店》)中国是个多节日文化的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大大小小的节日。气氛较浓的当属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

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对比 中国和印度经济对比

中国与印度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两个代表,处在相近的地理环境,具有相似的社会结构,但两国的文化却不尽相同。尤其在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两个国家所信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国一直自诩是一个地

中国儒学网 >> 儒的起源 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的起源徐山[摘 要]“儒”字(其初文为“需”)在形、声、义三个互为关联的层面上,都有各自的原型和演变系列。“需(儒)”的产生源于原始的雷神崇拜。“需(儒)”字的原型上为雨,下为人形,其形义反映的是祭祀雷神的求雨仪式。“需(儒)”的本义为

中国筷子文化 筷子的中国文化

箸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独步世界的进食用具。在我国距今7000-6600年新石器时代的非金属的古箸实物、多为骨箸。如今,在千姿百态的进食器具中,箸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已成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一、“箸”的文字源流食箸,古称

声明:《红豆相思 “红豆相思”商标呼唤传统中国文化》为网友橘温茶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