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治理新思维:三个和尚没水喝之悲



有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叫三个和尚没水吃;说的是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小庙的主持安排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 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不久,又来了个和尚,水的需求量也增加了,小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便要新来的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这 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 和尚,大家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虽然很渴,但谁也不愿意主动去提水的事情。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将他们赖以生存的寺庙焚毁了,三个和尚发现的早,逃出来了,但老主持就没那么幸运,被大火烧死了。

这是一个富于悲剧色彩的寓言故事,我们在感慨几个和尚的不协作、自私自利直接导致栖身之所荡然无存的同时,是不是也觉得那个老主持很悲哀呢?毕竟他丢了老命啊!其实在我看来,这个老和尚是自食恶果。不仅害的几个小和尚没有水喝,连最后住的地方都没有。这一切都要怪罪在这个老和尚身上,因为作为一座寺庙的管理者,身在此位却不谋其政。

从老主持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其管理漏洞主要表现为:

aihuau.com

1、没有合理的分工;当几个和尚出现相互推诿的是时候,作为他们的管理者,老主持并没有进行干预。没有对其工作进行分工,直接导致可能出现的工作责任的不公平分布。所以三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当整个寺庙没有水喝的时候,还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直至最后“寺毁人亡”。

2、没有有效的制度作支撑;老主持危机意识淡薄,用管理一个人的方式去管理多个人,当和尚人数增加后,并没有考虑到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从而使应有的预防性措施准备不足,这体现为没有合理有效的制度出台。换一句话说就是:时代已经不同了,局面已经改变,所面临的挑战已经很严峻,但是管理者认识不到,也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还局限于过去的管理模式。

3、对新思维、新理念摄入不够。固有的伦理尊卑观念作祟使老主持不能深入实际,不能体察“民情”,以至于对下面的情况一无所知,自我断绝了创新求发展的道路。

老主持是很悲哀的!悲哀的背后是我们看到的以上三个问题。在我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路上,却又看到了一个个现实版的“三个和尚没水喝 ”。中国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先生认为在一些生产型企业中,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厂长有点累;老板再请个副厂长,两个厂长却有点忙了;老板又请个副厂长,三个厂长最后却忙不过来了。在一个部门里,原来一个主管,几个职员,效益挺好;现在是一个主管,几个助理,还是以前的几个职员,效益却没有原来的好。原本一条生产线一个星期可以完成一个订单,现在两条生产线一个星期要加班才能完成同一订单量。在当今的民企中此类问题不胜枚举!现今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升值,原辅料价格上涨,相比之下产品价格却没有多大的上扬,利润空间已经很狭小。在此情况下,民营企业大多面临生与死的抉择!

民营企业其实已经日益陷入被动。针对企业老板来说,你现在只有“三个人”就已经没水吃了,那有三十个人、三百个人岂不是天方夜谭了?这样的话,企业何谈做大、做强、做久?!当你在用老主持管理寺庙的方式管理你自己的企业的时候,你已经很危险了,那一把火在今天这个环境下可能会提前烧起来。随着企业的壮大,人数的增加,企业所有者应该怎么办呢?

 民企治理新思维:三个和尚没水喝之悲

针对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8226;7岁这一问题,中国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对二百多家“正常活着”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61510;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 造矛盾,无事必生非 = 破坏性的干。

61510;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 = 不想干。

61510;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 = 蛮干、盲干、糊干。

61510; 10%的人由于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 = 是负效劳动。

61510;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

61510;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仍然不高 =干不好。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律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寿命短、长不大!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民营企业为何寿命短、长不大?此如出一辙!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家一家不停地涌现,又一家一家不停地倒闭,象“集结号”那么悲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8032.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管理学

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 263人打卡"一个和尚抬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其实我们真的应该感谢一下这三个和尚,因为他们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笑料之外,还真真正正的成为了我们社会心理学的启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经济学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经济学分析2003年09月11日3是一个很特别、很有趣的数字,除了“三个和尚没水吃”之外,大家熟悉的用法还有“三人成虎”和“事不过三”等成语。另外,孔夫子讲过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吾师”《论语》。话说得最漂亮的

三个和尚没水喝歌曲 自從三個和尚沒水吃之後……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總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況後,就派來了一名主持和一名書記,共同負責解決這一問題。主持上任後,發現問題的關鍵是管理不到位,於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廟管理部來制定分工流程。為了更

民企治理新思维之:德国人“蠢”死了的执行力

二战末期的一个冬天里,德军全线溃退到一片原始森林中,饥寒交迫,面对皑皑白雪,大家畏缩一团。这时候有一士兵建议去伐木生火取暖,一群士兵正准备砍伐树木时,有个士兵看见树木的旁边竖立一个警示牌“未经相关机构允许,不得砍伐树木”!士兵

声明:《民企治理新思维:三个和尚没水喝之悲》为网友有话直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