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赢在中国 《赢在中国》——不要成为另一场肤浅而煽情的秀场(11月21日)

 有志赢在中国 《赢在中国》——不要成为另一场肤浅而煽情的秀场(11月21日)


《赢在中国》——不要成为另一场肤浅而煽情的秀场

 

关键词:《赢在中国》  创业  美女经济  情感策略

 

作为传媒中的成功而且优秀的栏目,《赢在中国》有许多值得传媒圈子内人士借鉴的东西,也让VC与天使们有了更多具有巨大价值的创业项目及团队的选择余地;很多心怀创业梦想与憧憬,蠢蠢欲动甚至已经在跑步踏入创业之路的人激动,这个人群没有年龄与性别的区别,更没有地域和学历的限制,欣喜的是,这档节目已经成为创业者工作与生活中难以分割的重要励志内容。单纯从这一点而言,我们就有必要向《赢在中国》的策划、制作与执行团队表示由衷的尊敬。

但遗憾的是,笔者发现《赢在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情感因素,首先是参与者众,从50多岁的农民、到怀孕期的准妈妈不等,另外在细节上,从七尺男人讲述以前受苦的时光,贫困母亲的期待,再到儿童稚嫩的鼓励爸爸创业的声音。其实问题不是参与者的身份与经验等方面的因素,而是参赛者在清晰地宣传自己的创业项目之余,无一不在通过情感策略的吸引注意的路线。

这一档以商务和投资为主题的节目也开始有了煽情与做秀的因素。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近几年流行在电视媒体上的多个成功的选秀栏目,从超级女生到快乐男生,再从模特大赛到红楼选秀。都是走从海选到PK,再到优胜者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人物,在其间,没有走到最后的选手虽然也曾经是主角,但作为陪衬离开那个舞台是早晚的事;落选的选手肯定会洒泪离别,而为了能够多呆一些时间,肯定也会对评委使用“催泪弹”策略。或者是用身世玩家庭悲剧来煽情,或者是做楚楚可怜状博得观众的同情。

 

此外,与任何其他的秀一样,女人都成为吸引观众的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线从户外走到演播间,已经成为传媒不可或缺的焦点,并美其名曰“美女经济”。

作为传媒精英,《赢在中国》的策划团队不可能不了解营销传播的3B原则(女人、孩子与野兽总是相对引人注目,因而也是广告与市场营销传播中最经常用到的策略)。也许是从对女性的尊重或者是出于收视率方面考虑,节目组的人总是尽力让女性参赛者走得更远。以至《赢在中国》的官方网站上以“女性创业不应成为众人议论焦点”“赢在中国英雄难过美人关?”等为论题来讨论。

我们无法去强求比赛的最终结果“一水儿”的雄性化,这肯定会招致女权主义者的抵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留住了女性不仅避免了媒体的口诛笔伐,而且留住了女性的参赛名额就意味着留住了3/4以上的观众。出于异性相吸的自然法则,男人会关注女人;出于欣赏或者是忌妒,女人也会关注女人。

我们没有必要去探究到底女人是否适合——甚至比男人更适合创业的问题,毕竟有那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经典案例,女人越来越成为社会与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顶起多半边天。而且男性相对于女性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消除,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毕竟传统观念认为,女人是趋向于安全、稳健的生活态度,是男人自由飞翔所必须要考虑的后顾之忧,当女人冲到前边,就会把更多的男人放在后防做居家男人,按说那也没有什么不应该的,毕竟“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观念早已过时,但如此是否会激化社会与家庭中新的不和谐因素呢?

 

其实任何行为都是会搀杂情感因素的,虽然情感因素会让人做出错误的决策,还是难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当然,作为参赛者,用好了这个策略,就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至少在第二赛季,任何人(包括两只“土狼”周宇和李书文)在临近被淘汰的时候表现出的无助,眼睛里噙满的泪水不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成为晋级中微妙的因素。既然有了成功的借鉴,那么有后人效仿也是正常的。

笔者担心的是:这是否会在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的同时,当人们关注的更多的是谁谁又由于身世、谁谁又由于情感的充分释放而得到了晋级,当比赛的细节成为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而非让创业者多些经验与告诫,比赛降低其理性与内涵呢?

《赢在中国》这一档原本应该很高端的财经创业类型的节目是否会沦落为媚俗甚至制造庸俗的平台,而遭遇发展中的瓶颈呢?

 

成熟的人对任何事情都是宽容的,笔者也仅仅从个人角度进行些分析与善意的提醒。

任何事情,一旦朝娱乐性倾斜,专业性就会打折扣;而除非你是艺术家、或者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针对80甚至90年代的“新新人类的”,此外投资与事业是来不得半点娱乐成分的——做媒体亦如此。

做秀在某些时候可以得到一时的关注甚至照顾,但这招并非处处都适用。

创业项目不是感性而富有戏剧性的电视剧,更不是浮华表象下的感动,而是寻找切实的好项目,寻找最优秀的具有创业激情与智慧的职业经理人。

走上了第三赛季的《赢在中国》需要有感性甚至煽情的成分,来调动更多观众的热情,但总是应该适可而止的。投资行为,特别是在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的时候,需要保持的是冷静,而不是狂热;需要具备的是智慧而非勇猛;需要体现的是耐力而非爆发力;最终制胜的未必是冲击而是稳健。

 

最后说一句: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左右观众的口味,也不能阻止参赛选手以情感策略为自己加分的努力,那么作为一档严肃的创业栏目,至少从运营团队到评委是需要理性的,不要让感性的洪流那么快就冲毁了理性的堤坝。

 

贾春宝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8685.html

更多阅读

七伤拳拳谱 美联储的七伤拳,最受伤的是中国(3月21日)

关键词:美联储 倚天屠龙  法国重返北约  中国入世3月18日,美联储表示,未来6个月将购买至多3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并将另购入至多75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此前,美联储的放贷项目已使其资产规模从9000亿美元增加到1.8万亿美元

声明:《有志赢在中国 《赢在中国》——不要成为另一场肤浅而煽情的秀场(11月21日)》为网友爱没有所谓亏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