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 “稀缺论”者的船弯在了哪里?



 在反反复复批驳稀缺论的同时,不得不承认稀缺论的确还是有市场的,很能迷惑一些人。一直以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稀缺论的迷惑性究竟在哪里?为何这种思维方式会被不少的人所接受?尤其是那些刚刚涉足经济学领地的初学者。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把“经济”看作是一种人类的集体行为,属于“人类行为”集合当中的一个元素,故而,《终结》一开始就明确把经济学的研究方向确定为“人的经济行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版,P18)。《终结》一书说:经济学其实可以更准确得表述为“经济行为学”或“经济心理学”。这种集体行为(经济)由一系列2+2式的具体、微观的行为所构成。如此,研究“经济”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的交换行为。

这种对经济学学术对象的界定,实际上表达了一种研究范式,即在微观上完全可以参照一般的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来研究人类的交换行为。

 

那么,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是什么?

行为心理学的对象现象是“行为”,根据行为表现其动机进行探究,总结“行为-动机”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规律性的东西。这个最一般的规律表达为:正常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决定的;动机不确定则行为难以展开;一个动机通过行为得以实现(解欲)则需求转入更高层次。简而言之,就是众所周知的“层次需求论”。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范式归结为“两层法”:行为,以及其背后的东西——行为的动机,简称动机。心理学常把“行为动机”称为“需求动机”或简称“需要”、“需求”。

通常心理学的研究止于“动机”层面,很少再有心理学家去追寻“动机的背后”是什么这个问题,因为“动机”就是解释“行为”的,现在行为得以解释,问题也就解决了,没有必要再去追寻背后的背后是什么了——何况这个追寻是无止境的。

 

如果把这种思维范式移植于经济学对交换行为的研究,我们就应该顺理成章地得到这样的思路:既然经济学以交换行为为对象,可以视为“经济行为学”,则研究交换的决定(具体表现为交换比例即价格的决定)就是必须的,如果对交换的决定机制给出了解释,也就是找到了“行为的动机”,动机层面的东西解决了,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当然,如果还要深入一个层次,我们可以用“有用性”即“价值”概念来进一步解释“动机”。因此,我认为“价值”是经济学的最为根本的一个概念,而且是可以满足经济行为学的刨根问底式的探究了,但也仅此而已。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采用的就完全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把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当作理论立足基础之一。

但是,现实的西经不是这样,尽管它也一直标榜自己在应用心理学的知识。经济学已经很少提及“交换”这种东西了,更多地是转向了足不出户、独自面对多种消费品时的自我效用的所谓“均衡”。 大师科斯就说:经济学详细地分析以及相信他们对交换过程(就像两个个体在森林的边缘用核桃和浆果交换一样)的分析是完备的那个时代已经是过去了。

如果放弃把“交换行为”作为具体的学术对象,那么以什么措词称谓“行为”?经济学转而用“需求”当作行为。需求,的确可以说是一个动词。但是,行为心理学已经把行为背后的东西称为“需求”了,这样做也就等于在研究同一问题时放弃已有学科的概念系统另立一套了。为此,经济学要解释“需求”这个行为(而不是行为动机)的背后的东西,就只好再引出一个层次的概念,这大概就是“稀缺”之说得以出笼的原因了。

不仅仅如此,效用论更是以一个荒唐的模式展开经济学研究——它把“价值”概念放到一边,转而又用“效用”当作价值背后的背后来研究,实为多此一举了。

在货币经济时代,以货币购物的2+2交换十分普遍,因此,交换有时被商谚化地叫做“购买”,进而,交换中所涉及的数量,也就常常被称为“购买量”了,但交换量本来有两个,而经济学把其中涉及到的货币量丢在了一边。可见,“购买”这个术语并不具有经济学应有的学术中立性,完全是以持币一方的口吻在观测问题。

 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 “稀缺论”者的船弯在了哪里?

任何一宗交换当中,因为有两种物品互易所有权,都有两个“交换量”存在,所谓“价格”正是这两个交换量的比值。“交换量”是一个存量性质的变量,它代表被交换的两种物在市场上的存有状况,是时点数。但是,经济学常常无视这一点,把“需求量”定义为一个流量概念,但在应用的时候,又常常把实为“交换量”的“购买量”当作需求量看待,完全驴唇不对马嘴了。

把时点数“购买量”等同为时段数“需求量”,这不仅是变量逻辑上的幼稚错误,也说明经济学是常常把“需求”一词当作一种“行为”的名称看待了,而非如心理学那样把行为背后的动机称为“需求”了。

消费、购买、需求等等术语在经济学当中很多时候都是混用的,这导致了很多研究展开后的混乱。而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这些概念是严格区分的:购买就是特指货币商品与非货币商品的交换行为,而需求是交换行为背后的动机,消费则严格指交换之后对价值物的具体价值耗费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求动机得以“解欲”,新的需求动机得以展开。

 

行为心理学和经济学对经济行为的研究方式的对比:

 

由于经济学偏离心理学的研究手法而另立一套术语概念,所以导致了旷日持久的概念之争。经济学几百年来,有几个基本概念是清晰的?需求?效率?公平?稀缺?理性?又有几个基本概念是实证的?价值?效用?还是价格水平?

 

现在到了经济学人需要选择的时候了:是把交换当作一种“行为”看待,回到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上来,还是继续经济学的这种无果争吵。建议: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先找行为心理学的入门教科书来读读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9444.html

更多阅读

亲爱的,我的魂丢在了新疆组诗 徐小帆 最早的组诗

亲爱的,我的魂丢在了新疆(组诗)徐小帆醉美的美媚你是我的山你是我的水你是我的醉美亲爱的除了你还有谁让我这样幸福这样光辉日子插上了翅膀飞啊飞这就是大爱的磅礴小爱的芳菲这也是命运的奇迹人生的无悔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的

和氏璧究竟落在了哪里? 和氏璧的下落

传说中的和氏璧(一)传说中的和氏璧(二)据说以下都是和氏璧,谁能分得清?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

香港普选的命运掌握在谁手中? 2017香港普选

公理力:香港普选的命运掌握在谁手中?一段时间以来,香港闹腾得厉害。各种势力相互间(包括受外部势力影响者)、以及与中央政府之间正在进行激烈的较量。反对派又是大游行,又是搞网络签名(据称获79万人支持),甚至发生冲击香港驻军事件,更扬言要

声明:《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 “稀缺论”者的船弯在了哪里?》为网友暖色花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