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张建华 对张建华两篇关于价值的帖子之回应



首先要指出的是,“市场劳动价值论”这个提法不妥。其一,市场交换是瞬时完成所有权的互易,而劳动是一个过程。之二,“劳动”在市场之前,劳动成果的价值自劳动成果产生即成立。自给自足的行为也可以称为是劳动,这和市场无关。

张建华先生的这两篇文字集中突出表现了受传统经济学观点熏陶的经济学人在经济学最基本概念“价值”与“价格”上的迷糊。其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念依然是价值即价格的传统观念。然而,价值概念只涉及一个人和一件物即可成立,即我谓之1+1式的概念;而价格概念必然涉及到两种物和两个人,即2+2式的概念,谈“价格”离不开交换。因此,价值和价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照顾到以上分歧,对张建华先生的两篇文章中的观点几乎无可进一步评说了。我下面的回应基于对上述概念分歧的一定程度的忽略和分别谈论。

 

第一,张建华提出“商品价值取决于市场”。如果此时的“价值”暂时当作“价格(即交换比例)”的笔误或另一种符号替代,则这种说法完全是可以成立的。市场就是交换,交换的比例由参与交换的两个私有者决定。

 

 郑州大学 张建华 对张建华两篇关于价值的帖子之回应

第二,“商品价值的内涵归根结底只能是为市场所接受的劳动成果”,说得通。因为商品本来就是为需求对方生产的,是用来出售而不是自己消费的,因此,商品的价值必须由交换者对方加以确认接受。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个个具体的2+2式的交换构成的,而每一宗具体的交换都与两个交换者之外的第三者无关,否则交换者就不是具有自由意志的理性人了。

假如这里的“价值”又指“价格”即交换的比例,则上述叙述说不通或者说不完善。价格是针对“商品对”而言的,单一商品没有价格可言。

第三,“商品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一句话是我断定张建华把价格和价值混为一谈的确切依据。其中的错误如开头所述。

货币是被交换的两种商品之一,而不仅仅是一个计量单位。出售商品是要换回货币的,而不是拿商品让消费者用货币尺度进行一番价值计量。我早前有一篇帖子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7707叫做“交换和计量之异:货币引领经济学走入歧途”,就是讲这个问题的。

 

第四,“一切形式的劳动都能创造价值”,这句话说反了,应该说“创造价值的行为被称为劳动”。这个意思在同戴天宇先生的讨论中已经充分表达。

 

第五,关于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基本同意张建华的调和论:“我们只要明确商品价值决定不是哪一个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确定,但又确实是一个个个人参与讨价还价的结果,这就行了”。补充指出,讨价还价是讨还“价格”而非讨还价值,是基于交换者个人对两种商品的价值认知对交换比例(价格)的商讨。任何一次在两个交换者之间就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的讨还,都是基于交换双方对两种商品的价值判断的。讨还的结果是定出一个交换比例(价格),它是由四个价值判断决定的。

以上说“基本同意”是因为还有异议:既然对待主观客观这对有分歧的术语可以搁置,那么,对于极易混淆、争论了几百年都没有理出头绪的“价值”和“价格”,我看还是依我的建议用“有用性”和“交换比”两个术语替代最为合适了——没有人会混淆这对术语,前者是1+1式概念,后者式2+2式概念。

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按照张建华先生的意思,“主观”和“唯心”这两个词压根儿就是伪术语了,问题就是世界上有没有“主观”,而不是什么算是主观了。

 

第六,关于利润率降低的规律。

不存在这个规律。这种讨论一定是基于动态的。因为马克思的这个“规律”本身就是基于技术发展对利润率的影响而言的,而发展是基于时间流动的,因此利润率高低的比较一定是历史的、纵向的。我们没有证据表明现在的产业的一般利润率比二三十年前低,而科技进步却是有目共睹的。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是不成立的。

 

第七,关于自然界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问题。在价值就是有用性的定义下,价值物从何而来无关紧要。1kg从海水淡化而来的淡水和1kg从山泉灌装的淡水具有相同的有用性即价值。

价值是人和事物的关系,不是事物的自身属性,是人赋予事物之上的外在东西(即张建华所说“自然资源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发现”和“赋予”行为就是劳动。因此可以说:行为因为创造价值而被称为“劳动”,一切价值也都是劳动的结果。或者说:是人们首先发现或赋予了物对自身的有用性,然后才去有意识地创造物,并把这种行为称为劳动。

黄焕金先生在对张建华观点的评论中说“一切劳动都有可能不形成价值”,这是说不通的(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13086)。不形成价值的行为绝不可能被认为是劳动,如果创造负价值还会被界定为“破坏”。劳动是一种行为学上的“操作性为”(即有主动目的性的行为),它的操作目的就是创造价值。

自给自足的东西也是有价值的。人们认识到野果有果腹之价值才去摘取它,不需要拿到市场上让人认同。在交换行为(经济)出现以前物对人就有个“价值”问题。是到了市场上才出现价格(交换比)而不是价值(有用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9524.html

更多阅读

简单扑克牌魔术教学——巧猜两牌 关于扑克牌的简单魔术

简单扑克牌魔术教学——巧猜两牌——简介简单扑克牌魔术教学——巧猜两牌简单扑克牌魔术教学——巧猜两牌——工具/原料扑克牌一副简单扑克牌魔术教学——巧猜两牌——方法/步骤简单扑克牌魔术教学——巧猜两牌 1、左右手各拿一叠

观看《最后的武士》并收藏两篇影评 最后的武士电影观看

我是在凌晨一点半钟,在PPS上观看影片《最后的武士》的,此前,我孤陋寡闻,对这部影片一无所知,我是冲着汤姆克鲁斯去的。看完后我深思了片刻,应该说,这称得上一部好影片,但我不知影片中所表达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是否就是真正的武士道精神。但不

声明:《郑州大学 张建华 对张建华两篇关于价值的帖子之回应》为网友夺掵書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