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麓谷高新区 辉煌二十年 麓谷写新篇——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二十



  出手不凡 崛起科技新城

   登上湘江之滨的岳麓山西眺,但见起伏波动的生态公园和葱翠欲滴的小山之间,一栋栋流线型的现代化厂房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科研、孵化器和写字楼星罗棋布,锦绣绵延。这就是近几年迅猛崛起的长沙国家高新区的直管核心园区——岳麓山高科技园(麓谷)。

 长沙市麓谷高新区 辉煌二十年 麓谷写新篇——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二十

   2000年启动麓谷建设以来,长沙高新区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人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园区十分注重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了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发展一片、收获一片的麓谷开发模式。

aihuau.com1

   麓谷新城每年开发推进2-3平方公里,现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50亿元,形成了20平方公里的开发规模。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麓谷以城市化的要求来谋划产业发展,以城市化的需求来推进园区建设,积极构建宜于创业和人居的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形成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园区内道路、电力、电话、互联网、燃气、上下水及建设用地的“七通一平”,为入园项目的开工建设解除了“后顾之忧”。注重环保、崇尚自然更是麓谷园区建设的一大亮点,高新区管委会对污染项目入园实行一票否决,并严格规定了每个项目的绿地率,使得园区整体绿化率达35%以上。依山就势、立体园林造就了麓谷生态环境的独特神韵。

   经过数年高起点、高水平开发建设,麓谷已建成“七纵四横”等园区主次道路40多公里。如今的麓谷,生态居住环境宜人,城市配套设施齐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城市管理井然有序,正成为宜于创业和人居的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麓谷已累计引进各类企业400多家,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多亿元,由此带动了高新区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高新区“一区四园”技工贸总收突破1000亿元,高新区征管范围完成财政总收入15.21亿元,实现了技工贸收入三年翻一番,财税收入两年翻一番。

   从2006年开始,麓谷抓住长沙市构建“三区三带”大产业空间格局和长沙市委、市政府“建设大河西、打造先导区”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把园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框架,加快金洲大道、枫林路西延线改造工程,推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向工业园区延伸,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园区形象,打造新城板块。同时,顺应麓谷园区从单一经济功能区向多功能新城区转变的态势,综合统筹交通、电力、通讯等事关全局的基础工程,确保既能满足园区现有企业的客观需要,又能适应园区未来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麓谷积极发展与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三产业,相继开通了多条公交车线路,建立了公寓、超市、农贸市场等生活设施,使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

   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麓谷,在先导区中的主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园区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先导区和长沙市“两型产业”的领航区。同时,将本着统筹发展的原则,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紧密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紧密结合、第二、三产业紧密结合,走以发展高新产业为核心,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配套的发展路子,着力将其打造成为以产业功能为主导、以生态功能为特色、兼具城市功能的“生态科技产业新城”,构建麓谷新城“一心七区”空间结构。

   “一心”是指以雷锋湖为核心,形成融文化娱乐、商务展示、总部孵化、现代服务于一体的大河西先导区城市中心。

   “七区”是指依山就势,在相对平坦连绵成片地区布局七大产业功能区。包括:麓谷已开发区、尖山产业功能区、谷山产业功能区、真人桥产业功能区、坪山产业功能区、荷叶坝产业功能区、金南产业功能区。

   麓谷规划区域控制人口规模70万人。麓谷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十分关注民生。以雷锋湖为核心,规划布局了尖山、谷山、麓谷、东方红、雷锋、象鼻窝、伍家岭、龙塘、真人桥等九片安居区,居住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约22%。 麓谷规划十分关注生态。已开发区域原有地形地貌和原生植被得到有效保留,山、水、园、林、广场等生态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绿化率将达到30%以上。环线以外新规划区域生态绿化率更高,大面积保留山体、水体,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居住区绿化在40%以上,机关、医院、学校、公共建筑区绿化在35%以上,“两湖一库”水域成为重要景观节点,整体形成“一心、一轴、六廊、六点”的景观规划框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958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长沙市麓谷高新区 辉煌二十年 麓谷写新篇——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二十》为网友我把萧再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