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 再携酒 十年后再看“2010议程”



     2003年3月14日,时任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oder)在德国联邦议院的演讲桌前宣布推出“2010议程”,当时,德国是大家眼中的“欧洲病夫”。占劳动力市场11.6%,超过四百万的德国人在领取失业金。很多人悲观地认为,德国的失业是永远无法消除的。当时的德国经济和劳动部长克莱门特(Wolfgang Clement)公开表示,德国的情况只能处于“控制状态”。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用来形容经济最为恰当。虽然德国现在是欧洲的救世主,可是二十年前,德国自己也是一团糟。1993年德国经济陷入衰退,GDP增长率为1.1%,之后九十年代的增长率一直不高,2001年增长率只有0.6%。数字过于黯淡,让全世界对德国经济前景失去了信心。

  格哈德·施罗德于1998年起出任德国总理。可以说,自从他上任之后,德国的经济就一路走低。德国2002年经济仅增长0.2%,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谷。再好的心理建设也难以应付一次次的打击。似乎是为了绝地反击,施罗德推出了一系列的重磅改革计划,称之为“2010议程”。

  拯救就业率

  2000年左右,德国国民福利非常好,有一段时间,失业者可以领到原工资63%的救济金,而且最多能够领四年。福利好自然受到选民的喜欢,但是好福利来自哪里?来自国家预算。2003年德国联邦政府债务上升到了386亿欧元。国家支出来自税收,付税的是企业家和雇员。如果企业家付的税多了,他们只能不得已地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而有工作的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干活交那么多税,还不如在家里领救济金呢”。结果自然就是失业率高企。“过多的福利就意味着没有福利。”德国由于不堪社会福利支出的重负,企业又不愿意投资,失业率居高不下。2002年德国企业破产数量达到3.7万起,大部分是中等企业,比2001年上涨16.4%。高工资、高福利和高成本是德国经济的核心问题。

 十年后 再携酒 十年后再看“2010议程”
  “2010年议程”涉及就业、教育、科研、社会福利和家庭等众多领域,是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施罗德在阐述时指出,该议程将重点放在三个主要领域:加速经济增长,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提高德国的国际地位。

  回头再看,这三个目标都实现了,其中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更是值得他国借鉴。

  根据当时的情况,德国必须首先提高就业率,改善就业环境。企业不愿意雇佣工人,以及失业者不愿意或难以找到新工作是失业率高的原因。

  1970年,德国员工工资中,企业需要为其缴纳的保险中失业保险占1.3%,医疗保险占8.2%,养老保险占17%,三项加起来26.5%。这一比例在后来逐渐增加,到2002年左右,比例已经占到工资总额的40%。

  比例增加,员工得到了保证,可企业却雇不起人了。为减少企业负担,“2010议程”规定,企业只需为每个低收入工作岗位交纳25%的税费,其中,12%为养老保险费,11%为医疗保险费,2%为税费。另外,对于家政服务业的低收入工作给予特别照顾,雇主只需要缴纳12%的费用。这样一来,企业为每个就业岗位支付的附加成本降低了,无论是公司还是家庭都乐意雇佣更多的人。对就业者而言,收入将有一定增加。这一政策推出后,从2003年4月1日至6月30日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创造了93万个就业岗位。

  在德国,解雇一名员工是高风险而且高成本的。德国的解雇保护法对雇员数超过5人的企业裁员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和约束,因此增加了企业解雇员工的成本。而企业为了避开“5人以上”这一标准,对新增雇员也会格外小心。

  “2010议程”对解雇保护法进行了改革,放宽对小企业雇用定期工的限制。这一规定是有期限的,自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间有效。对于因经营不善而不得不裁员的企业,政府也简化程序,并降低相关成本。

  十年前,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此给德国政府增加了不少负担,医疗支出持续增长。2003年10月17日,联邦参议院通过了“改革法定医疗保险法”。新法的目的一方面是保证居民继续享有高质量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是稳定医疗保险支出,降低保费,从而降低工资附加成本。

  “2010议程”把失业人员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原来,失业人员可以领取至少两年的失业救济,议程规定时限缩短为12个月。对于年满55岁的失业者给予特殊待遇,申领时限可延长为18个月。这一措施没能立刻执行,而是自2006年开始生效,给予失业人员一定的缓冲适应期。

  为了促进就业,德国政府把劳动部门的职能多元化,从以管理失业者为主转为帮助失业者再就业。第一个改变是,职业中心把劳动局和社会福利局的职能合二为一。而且,职业中心与企业建立联系,负责为每个注册的空缺职位提供人才建议。

  另外,失业者有义务到职业中心报告。各地的职业所为失业者介绍临时的工作。在失业者暂无临时性工作时,服务所对其进行培训,协助其获得服务所之外的工作机会。

  计算机刚出现时,德国曾经有一大批只会打字的企业秘书失业。可能借鉴于此,德国把拯救这次失业潮的重点放在了“培训”上。

  2003年1月1日开始,有关职业培训准备的内容就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引入职业教育法。德国教育和研究部以及经济和劳动部带头开展旨在为青年提供学徒岗位的活动。

  前人种树 后人乘凉

  “2010议程”的主旨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德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2010年议程”一开始就受到广泛关注,并一度引起众多质疑。不过,当时经济学界普遍认为“2010年议程”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当时德国的权威经济顾问小组“五贤人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也对该方案充满期待。

  对于政府而言,实施“2010议程”是痛苦的,税收减少了不说,工作职能还增加了不少。更残酷的是,“2010年议程”实施后,短期效果是相当负面的。在2005年2月德国失业人口飙升至520万人。施罗德称德国企业不雇佣更多的工人是因为“懒惰”。不论原因是什么,公众看到的事实就是失业率更高了,所以在大选中,默克尔战胜了施罗德。

  2003年,安格拉·默克尔属于在野党,作为一位来自于东德的并不知名的物理学家,她对于“2010议程”的评价是“中规中矩”。

  有趣的是,自从默克尔上台后,德国失业数字一直在下降,到2011年,失业率已经从十年来的10%的平均水平下降到7%左右,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值。“2010议程”在降低失业率方面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十年之后,默克尔成了德国的国民母亲,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十年后来看“2010议程”是成还是败呢?从劳动力市场来看,德国在欧洲有最高就业率和最低青年失业率。一些国家把“2010议程”当成德国成功的说明书,对它进行研究和学习。施罗德也因此成为全世界会议的座上宾。

  可能任何政策在民主国家都会受到攻击,现在,还有人诟病“2010议程”。从缩短失业金领取年限,降低税率等方面来看,这一改革对于个人和政府都是残酷的。但是它最大的功绩在于让德国变得勤劳起来,无论是德国人还是德国政府都不能再坐享其成。另外,“2010议程”简化了行政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德国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比从前更严谨和勤奋,这一特质让德国能在金融风暴中生存下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962.html

更多阅读

一年后再看《大和抚子》。总论。 机动战舰大和抚子

国庆长假,我却要连续上班11天。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为了消除每天上班后的疲劳。决定重温一遍拍摄于世纪之交,也就是9年前的日剧《大和抚子》。其实家里面的碟片,小说,杂志都有很多存货等待我去消化。时间对我而言,是永远都不够用的

再看韩剧经典《人鱼小姐》 类似人鱼小姐的韩剧

再看韩剧《人鱼小姐》经典就是经典,韩剧《人鱼小姐》是2002年的作品,在前我通过中央电视台的转播和几元一张的碟片已看过二遍。云南归来,从柜里翻出来再次“扫描”,看了头几集后欲罢不能,竟连着看了一个多星期,今天上午看最后的第124集,看

教你炒股票10:2005年6月,本ID为何时隔四年后重看股票

教你炒股票10:2005年6月,本ID为何时隔四年后重看股票(2006-11-24 12:02:50)分类:时政经济(缠中说禅经济学)2001年6月后,本ID就从未看过股票,直到2005年6月。本ID是严重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曾写有“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在网上广泛流传。但到

声明:《十年后 再携酒 十年后再看“2010议程”》为网友白发悲花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